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杆状病毒

杆状病毒

杆状病毒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0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55409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昆虫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年学术交流大会暨浙江省第十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2012第四届中国兽药大会等;杆状病毒的相关文献由28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耀洲、张志芳、庞义等。

杆状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0 占比:1.33%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55409 占比:98.55%

总计:56227篇

杆状病毒—发文趋势图

杆状病毒

-研究学者

  • 张耀洲
  • 张志芳
  • 庞义
  • 钟江
  • 陈焕春
  • 吴小锋
  • 彭建新
  • 王文兵
  • 舒特俊
  • 陈剑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郝建伟; 薛春宜; 曹永长
    • 摘要: 为了解决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毒株纤突蛋白(S蛋白)分子质量大、难以表达的问题,研究采用Signal 4.0软件预测S蛋白信号肽,构建表达替换信号肽S蛋白的重组质粒,鉴定正确后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并进行蓝白斑筛选,挑取白斑进行菌落PCR检测,检测无误后提取Bacmid DNA转染Sf9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串联式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鉴定表达蛋白,采用SDS-PAGE半定量方法测定蛋白含量;以Balb/c小鼠为材料进行免疫试验,应用中和试验、ELISPOT试验测定小鼠抗体滴度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S蛋白氨基端20个氨基酸为蛋白信号肽,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成功,经菌体PCR检测验证表达骨架构建完成,转染Sf9细胞后获得重组病毒rB-PEDV-S;重组病毒表达蛋白经Western-blot和MALDI-TOFTOF鉴定为目的蛋白,蛋白质量浓度可达0.008 6μg/μL;替换原有信号肽可有效提高S蛋白产量,以0.86μg/只剂量免疫小鼠后,可刺激小鼠产生IL-4,但血清抗体水平与PBS组无明显差异。替换信号肽有助于S蛋白表达,利用表达蛋白免疫小鼠可有效刺激IL-4产生。
    • 程佳; 李遥; 刘英楠; 钟秋萍; 史馨瑾; 魏常青; 谢振华; 廖欣欣; 宋影影; 陈鸿军
    • 摘要: 为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EP153R蛋白的功能和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方法,本试验构建了EP153R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采用Western blot与IFA鉴定rEP153R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杆状病毒能高效表达rEP153R蛋白且可被小鼠多克隆抗体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此重组蛋白为抗原进行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经方阵ELISA确定当抗原包被量2.5μg/mL,ASFV阳性血清稀释比1∶1000时为最佳反应条件;以优化后的条件确定了抗体阳性临界值为0.259;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仅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率小于10%,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46份猪血清进行检测,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对比显示,符合率为91.3%,能较好的区分ASFV阴性血清与阳性血清。本研究的结果为后续EP153R功能研究和ASFV临床血清学诊断奠定了基础。
    • 张超; 安家慧; 于栋; 祝可心; 叶洋; 杨凯一; 李玉峰
    • 摘要: 为了表达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Cap蛋白,按照昆虫细胞密码子偏嗜性对ORF2基因进行优化并在N端加上His标签基因,合成的ORF2基因片段克隆入pFastBac Dual杆状病毒穿梭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后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Bacmid-C2;将重组杆粒转染至SF9细胞5 d后收集细胞上清液;连续传代3次观察细胞病变。将接毒后的SF9细胞样通过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IFA)进行Cap蛋白表达的鉴定。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对病毒样颗粒的Cap蛋白纯化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Cap蛋白,且与His-tag单抗及PCV3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IFA进一步鉴定感染了重组病毒的昆虫细胞与His单抗产生特异性荧光;透射电镜可以明显观察到14~17 nm左右形态规则的病毒样颗粒(VLPs)。PCV3 Cap蛋白的成功表达和鉴定将为研究Cap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空间结构奠定基础,也为探讨开发PCV3的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可能。
    • 曹丽萍; 卢旺银; 李晓霞; 王瑞红; 王睿男; 史琳; 王亚丽; 宋晓晖; 孙雨
    • 摘要: 本研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重组H蛋白,并以该H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PP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检测已知背景的绵羊血清,评价了间接ELISA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ELISA对其他相关的羊类病原无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利用建立的I-ELISA法和血清中和试验分别对550份绵羊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Ⅰ-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76.55%,血清中和试验检测的阳性率为76.73%,敏感性符合率为98.58%;Ⅰ-ELISA法检测的阴性率为23.45%,血清中和试验检测的阴性率为23.27%,特异性符合率为96.09%,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8%。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血清中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与血清中和试验比较,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开发为临床适应的检测试剂盒。
    • 王健春; 郭宇; 萨茹拉; 高登军; 刘占喜; 曹际娟; 葛忠源; 李雷斌; 孙雨
