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8篇,主要集中在药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4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77714篇;相关期刊432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等;抗真菌药的相关文献由249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若瑜、廖万清、虞瑞尧等。

抗真菌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4 占比:1.45%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7714 占比:98.48%

总计:78915篇

抗真菌药—发文趋势图

抗真菌药

-研究学者

  • 李若瑜
  • 廖万清
  • 虞瑞尧
  • 刘维达
  • 曹永兵
  • 姜远英
  • 张万年
  • 王睿
  • 吴绍熙
  • 周廷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本川
    • 摘要: 近二十多年来,多种因素导致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各种疾病治疗过程中过多使用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伤或出现缺陷,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是真菌侵入患者的机体,侵袭各个组织、器官和血液系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而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新药研发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二十多年来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有效品种主要是三唑类、多烯类及棘白菌素等3类药物,并且受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制约,研发新型抗真菌药已迫在眉睫.2002年6月,美国Scynexis制药公司研制的Ibrexafungerp(艾瑞芬净)是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新一代三萜类抗真菌新药,靶向β-1,3-葡聚糖合酶,破坏其完整的细胞壁,直接杀灭真菌细胞.该公司最初与美国默克公司签订许可协议,授予默克公司在全球独家开发权;在2013年5月,Scynexis制药公司要求修改合作协议,收回对该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答应支付默克公司阶段性补偿款和专利权使用费.2013年9月,Scynexis制药公司与俄罗斯制药商R-Pharm公司签订在俄罗斯和土耳其开发艾瑞芬净及其商业化的协议.2021年2月,中国江苏豪森药业公司与Scynexis制药公司签订在大中华区合作开发艾瑞芬净及其商业化的协议.2020年10月14日Scynexis制药公司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出枸橼酸艾瑞芬净片剂上市申请,该品曾获得罕用药、快速通道、合格感染疾病产品(QIDP)和优先审评等资质.2021年6月1日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和月经初潮后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治疗,商品名为Brexafemme?.这是美国FDA近二十多年来批准的首款新型抗真菌类药物,也是唯一可口服或注射治疗的非唑类阴道酵母菌感染的首创新药.该文对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新药——艾瑞芬净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
    • 邓宁; 施志豪; 梁明明; 梁萧斌; 苏为科; 刘峰帆
    • 摘要: 归纳了目前报道的11种阿莫罗芬的合成方法,分别以叔戊基苯、对叔戊基苯甲醛、α-甲基肉桂酸、α-甲基肉桂醛和3-(4-叔戊基苯基)-2-甲基丙醇为起始原料,根据不同的起始原料合成阿莫罗芬,并且探讨了这些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基于现有研究,以叔戊基苯、α-甲基肉桂酸和3-(4-叔戊基苯基)-2-甲基丙醇为起始原料总收率高、成本低,是工业化生产考虑的工艺路线。认为形成多步骤串联反应,减少后处理操作,寻找1条合成便宜起始原料的方法和替代Lewis酸催化体系是优化工艺路线的关键。
    • 徐贝雪(综述); 刘泉波(审校)
    •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器官移植、有创操作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临床的危害较大,成为导致患者病情严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分为4类,可选择的药物较多,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真菌的耐药性,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关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逐渐增多。该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系统性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 廖魏祖; 贾庚佩; 杨政; 孙毅
    • 摘要: 目的基于体外试验研究氢氧机单独应用或联用抗真菌药对真菌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分离获得的12株病原真菌作为试验菌株,使用氢氧机按固定的流速和档位(气流量3 L/min,雾化档5档)处理菌悬液,以通气0 min时(未通气时)和通气处理菌悬液5、10 min时为3个观察时点,各时点分别取菌悬液100μL涂布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于37°C温箱内培养2 d后进行菌落计数,计算存活率和杀伤率。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4种抗真菌药伏立康唑(VOR)、泊沙康唑(POS)、氟康唑(FLU)、伊曲康唑(ITR)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活性变化。结果氢氧机5 min通气处理对12株菌株的杀伤率与通气0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杀伤率范围为6.3%~76.2%;与5 min通气处理相比,氢氧机10 min通气处理对12株菌株的杀伤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杀伤率范围为19.6%~93.5%。菌悬液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氢氧机通气处理10 min后,ITR、POS、VOR对菌株的MIC值下降了1~4倍,FLU对菌株的MIC值降低了1~5倍;高浓度氢气处理后,抗真菌药对其中11株菌株的MIC值明显降低。对经过不同时间通气处理的ATCC00279菌株进行细胞内ROS检测发现,与通气0 min比较,通气10 min后菌株对ITR、VOR的ROS百分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氢氧机通气处理即可实现高达93.5%的菌株杀伤效果,将其与抗真菌药联用还可使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进一步降低抗真菌药对真菌的MIC,其机制可能与氢氧机能增强真菌细胞内ROS活性有关。
