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能

表面能

表面能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21134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2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210586篇;相关期刊453种,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材料导报、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首届全国沥青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表面能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韩涛、韩德礼等。

表面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2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10586 占比:99.64%

总计:211348篇

表面能—发文趋势图

表面能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韩涛
  • 韩德礼
  • 张伟
  • 李伟
  • 王伟
  • 王磊
  • 张涛
  • 张磊
  • 王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岚; 罗学东; 张琪; 周晓东; 李超
    • 摘要: 通过接触角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试验,从宏观、微观角度分析了老化前后胶粉(CR)、EM型温拌胶粉(CR-EM)及SDYK型温拌胶粉(CR-SDYK)改性沥青-集料粘附性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剥落功模型探究该体系水稳定性,并通过改进水煮法实验对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及水稳定性均表现为CR-SDYK>CR-EM>CR,且石灰岩与沥青的粘附性较优;分析发现老化前后三种沥青的微观表面能、粘附功分别与宏观表面能、粘附功呈较强的相关性,表明材料的微观性能影响其宏观性能,且AFM-QNM测试方法对评价沥青-集料的粘附性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稳定性;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沥青-集料体系水稳定性的三个指标进行对比,发现指标ER_(2)具有最大权重0.3779,推荐使用指标ER_(2)表征其抗水损害能力,并利用改进水煮法实验验证了AHP法的可靠性。
    • 常洁; 赵志祥; 周志勇; 陈同祥; 孙蕾; 张琳
    • 摘要: 为探讨橡胶密封件与金属法兰之间的黏附效应产生的原因及黏附效应对密封的影响,根据硅橡胶密封结构的使用特点,设计硅橡胶密封圈与金属法兰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黏附实验。通过硅橡胶密封圈与防锈铝合金和2种不锈钢材料的对比实验发现,硅橡胶密封圈与不锈钢金属法兰易发生黏附,与防锈铝合金金属法兰不易发生黏附。通过对金属法兰表面接触角测试,得出金属表面能越大、氧化层越稀疏,黏附越容易发生。研究表明,硅橡胶密封圈长期与金属法兰接触产生的黏附效应是界面之间存在化学键导致,且这种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时间增加而加剧。密封圈力学分析和密封结构泄漏率测试结果表明:无论黏附效应是否发生,结构的静密封性能不会发生改变。
    • 陈白银霜; 王岚; 张琪; 周晓东; 罗学东
    • 摘要: 通过弯曲梁流变(BBR)试验、接触角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老化前后温拌胶粉改性沥青(WCR)低温抗裂性及其与集料黏附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以热拌胶粉改性沥青(HCR)作为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HCR、WCR的蠕变速率(m)和弯曲蠕变劲度(S)的比值(m/S)减小,低温抗裂性能变差,WCR的低温抗裂、抗老化性能均优于HCR;老化前后HCR、WCR与三种集料的黏附性能大小依次为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WCR与集料的黏附性均优于HCR;老化前后两种沥青的微观Derjaguin-Muller-Toporov(DMT)模量与低温流变参数(m/S)呈良好线性关系,且基于Johnson-Kendall-Roberts(JKR)力学模型得到的微观表面能、黏附功分别与基于表面能理论得到的宏观表面能、黏附功呈较强相关性。
    • 李醒龙; 赵浩宇; 武文杰; 蒋卫峰; 郑加金; 张祖兴; 余柯涵; 韦玮
    • 摘要: 设计了一种氧化石墨烯(GO)功能化的倾斜光纤光栅(TFBG)传感器,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氧等离子体活化光纤表面,以及采用GO的无水乙醇分散液,避免了咖啡环效应引起的GO的团聚和堆叠,充分了暴露GO的表面和羧基.吸附重金属离子后,GO-TFBG传感器的透射光谱中的谐振峰发生红移,这是由GO向重金属离子的电子转移导致的有效折射率变化造成的.对Pb^(2+)和Cd^(2+)离子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10)mol/L(ng/L量级),相应灵敏度分别为0.426 dB/(nmol·L^(–1))和0.385 dB/(nmol·L^(–1))(2.06和3.43 dB/(μg·L^(–1))).此外,GO-TFBG传感器具有出色的器件一致性,5组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稳定.本研究实现了GO纳米片在光纤表面的无团聚和均匀成膜,获得了具有超大表面积的GO并充分暴露表面羧基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利用了TFBG不同模式谐振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完成了对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可重复检测.本研究为提高各种类型的基于二维材料的传感器性能提供了参考.
    • 李秀君; 高世柱; 叶锫锫; 邵晗; 王晨
