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敏感性试验

敏感性试验

敏感性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药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202053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气象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2第四届中国兽药大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敏感性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255位作者贡献,包括臧增亮、陈海山、姚昊等。

敏感性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0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02053 占比:99.81%

总计:202445篇

敏感性试验—发文趋势图

敏感性试验

-研究学者

  • 臧增亮
  • 陈海山
  • 姚昊
  • 张立凤
  • 孙菽芬
  • 孙长贵
  • 曾新民
  • 赵鸣
  • B·R·波尔
  • K·L·史密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依丽雪; 袁慧玲; 陈勇
    • 摘要: 2015年11月25日黄海上空冷空气爆发,中国北部发生暴雪,西北东南向云街在黄海上空大面积密集分布。为研究垂直热输运的网格大小依赖性是否会对黄海对流云街数值模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WRF模式,分别采用考虑网格大小依赖性的边界层(PBL)参数化方案和基于非局部K理论闭合的YSU PBL方案对该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方案均能较好地再现云街出现区域和盛行风向。由于考虑网格大小依赖性的PBL方案模拟水平滚涡对流和次级环流的能力更强,所模拟的水平垂直速度强度更大,云水混合比更高,促进更多的云得以发展;同时其稳定性参数ζ更小,模拟的水平滚涡对流强度更大。
    • 央金卓玛; 罗布; 卓嘎
    • 摘要: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简称高原)春末(5月)土壤湿度与初夏(6月)降水的关系,利用1979—2019年ERA-Interim土壤湿度月平均资料和同时段高原109站观测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春季土壤湿度与汛期(5—9月)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末表层(0~28 cm)土壤湿度与高原初夏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空间上土壤湿度南北反向模态对应高原初夏降水的南北偶极子模态,并且存在两个高相关区域;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一个反映春末土壤湿度西北与东南梯度的指数(I_(smg)),发现该指数与6月降水南北反向模态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且这种关系从2000年以来更为显著。通过一组I_(smg)加倍的数值敏感性试验,结果得知高原初夏降水正常和偏多年I_(smg)加倍后能够通过增强高原热源,抽吸周边大气向高原中部聚拢,造成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一带大气增温增湿、导致降水增加明显,不过这种机制在旱年作用不太明显。
    • 肖亦辰; 杨颖; 马平; 赵冬敏; 章丽娇; 刘青涛; 杨婧; 李银; 刘宇卓; 韩凯凯; 黄欣梅
    • 摘要: 新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oAstV)感染引起的鹅痛风病,是近年严重危害我国养鹅业的传染病之一,给我国养鹅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快速准确诊断有助于更好地防控该病。为了建立一种鉴定新型GoAstV的一步法RT-PCR方法,根据新型GoAstV ORF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标准品,并对引物用量和退火温度等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新型GoAstV 512 bp基因片段,其他鹅常见病毒性病原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提示,最小检测限量达4.54×10^(2)拷贝/μL。此外,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新型GoAstV临床样品进行检测,102份鹅泄殖腔拭子的阳性率为46.08%,24份痛风症状患病鹅内脏样本阳性率为91.70%。本研究建立的新型GoAstV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且操作简便、经济、快速,可用于新型GoAstV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 史俊虎; 周传奇; 刘杉; 杨俭伟; 肖丽; 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4-01/2019-10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搜集80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并抽取泪囊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急性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结果:56例标本的致病菌菌株阳性,其中55例为细菌、1例为真菌,平均检出率为70%.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繁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8%(38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8%(21例).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较敏感.55例细菌标本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明显耐药.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急性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 孙柏堂; 李鹏远; 时晓曚