    • 杨静; 雷虹; 张乐玮; 徐君; 姜玉倩; 刘海英
    • 摘要: 目的建立克霉唑普鲁卡因甘油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对各试验菌测定回收率,并对控制菌进行方法验证。结果本品采用5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为供试液进行平皿-倾注法(每皿1 ml),各试验菌测定回收率均在0.5-2.0范围内;控制菌以相同的方法制备供试液,以100 ml培养基增菌进行检查。结论本文建立了含抑菌成分的克霉唑普鲁卡因甘油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摘要: 202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和刘宁宁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陈昌斌教授,在Translational Research杂志发表了题为A dual action small molecule enhances azoles and overcomes resistance through co targeting Pdr5 and Vmal的研究论文。
    • 谌晶晶; 徐慧芳; 唐旭霞
    • 摘要: 目的 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三种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联苯苄唑、制霉菌素-的耳毒性.方法 1.分别探索三种药物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和10%的致死浓度(LC10);2.每种药物分别选取LC10、MNLC、1/3 MNLC和1/10 MNLC四个浓度进行研究.利用荧光立体显微镜和解剖显微镜观察并分析斑马鱼平衡囊、躯体形态及毛细胞数量的改变.5μg/mL的庆大霉素为阳性对照组,0.1%DMSO为阴性对照组,养鱼用水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1.氟康唑、联苯苄唑、制霉菌素三种药物的MNLC分别是653.8μg/mL、0.37μg/mL和10.5μg/mL.LC10分别是705.4μg/mL、0.52μg/mL和11.8μg/mL.2.三种药物均能导致斑马鱼平衡囊形态改变及身体屈曲.在LC10、MNLC、1/3 MNLC和1/10 MNLC四种浓度下,氟康唑组斑马鱼毛细胞损伤率分别为99%、95%、30%和28%;联苯苄唑组分别为94%、87%,、63%和49%;制霉菌素组分别为99%、89%、83%和25%.庆大霉素组斑马鱼毛细胞损伤率为55%.当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三种抗真菌药物均具有斑马鱼耳毒性,导致斑马鱼平衡囊形态发生改变并导致斑马鱼身体屈曲.三种药物均导致斑马鱼毛细胞数量的减少,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刘灵灵; 白楠; 王瑾; 蔡芸
    •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通过长时间的心肺支持来挽救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技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ECMO的应用亦会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由于存在体外循环回路,抗真菌药在ECMO患者中的药动学/药效学发生较大变化.本文概述了药物在ECMO患者中药动学/药效学的可能影响因素,对ECMO患者的特征、抗真菌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及相关群体药动学、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进行介绍,以期为同类患者的剂量应用提供参考.在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情况下,对ECMO患者进行抗真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 张芳芳; 巨宇叶; 田蕾; 王晓慧
    • 摘要: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约有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每年导致约18亿美元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VVC的药物主要是唑类和多烯类.但随着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假丝酵母菌出现表型改变、毒力因子突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增加,对传统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提出挑战,急需开发新的有效的抗菌药物.对于VVC的治疗,现阶段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有PEV7和NDV3,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的药物有益生菌类、抗菌肽类、草本植物类、纳米颗粒类,还有一些药物包括VT-1161、CD101、可溶性β-葡聚糖等也在研究阶段表现出抗真菌效果,有望成为治疗VVC的候选药物.总的来说,VVC发生率高,复发率高,临床上急需新的抗菌药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经济负担.
    • 宋悦; 冯文莉
    • 摘要: 念珠菌是人体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在社会进步、医疗手段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临床上致病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亟需研发新的抗真菌药物.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多种致病性念珠菌中都有发现,不仅参与念珠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耐药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该酶的抑制剂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抗真菌药物,解决目前抗真菌治疗的难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