水稳定性
水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30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4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344096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石油沥青、山西建筑、公路与汽运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全国公路养护新材料应用技术大会、第七届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2015年度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年会暨互联网+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等;水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268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晓光、周兴业、樊亮等。
水稳定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4096篇
占比:99.65%
总计:345295篇
水稳定性
-研究学者
- 郑晓光
- 周兴业
- 樊亮
- 罗蓉
- 何建新
- 刘瑾
- 吕伟民
- 吴少鹏
- 孙少锐
- 许志鸿
- 谢昭彬
- 何兆益
- 季节
- 朱启洋
- 朱洪洲
- 李淑明
- 杨大田
- 杨建明
- 王坤
- 王颖
- 索智
- 薛明
- 邹桂莲
- 黄晓明
- 黄维蓉
- 丁庆军
- 凌天清
- 刘涛
- 单伶燕
- 吕阳
- 唐伯明
- 孙杨勇
- 尹昌宇
- 张争奇
- 张国民
- 张蕾
- 方杨
- 杜顺成
- 杨光
- 牛岩
- 王捷
- 王旭东
- 王海峰
- 王琼亚
- 王筵铸
- 田小革
- 肖倩
- 蒋应军
- 许新权
- 陈宇
-
-
李超宇;
陈爱军;
贾致荣;
石文彬;
于滨;
林雪峰
-
-
摘要:
为了实现超硫钛石膏-粉煤灰胶凝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需要研究高掺量钛石膏胶凝材料的水稳定性.设计了膏灰比为3:7、4:6、5:5、6:4、7:3的5组配合比,制作试件240个,分别进行了标准养护及1d、8d或22d浸水养护,测定了7d、14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计算了软化系数,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钛石膏粉煤灰胶凝材料7 d强度增长缓慢,14~28 d强度增长显著,其中膏灰比为5:5时,胶凝材料14 d、28 d龄期抗压强度值最大,分别为4.4 MPa、5.3 MPa;浸水养护8 d、22 d,胶凝材料膏灰比为5:5的试件抗压强度最大,软化系数在0.82以上,因此膏灰比不宜超过5:5;胶凝体系中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AFt)、水化硅酸钙(C-S-H)、水化硅铝酸钙(C-A-S-H),28 d水化产物随养护龄期增多,材料强度提高.
-
-
汤东
-
-
摘要:
依托四川某二级公路路堤工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水泥土、玻璃纤维水泥土和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水泥土力学强度随养生龄期增加呈幂函数关系增长;水泥土力学强度与水泥剂量正相关,且建立的强度增长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水泥土强度增长趋势;水泥掺量≥6%时,水泥土水稳系数提高速率减缓;水泥土掺入纤维后力学强度提高显著,且玄武岩纤维加筋效果略优于玻璃纤维,掺1%玻璃纤维的水泥土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分别提高230.0%,27.5%;纤维水泥土强度增长规律与水泥土基本一致,养生前28天力学强度增长显著,纤维水泥土28天抗压强度至少是180天抗压强度的78.9%;28天劈裂强度至少是180天劈裂强度的77.8%。
-
-
黄丽卿;
赖晓龙;
孙华
-
-
摘要:
为缓解道路建设压力,在我国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的夏炎热冬温潮湿(1-4-1)区,研究采用花岗岩为骨料的沥青玛蹄脂碎石(stone matrix asphalt,SMA)改性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选用3种非胺类抗剥落剂进行优选试验,分析抗剥落剂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SBS)改性沥青性能及SBS改性沥青与花岗岩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对比同级配下花岗岩SMA-13和石灰岩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非胺类抗剥落剂能改善SBS改性沥青与花岗岩集料的黏附性,采用Ⅲ号抗剥落剂可明显提高花岗岩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浸水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减小浸水飞散损失比;选择优质花岗岩集料和Ⅲ号抗剥落剂,花岗岩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优于同级配的石灰岩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
-
-
王岚;
罗学东;
张琪;
周晓东;
李超
-
-
摘要:
通过接触角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试验,从宏观、微观角度分析了老化前后胶粉(CR)、EM型温拌胶粉(CR-EM)及SDYK型温拌胶粉(CR-SDYK)改性沥青-集料粘附性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剥落功模型探究该体系水稳定性,并通过改进水煮法实验对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及水稳定性均表现为CR-SDYK>CR-EM>CR,且石灰岩与沥青的粘附性较优;分析发现老化前后三种沥青的微观表面能、粘附功分别与宏观表面能、粘附功呈较强的相关性,表明材料的微观性能影响其宏观性能,且AFM-QNM测试方法对评价沥青-集料的粘附性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稳定性;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沥青-集料体系水稳定性的三个指标进行对比,发现指标ER_(2)具有最大权重0.3779,推荐使用指标ER_(2)表征其抗水损害能力,并利用改进水煮法实验验证了AHP法的可靠性。
-
-
蒋应军;
张伟;
乔怀玉;
张智杰
-
-
摘要:
为提高城际铁路黄土路基压实质量,结合当前主流压实设备研究了黄土填料路基振碾特性,分析了水对黄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实度最大为原则,最优碾压方式为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强振6~8遍、静压收面1~2遍;松铺厚度分别为30、35、40 cm时,22 t振动压路机最大可压实水平分别为0.956、0.953、0.913;路基基床底层最大可压实厚度为30 cm、路基基床底层以下路堤最大可压实厚度为35 cm;施工含水率处于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ω-2)%~ω%时,黄土易于压实;随黄土路基压实系数增大,黄土颗粒排列更为密实、孔隙率相应减小、可渗透性降低,致使压实黄土崩解速率极值降低、完全崩解时间延迟。因此,提高压实系数可有效提升黄土的耐崩解性,从而改善黄土路基水稳定性。
-
-
马雪晴;
魏世辉;
焦亚军
-
-
摘要:
本文选择沥青混凝土道路中充当填充料的煤矸石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煤矸石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性能的作用与影响机制.研究分别选取洗煤厂的煤矸石与天然煤矸石粉作为试验样品,首先分别通过碾碎加工与高温燃烧加工制成相应的煤矸石粉与煤矸石灰填充料,然后再将其各自对比进行试验.主要试验包括干燥条件下的Marshall稳定度试验、饱水条件下的Marshall稳定度实验和ITS试验等.通过试验证明了添加了煤矸石粉与煤矸石灰填充料的沥青混凝土相较于传统添加石灰石粉的沥青混凝土,在回弹模量与高温下的稳定性能上得到了提升,同时煤矸石灰填充料对于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比煤矸石粉填充料更好.最后通过试验研究煤矸石沥青胶浆的流变特性,构建模型,确定了煤矸石沥青胶浆粉胶比的合理范围与最优配比.
-
-
杨川;
李前林;
林实辉
-
-
摘要: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与沥青混合料用的天然集料有相似的特征,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炉渣在沥青混合料的成熟应用将有效解决垃圾再利用问题。但目前关于炉渣在沥青混合料中的适用性研究仍在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炉渣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研究,探究不同掺量的炉渣对沥青用量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马歇尔设计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分析不同炉渣替换比例对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油石比随着炉渣替换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和稳定度呈下降趋势,矿料间隙率和空隙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炉渣对沥青混合料流值的影响不大;添加适当的炉渣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当炉渣替换量为10%时,水稳定性的提升效果最佳;炉渣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影响不大;为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炉渣的替换比例不应超过15%。
-
-
孙斌祥;
姜奕;
沈航;
黄尹泰;
童玉英
-
-
摘要:
为了提高季冻区多孔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减轻路面冻融损伤,采用掺入玻璃纤维、硅藻土和沥青路面旧料改善多孔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不同材料掺量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下的抗压强度、空隙率及应变变化,并考虑不同材料与不同材料掺量对多孔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理论,以抗压强度为指标表示强度率,研究改性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冻融损伤演化规律;基于CT无损检测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玻璃纤维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前后空隙数量与空隙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合料抗压强度降低,而空隙率与应变呈上升趋势;具有掺量0.7%玻璃纤维、掺量15%沥青路面旧料、掺量25%硅藻土和掺量15%沥青路面旧料及加20%硅藻土这4种多孔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最好,其中:玻璃纤维的改性效果最佳;掺入不同掺量玻璃纤维、15%掺量硅藻土与15%掺量沥青路面旧料均能减轻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冻融损伤,但掺入硅藻土再生及多孔沥青旧料的混合料损伤程度均较大,损伤前期强度较高,更适用于短时冻土区;与硅藻土再生多孔沥青混合料相比,玻璃纤维多孔沥青混合料、再生多孔沥青混合料与硅藻土多孔沥青混合料经历了长时间的快速损伤期、短时间的损伤稳定期与损伤发展期;玻璃纤维掺量较低的试样空隙数量增加,平均单个空隙面积减小,而掺量较高的试样表现相反。
-
-
孙晟凯;
汤雄;
雷俊;
刘丽
-
-
摘要:
聚氨酯多孔弹性混合料(PPEM)由聚氨酯黏结剂、橡胶颗粒和石料组成,相较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空隙率大、橡胶颗粒掺量高等特点。由于PPEM是大孔隙结构,使得雨天雨水易流入路面内部,进而引发水损害。为此,基于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飞散试验,分别测试不同聚氨酯黏结剂、橡胶颗粒替换量、级配3种工况下PPEM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对比分析不同聚氨酯黏结剂多孔弹性混合料,其中PU-III多孔弹性混合料水稳定性最好,PU-IV多孔弹性混合料水稳定性最差;当橡胶颗粒替换量不断提高时,PPEM的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抗拉强度比呈线性增长,说明橡胶颗粒对PPEM水稳定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PPEM所用级配的空隙率与其水稳定性呈负增长,水稳定性随空隙率增大而减小。
-
-
郑康瑜
-
-
摘要:
为了改善再生混凝土集料(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RCA)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通过双涂层技术(Double Coating Technology,DCT)对再生混凝土集料进行处理,采用间接拉伸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间接抗拉劲度模量试验,对40%RCA,20%、40%、60%的双涂层再生混凝土集料(DCRCA)和100%天然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水稳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双涂层技术在再生混凝土集料温拌沥青路面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DCT降低了再生集料的吸水率和压碎值,提高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抗剥落性能;DCRCA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和更大的劲度模量;当DCRCA掺量为40%时,DCRCA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最大,且比RCA温拌沥青混合料和天然集料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稳定度和更大的间接拉伸强度,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得到改善。
-
-
苏忠高
- 《第十五届福州市科协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水稳定性问题是超薄层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中要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采用浸水车辙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评价了Type B(美国级配)、改良型SMA-10、OGFC-10三种级配和SBS改性沥青、普通沥青+8%抗车辙剂和高粘弹沥青三种结合料组成的9种超薄层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有5种超薄层沥青混合料,即Type-B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改良型SMA-10SBS改性沥青、Type-B高粘弹沥青混合料、改良型SMA-10高粘弹沥青和OGFC-10高粘弹沥青混合料满足现有规范对水稳定性的要求,其中改良型SMA-10高粘弹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其条件前后的车辙动稳定度不仅分别是其他8种混合料的2-4.5倍和2-4.7倍.推荐该混合料用于重要的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或重交通道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或维修,但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道路的重要性、交通量和交通荷载、气候条件和投资等,可合理选用本文介绍的其他符合要求的超薄层沥青混合料.
-
-
葛晓丽;
刘加平;
王育江;
田倩;
沈江平
- 《“科之杰”杯第一届全国可持续混凝土理论与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硬化低水灰比水泥基材料中的水泥颗粒不能完全水化,外界水分一旦进入水泥基材料结构内部,可能导致未水化的水泥颗粒继续水化而诱发膨胀开裂,影响低水灰比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即水稳定性问题).本文主要采用高温加速试验,研究了未水化水泥颗粒后期水化对超低水灰比水泥净浆宏观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养护龄期的增长,超低水灰比水泥净浆先收缩后膨胀,180d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均下降,且微观结构遭到破坏.未水化水泥颗粒参与了后期的继续水化反应,净浆的化学结合水量随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增大;距离水分侵入端越近,化学结合水量和Ca(OH)2量越大.
-
-
-
-
王亚奇;
丁文胜;
管亚舟;
王鹏
- 《2017年江苏科技论坛绿色公路分论坛暨公路养护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灌入式复合路面在交叉路口、货运通道等车辙病害严重路段应用越来越多.由于灌入式复合路面室内成型过程相对复杂,本文介绍了室内试验标准化作业流程,并提出了灌浆饱满度这一指标来评价室内成型效果.同时本文对灌入式复合路面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灌入式复合路面路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应用建议,为灌入式复合路面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
-
-
曹海利;
朱邦永
- 《2015年度徐州市公路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以消石灰、胺类抗剥落剂和非胺类抗剥落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掺加不同抗剥落剂的未老化和长期老化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残留稳定度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老化的沥青混合料,消石灰的水稳定性最好,非胺类抗剥落剂次之,胺类抗剥落剂最差;对于长期老化的沥青混合料,消石灰石灰和非胺类抗剥落剂的效果相当,胺类抗剥落剂最差;比起胺类抗剥落剂,非胺类抗剥落剂的具有更优越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
-
-
周柏瑾;
孙杨勇;
尹昌宇
- 《全国公路养护新材料应用技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该文介绍了多功能路面超薄层(MRS)在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大涌高架桥桥面抗滑养护中的应用,并对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路用性能及通行噪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路面超薄层性能优良.多功能路面超薄层在70°C,0.9MPa,浸水的条件下,动稳定度达到13639次/mm;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达到96.2%;加铺多功能路面超薄层后,桥面横向力系数SFC值由原路面的47.7提高到68以上,且渗水率为0ml/min;多功能路面超薄层的车内等效声级Leq值为69.3dBA,较水泥桥面和沥青路面分别低了2.8dBA、1.9dB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