    • 摘要: 利用FNL(Fin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西北太平洋上三个爆发性气旋,即2007年11月18—21日的OJ(Ok-hotsk-Japan Sea Type)型,2012年1月10—13日的PO-O(Pacific Ocean-ocean Type)型,以及2014年3月28—31日的PO-L(Pacific Ocean-land Type)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气旋由于其发生、发展位置不同使得气旋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存在差异.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非绝热加热试验表明,潜热释放和表面热通量对不同类型爆发性气旋个例的贡献不同,对PO-O型和PO-L型气旋个例潜热释放的贡献更大,而对O J型气旋个例表面热通量的贡献更大.海温敏感性试验表明,海温升高或降低对气旋移动路径影响较小,海温升高使气旋进一步加深,而海温降低使气旋相对减弱.
    • 卢萍; 李跃清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伴随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东退而东移的一次典型西南涡天气过程(简称"20150721"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数值敏感性对比试验探讨了增大副高强度对这次东移西南涡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副高强度增大以后,可长时间稳定维持,能对西南涡中尺度天气系统整个发展演变过程造成持续影响.西南涡路径和强度的变化直接改变了降水的落区和强度.(2)副高强度增大率先改变了环流场,使入侵的北风偏弱,西南引导气流偏强,最终导致西南涡发展偏弱、移速偏快.(3)环流场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水汽输送、辐合辐散,从而进一步影响西南涡的发展演变过程.(4)副高强度增大以后,西南涡移速过快,导致了低涡中心与低层热力中心偏离,使得动力和热力中心不完全匹配,由此削弱西南涡发展强度.
    • 傅心雨; 陶丽
    • 摘要: 北大西洋地区除了存在约70 a周期的AMO(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之外,历史长期气候记录中英格兰温度(Central England Tempera-ture,CET)与格陵兰冰芯净雪累计率还存在显著的20 a周期波动.本研究利用CCSM4(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4)耦合模式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结果中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通过10~ 50 a带通滤波与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EOF)分解,得到在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存在准20 a振荡的逆时针旋转模态.此周期与其临近地区的CET、格陵兰冰芯净雪累计率的准20 a振荡周期相吻合,说明这种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准20 a振荡的海洋模态与其临近地区的大气准20 a振荡之间可能存在相应的联系.进一步利用CAM4(the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4)大气模式,以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准20 a振荡SST旋转模态为强迫场进行敏感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联系.
    • 杨侃; 纪晓玲; 毛璐; 张肃诏
    • 摘要: 基于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21日和2018年7月22日2次贺兰山东麓特大致洪暴雨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暴雨过程发生时的大气环流形势基本相似,西北地区东部处于高温、高湿、高能环境下,宁夏东侧有副热带高压阻挡,西侧有弱冷空气东移影响,中低空受偏南和偏东暖湿气流控制;(2)在高湿高能和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下,当宁夏北部出现风速达12 m·s-1以上的低空急流,且风向与贺兰山东麓迎风坡夹角达60°~90°,因地形阻挡触发强对流,使得暖湿不稳定能量强烈聚集与快速释放,低空急流的维持时间决定了暴雨的持续时间;(3)贺兰山苏峪口的喇叭口地形和其北侧的贺兰山主峰对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造成水汽在此处大量聚集并强烈抬升,决定暴雨的中心位置.
    • 王东东; 朱彬; 万绪江
    • 摘要: 气溶胶间接效应通过对云的作用来影响气候,其过程复杂且不确定性较大.本研究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共大气模式CAM5.1,通过改变模式中硫酸盐气溶胶转化为云凝结核数浓度的数量,设计了硫酸盐气溶胶间接效应的敏感性试验,通过与控制试验对比来研究其间接效应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云、降水和季风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亚地区云凝结核形成过程中,硫酸盐气溶胶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硫酸盐气溶胶间接效应导致中国东部地区冬季云凝结核和云滴数浓度显著增加,海洋和陆地低层的云滴有效半径减小和总云液水路径的增加,导致了云反照率的增加.引起的负辐射强迫使地表和大气降温,海平面气压升高,增加的海陆气压梯度导致中国南方地区东亚冬季风增强,总降水率减少.硫酸盐气溶胶间接效应可能不是东亚冬季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际变率减弱的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