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7篇、会议论文99篇、专利文献293681篇;相关期刊890种,包括中学化学、化学教与学、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80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三届钒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与交流会等;氧化还原的相关文献由7379位作者贡献,包括寒野毅、董雍容、桑原雅裕等。

氧化还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7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9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93681 占比:99.48%

总计:295217篇

氧化还原—发文趋势图

氧化还原

-研究学者

  • 寒野毅
  • 董雍容
  • 桑原雅裕
  • 山口英之
  • 藤田勇人
  • 隈元贵浩
  • 张华民
  • 伊藤岳文
  • 林清明
  • 本井见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晨; 魏广祎; 闵思雨; 陈曦; 凌洪飞
    • 摘要: 寒武纪晚期到奥陶纪早期的海洋动物多样性整体水平较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可能与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波动有关,但仍证据较少。保存良好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被认为能够记录古代海水的地球化学信息,其铀同位素组成(δ^(238)U)可用来反映全球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文章测定了华南瓦儿岗剖面寒武系第十阶底部海相碳酸盐岩的δ^(238)U值,结果显示在寒武纪第十期早期U同位素组成可能存在三次负漂移,对应的δ238U值分别为-0.8‰、-0.55‰和-0.60‰,指示三个海洋缺氧时段。通过U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出,三个缺氧时段全球海洋底层水体分别约有22%、3.5%和5%的缺氧面积。初步推断第一次缺氧可能与风化输入营养元素增强致初级生物生产力提高有关,而其后的两次缺氧可能与原先的海底缺氧水体在海侵阶段上涌扩散有关。
    • 唐乾; 黄婷; 宫婷婷; 曹洪玉; 王爱玲; 王立皓; 郑学仿
    • 摘要: 在生命体内有关电子转移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蛋白质以及酶之间的电子转移研究已成为热点,目前有关光诱导血红素蛋白还原的详细机理尚不明确,电子转移也许是解释这一机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圆二色等光谱系统地研究了体外近生理溶液环境中,不同的紫外定波长、pH、游离氨基酸、谷胱甘肽、咪唑对Cyt b_(5)光照还原的影响,以阐明Cyt b_(5)不能用传统提出的机制去解释的光还原机制。结果表明:在近紫外区通过直接的光激发高铁细胞色素b_(5)(Cyt b_(5))可以使其被还原成亚铁Cyt b_(5),经过分析发现了Cyt b_(5)被光还原的机制和促进条件。用280 nm单色光照射Cyt b_(5)溶液,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Cyt b_(5)溶液紫外-可见光谱中Soret带由412 nm红移到421 nm,Q带556 nm处吸收峰逐渐增强。Cyt b_(5)被光照后发生了类似化学还原剂作用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现了不同的光照波长、不同的pH、氨基酸种类以及各种其他配体等存在下对Cyt b_(5)的还原程度影响不同。采用280 nm波长、在偏碱性条件下光照Cyt b_(5)时还原程度最强;溶液中加入谷胱甘肽和咪唑能通过提供电子和氢供体途径促进Cyt b_(5)的光照还原反应发生;溶液中游离Met的存在能以最大速率促进光照还原反应的发生。基于以上结果提出Cyt b_(5)光还原的机理是从卟啉环到三价铁的电子转移,通过280 nm激发形成卟啉π阳离子基团和亚铁。采用稳态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对Cyt b_(5)光照还原发生前后进行检测,发现光诱导蛋白发生还原后,Cyt b_(5)主链结构逐渐伸展,二级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α-螺旋含量逐渐降低,β-折叠含量逐渐升高,但是整个Cyt b_(5)的二级结构仍以α-螺旋为主。该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光对含血红素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生命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田程程; 张晶; 符璐; 蒋苏苏; 武殿虎; 卢建雄; 张国华
    • 摘要: 维生素D可影响动物脂肪形成,然而其对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仍有争议。本研究分离培养3日龄仔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成脂诱导后,分别以0 nmol/L(对照)、0.1 nmol/L和100 nmol/L 1,25(OH)_(2)D_(3)处理,通过分析其对细胞分化、氧化还原指标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维生素D调控猪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结果表明,0.1 nmol/L 1,25(OH)_(2)D_(3)显著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P0.05)。综上所述,高浓度1,25(OH)_(2)D_(3)上调细胞SOD2和Prx3表达、减少ROS积累,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低浓度1,25(OH)_(2)D_(3)可增加细胞ROS积累,抑制细胞分化。表明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影响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 朱丽娜
    • 摘要: 依托单元教学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知识,对学科教学中核心知识的学习进行整体规划,以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从制定单元规划、分析教材教法、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旨在厘清基于化学核心概念及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 孙圣男; 徐梽川