    • 摘要: 在SBR改性乳化沥青与集料中以不同掺量及掺加方式添加两种交联程度不同的水性环氧树脂(W-1、W-2),并引入表面能理论进行SBR改性乳化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WER)能够通过增加胶结料表面酸性力和集料表面碱性力进而改善二者的黏附性能,随着WER掺量增加,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ER)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掺量为8%。交联程度高的WER对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抗剥落性能提高明显。对于W-1,更适合作为改性剂来提高胶结料稳固粘结作用;对于W-2,更适作为层间粘结剂使用,用于改性SBR改性乳化沥青;ER和沥青剥落率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当W-1、W-2掺量为8%时,在满足4级黏附等级的情况下,ER应满足:ER_(W-1)≥0.7477,ER_(W-2)≥0.6912。
    • 栗培龙; 马云飞; 宿金菲; 王霄
    • 摘要: 为从胶粉和沥青的交互作用角度探究制备条件及工艺对橡胶沥青表面能指标的影响,对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得的橡胶沥青进行了胶粉溶胀及洗脱试验,并采用躺滴法测量计算橡胶沥青的表面能。通过回归分析计算橡胶沥青表面能和胶粉溶胀率、胶粉降解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搅拌工艺下橡胶沥青表面能主要受胶粉溶胀程度影响。搅拌工艺下制得的橡胶沥青表面能在胶粉掺量为20%、制备温度为180°C、制备时间为90 min、胶粉粒径为60目时达到最大;剪切工艺下在120 min、80目时达到最大。剪切工艺下制备条件变化对橡胶沥青表面能的影响较搅拌工艺下更弱,胶粉掺量和制备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 李鋆; 鲍俊杰; 黄毅萍
    • 摘要: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二聚酸二异氰酸酯(D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WPU),探究了m(DDI)/m(IPDI)的配比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胶膜接触角、表面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DI含量的增加,聚氨酯乳液粒径及黏度逐渐增加,胶膜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大,表面能减小。当DDI∶IPDI质量比=1∶1时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最优,乳液的平均粒径为81.43 nm,胶膜表面能为29.66 mJ/m^(2),拉伸强度为37.02 MPa,24 h吸水率为2.27%。
    • 李天; 方建波; 吴盾; 任强; 汪称意; 李坚
    • 摘要: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对聚硅氧烷性能要求的变化,通过改变含环氧基和苯基的硅氧烷单体投料比,以水解缩合的方式制备一系列表面能连续可调的高固含量超支化聚硅氧烷。结合电导率测试、核磁共振氢谱、硅谱、凝胶渗透色谱三联检测仪确定在pH=1的条件下反应4 h可以得到水解程度为96.1%,支化度为51.2%,Mark-Houwink常数α在0.3左右,具有近似球形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通过接触角测试计算表面能发现,随苯基硅氧烷摩尔分数的提升,疏水性提高,表面能在36.5~46.7 mJ·m^(-2)连续下降。透光率测试结果表明聚硅氧烷表面能与环氧树脂表面能差越大,透光率越小,当表面能差达到8.2 mJ·m^(-2)时,可见光透过率(700 nm)大幅下降了56.6%,此时树脂间不相容性显著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测试表明硅树脂在固化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从底面到表面逐渐增加,发生了明显的分层。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热氧稳定性也随苯基硅氧烷的摩尔分数提升而增强。
    • 汪春阳; 谢水祥; 冯永东; 李兴春; 唐伟; 唐善法; 程远鹏; 胡九江
    • 摘要: 以N,N-二甲基-1,3-丙二胺、全氟烷基磺酰氟和氯乙酸钠,合成了3种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FSC-m(m=4,6,8)。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9)F 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和在石英砂上的润湿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FSC-m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和很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FSC-m对石英砂润湿性影响很大,可使石英砂与油、水相接触角分别由18.9°和9.2°增大至90.3°和91.4°,能显著降低砂岩表面的自由能,可将其应用于调控油藏润湿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鱼晓华; 金祖德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5种GaAs(001)-(2×4)重构表面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比较了不同GaAs(001)-(2×4)重构表面的表面能与功函数,分析了重构表面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结果表明:β_(2)(2×4)重构表面最稳定,具有最小的功函数;重构表面处的电子向材料体内运动从而形成表面能带弯曲区;材料通过改变表面电子分布平衡偶极子产生的电势,从而消除偶极矩使表面稳定.最后分析比较了5种重构表面的吸收谱和反射谱,发现重构表面吸收系数与反射率小于体材料,透过率大于体材料,有利于光子透过表面从而激发体内电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