    • 摘要: 为探索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高通量、操作简便的羊痘病毒(CaPV)检测方法,将编码CaPV P32抗原的核苷酸序列优化为适合在Sf9细胞中表达的偏好密码子,去除氨基酸序列跨膜区,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了重组CaPV P32蛋白,建立了检测CaP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相关的羊类病毒血清抗体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可达1:1024,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48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并与血清中和试验进行比对,发现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符合率为98.18%,特异性符合率为93.33%,总符合率为96.67%。本研究建立的CaPV P32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进一步开发为商品试剂盒,用于现场高通量检测,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衡武昌; 崔鹏飞; 张元成; 邢鑫; 谷文丽; 颜成; 孔兴天; 王丛丛; 彭大新; 邓国华; 陈化兰
    • 摘要: 为了表达具有反应原性的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神经氨酸酶(NA)蛋白,本研究将DK/HuN/S11670/2015(H11N9)株NA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HT A-N9并经PCR和测序鉴定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PCR鉴定获得了重组杆粒rBacmid-N9,转染昆虫细胞sf21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ulovirus-N9。将获得的P3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21细胞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N9蛋白的表达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鉴定N9蛋白的反应原性。将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N9蛋白包被ELISA酶标板,初步建立间接ELISA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检测N9蛋白抗体阳性鸡血清和阴性鸡血清。IF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9蛋白正确表达且主要锚定在细胞膜上,表达的N9蛋白可以与鼠源N9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初步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检测鸡血清中的N9抗体。上述结果表明,经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的N9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N9 AIV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张小霞; 孙笑颜; 杨艳青; 王秋云; 梁振普
    • 摘要: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RNA,约22 nt,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参与生物体中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大多数DNA病毒编码miRNA,包括杆状病毒杆状病毒由双链环状DNA组成,能特异性感染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在农业害虫防治和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介绍了miRNA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并综述了杆状病毒感染宿主后病毒和昆虫宿主编码的miRNA以及其在杆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为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志昇; 李梦婷; 姬勇敢; 杨文; 杨丽; 杨萌萌
    • 摘要: 目的 为解决杆状病毒作为基因传递载体瞬时表达缺陷,拟构建睡美人(SB)转座子介导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通过检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变化来评价该系统在哺乳动物体内外的表达效率.方法 以pFastBac DUAL质粒为骨架,将pPh启动子替换为CMV-SB100X-SV40 PA表达元件,然后在其下游插入IR/DR-CMV-EGFP-SV40 PA-IR/DR表达元件,获得的质粒命名为pBacSB-CE;同时作为对照构建pBac-CE,在pPh启动子下游插入CMV-EGFP表达元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经蓝白斑筛选后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acSB-CE和Bac-CE.将重组病毒转导人胶质瘤U87细胞,通过MTT、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以及EGFP的表达效率;建立裸鼠皮下胶质瘤肿瘤模型,通过组织免疫荧光进一步观察重组病毒在体内的转导效率.结果 经PCR鉴定成功获得了重组病毒BacSB-CE和Bac-CE;MTT结果证实重组病毒对U87细胞的增殖无副作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结果显示,EGFP在BacSB-CE转导的U87细胞中至少能表达60 d,在转导15 d后仍能检测到约109 a.u.总荧光强度,而在Bac-CE转导的细胞中,15d后已检测不到荧光细胞和荧光信号;体内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进一步显示BacSB-CE组在第10天时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细胞,而Bac-CE组在第5天时基本看不到荧光细胞.结论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SB转座子介导的杆状病毒基因传递系统,获得的重组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能介导EGFP在哺乳动物体内外持续稳定表达.
    • 黄博; 朱梦瑶; 丘霈珊; 张若男; 张文庆; 余小强; 卢玉珍
    • 摘要: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应用广泛,已被开发成微生物杀虫剂和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等.NPV具有两种病毒颗粒: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和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两者的构成和组装存在差异.病毒包涵体在肠道中溶解后释放出ODV进行初级感染,子代核衣壳通过质膜出芽产生BV引发全身性的次级感染.病毒感染昆虫后能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同时NPV病毒已进化出多种策略抑制或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如免疫信号通路、黑化和凋亡等过程.本文将总结鳞翅目特异性NPV与宿主的互作研究,着重介绍NPV的侵染机制、NPV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进展.
    • 王睿男; 孙雨; 蒋菲; 刘亚涛; 宋晓晖; 刘永生; 王文; 储岳峰; 曹小安; 王传彬
    • 摘要: 为合成与天然构象相似的干扰素γ蛋白,通过优化干扰素序列的密码子序列,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合成真核重组牛IFN-γ蛋白.实验化学合成牛IFN-γ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载体与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转座形成穿梭载体,穿梭载体质粒瞬时转染至SF9昆虫细胞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最后利用SF9昆虫细胞悬浮培养大量表达目的蛋白.蛋白纯化后经Western Blotting和BOVIGAM牛分枝杆菌IFN-γ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分析,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研究结果为牛IFN-γ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以及牛结核病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