    • 摘要: 由于近年来在电化学能源转化、存储及高附加值化学品电合成上的兴趣,设计与制备电催化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活性是电催化剂关键参数之一,但观测到的活性会受到催化剂负载量的影响。本工作中,我们采用Co_(3)O_(4)/石墨纸(Co_(3)O_(4)/GPE)电极作为电极模型,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展示Co_(3)O_(4)的负载量是如何影响乙二醇在碱性溶液(KOH)中氧化的。基于对氧化还原峰和双电层电容的分析可以得出增加催化剂负载量可以增加电化学活性位点数,也可以在低的氧化电位下促进乙二醇氧化,但在高的电位下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个结果提供了对有机小分子电催化剂负载量优化的一些思考。
    • 涂永梅; 彭洁; 龙子; 孔德钦; 陈宇豪; 覃梓瀚; 刘瑞; 李文丽; 于卫华
    • 摘要: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一般可分化为促炎(M1)型和抗炎(M2)型两大类,针对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成为炎症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靶点。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一个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可抑制M1型巨噬细胞促炎信号通路的启动,并促进M2型巨噬细胞抗炎信号的表达。本文主要综述了PPAR-γ在巨噬细胞抗炎症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以及PPAR-γ激动剂在脓毒症、肠道炎症、代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 李冬梅; 田忠贞
    • 摘要: 推荐一个综合性有机化学实验:二羟基吩嗪磺酸的制备与电化学测试。以3,4-二氨基苯磺酸为原料,与2,5-二羟基-1,4-苯醌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二羟基吩嗪磺酸,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分子结构,循环伏安法测试其在不同条件下电化学性质。该综合实验将有机合成与电化学分析测试相结合,满足有机化学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的要求,也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摘要: 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等在环氧乙烷高效制备领域取得突破。该团队创新构建了新型氧化还原介导电催化系统,通过高效耦合二氧化碳(CO_(2))制乙烯、乙烯制环氧乙烷的过程,实现低能量输入以及高转化率的环氧乙烷电催化制备。据介绍,国内外绝大多数装置都采用乙烯直接氧化路线生产环氧乙烷,但由于该路线存在乙烯完全氧化问题,使其产生大量碳排放。
    • 李晓艳; 张青伟; 洪松涛; 袁雨婷; 余金燕; 潘俐傧; 刘莹红
    • 摘要: 以广西大厂镇鲁塘铅锌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尾砂中Cu、Cd、Zn、Pb和As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经高浓度氧化、高浓度还原条件处理的尾矿表现为pH7的弱酸性至弱碱性环境;尾砂中Cu、Cd元素活化迁移受pH值的影响明显,即高浓度还原和高浓度氧化条件可以促进Cu和Cd元素的迁移,酸性条件对Cu和Cd元素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Zn与Cd元素存在竞争吸附关系,但二者仍有明显差别;Pb和As元素受到还原条件的影响,能有效促进Pb和As元素的释放迁移.在淋滤实验前期,铅锌矿的表面阻力较小,由于环境酸碱性的改变,初始尾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位能发生变化,重金属元素初期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淋滤后期,矿物颗粒表面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颗粒表面的阻力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减少,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 潘烨灿; 王昕璐; 张琳; 冯悦; 贺琳娟; 邱静; 钱永忠
    • 摘要: 为探究大蒜素调控典型肿瘤细胞中的氧化还原水平,建立了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人宫颈癌细胞HeLa中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升高的氧化应激模型,通过借助中心响应面模型,探究发现当HeLa细胞在10 mg/L的大蒜素培养液中孵育24 h时,其胞内ROS水平不会发生显著的上调。考虑到机体中的氧化还原水平处于复杂的动态变化中,因此分别对受到大蒜素调控的不同组HeLa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等氧化还原生物标志物的活力进行测定,并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学分析模型,对HeLa细胞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认为,细胞中ROS在大蒜素调控的过程中,SOD、GSH-Px含量或许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并且10 mg/L大蒜素提前干预24 h后的HeLa细胞在抗氧化评估中获得了最高分,这与响应面模型筛选结果保持一致。最后,通过测定各组别中的丙二醛及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含量,得出大蒜素的抗氧化调控与保护或修复细胞中的脂质及DNA的过氧化损伤有关,并与综合评估结果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采用多种数学分析法研究大蒜素对HeLa细胞氧化还原水平的调控作用,克服了生物体系中复杂体系的研究困难,经过推测与验证多种途径进行分析,为大蒜素保护细胞免受PMA氧化损伤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