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海

黄海

黄海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7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水产、渔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4篇;相关期刊842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世界、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黄海的相关文献由2929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晓梅、黄海、金显仕等。

黄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4 占比:96.78%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1.28%

专利文献>

论文:44 占比:1.94%

总计:2267篇

黄海—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杜鑫; 孙世春
    • 摘要: 本文对黄渤海双壳类的寄生桡足类进行了调查.共检查双壳类32种8628个体,从9种双壳类中发现了1126个寄生剑水蚤类标本.基于形态学研究鉴定出剑水蚤类8种,隶属于4科8属.分别为负羽壳蚤(Conchyliurus quintus Tanaka)、竹蛏赫尔曼蚤(Herrmannella soleni Kim&Ho)、拟舐皮蚤(Lichomolgus similis Ho&Kim)、二分偏顶蛤蚤(Modiolicola bifida Tanaka)、高氏牡蛎蚤(Ostrincola koe Tanaka)、多刺伪海螂蚤(Pseudomyicola spinosus(Raffaele&Monticelli))、东方贻贝蚤(Mytilicola orientalis Mori)和日本蹄螺蚤(Trochicola japonica Shimura&Kuwabara).其中,高氏牡蛎蚤在中国黄海曾有报道,其余7种为中国新记录种.依据黄渤海的标本对上述物种的形态进行了简要描述和讨论,并对其宿主、感染率、感染强度、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报道.
    • 张晓颖
    • 摘要: 随着当代设计的发展,平面设计越来越重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与内涵,其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作为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设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现代平面海报设计大师黄海设计作品为例,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说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代设计中的重要价值意义,并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加以弘扬传承。
    • 杨依丽雪; 袁慧玲; 陈勇
    • 摘要: 2015年11月25日黄海上空冷空气爆发,中国北部发生暴雪,西北东南向云街在黄海上空大面积密集分布。为研究垂直热输运的网格大小依赖性是否会对黄海对流云街数值模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WRF模式,分别采用考虑网格大小依赖性的边界层(PBL)参数化方案和基于非局部K理论闭合的YSU PBL方案对该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方案均能较好地再现云街出现区域和盛行风向。由于考虑网格大小依赖性的PBL方案模拟水平滚涡对流和次级环流的能力更强,所模拟的水平垂直速度强度更大,云水混合比更高,促进更多的云得以发展;同时其稳定性参数ζ更小,模拟的水平滚涡对流强度更大。
    • 韩宗珠; 王一冰; 孙苑高; 艾丽娜; 吴晓; 杨叶飘
    • 摘要: 以黄海66个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粒度、黏土矿物和碎屑矿物分析,研究了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与矿物组成特征,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特征对其物源、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黄海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为5.2Φ,分选较差;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其中伊利石的含量最高,蒙脱石的含量最低;碎屑矿物(粒径为0.063~0.125 mm)平均含量为8.07%,标准偏差为4.03,分布趋势与平均粒径分布基本一致,轻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重矿物以角闪石和绿帘石为主,其次是不透明矿物和片状矿物,重矿物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海南部。物源识别结果表明:黄海的东北部海域接受鸭绿江沉积物的供应;黄海北部主要为黄河源沉积物;南黄海西部沉积物主要为黄海沿岸流南下带来的现代黄河物质和再悬浮的老黄河沉积物;南黄海中部沉积物来源复杂以黄河沉积物为主,长江沉积物的供应较少。
    • 王静; 李浩然; 陈洪举; 刘光兴; 庄昀筠
    • 摘要: 为了解黄、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利用2014年春季在黄、渤海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分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并划分了浮游动物群落。共记录浮游动物78个种类(南黄海69种、北黄海42种、渤海47种),浮游幼虫占比最高。研究海域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3183.8±7829.7ind./m^(3),剔除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后,平均丰度为537.3±554.2 ind./m^(3);平均生物量为409.1±517.5 mg/m^(3)。夜光虫、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是黄、渤海的共同优势种。结合香农-威纳指数和累积优势度曲线分析,渤海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最低,北黄海次之,南黄海的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表明,研究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渤-黄海沿岸群落、黄海中部群落和南黄海-东海近岸混合水群落。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海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
    • 武浩文; 赵艳玲; 韩桂军; 李威; 曹力戈; 武晓博; 李超亮; 李云东; 周功赋
    • 摘要: 数据同化利用观测信息对模型状态场调整的同时也可以对数值模型中的不确定参数进行估计,从而改进数值模型,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本文基于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方法,采用广义坐标系统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的外模式开展了渤海和部分黄海海域M_(2)分潮模拟中的水深估计研究。理想数据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方法能很好地降低模式模拟的水位误差并反演出“真实”的水深参数。而在NAO.99Jb和验潮站数据的实际数据同化试验中,与验潮站数据相比较,水深参数估计后,模式模拟的M_(2)分潮振幅与迟角误差分别降低了40.27%和49.19%。
    • 尤晓昳; 武国相; 梁丙臣; 刘仕潮
    • 摘要: 为了分析黄海沿岸历史风暴潮的特征规律,本文基于黄海沿岸9个长期潮位观测站的历史水位资料,提取风暴潮事件,将原始水位序列分离出天文潮成分和非潮余水位成分,对非潮余水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能量在半日、全日频率区间较为集中;统计每个风暴潮事件中,最大非潮余水位出现的潮汐相位,发现出现在涨、落潮期间的概率显著高于高、低潮位期间的概率;进一步将最大非潮余水位和偏斜增水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离散程度较高。以上这些现象均表明,从长期尺度上,所分析的黄海沿岸各站位均存在显著的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尤其是在水深较浅、潮差较大的区域。
    • 王佩朝
    • 摘要: 海报是一部电影的门面,是影片宣传的重要途径,是大多数观众对于影片的第一印象。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不仅能让观众对影片产生期待,达到票房推销的目的;还能够提升影片的艺术价值,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于世。从2007年的《太阳照常升起》开始,设计师黄海凭借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海报设计赢得了业界导演的青睐和普通观众的赏识,并成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领军人物。本文将以黄海的具体创作为基础,来分析他的海报创作特点。
    • 叶振江; 彭玉强; 何天庆; 何青松; 张文超; 张艺笑
    • 摘要: 海洋蟹类幼体的垂直迁移是影响其幼体输运及早期补充结果的重要生态学过程,本研究旨在对中国黄海近岸蟹类幼体的垂直分布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于2020年7月下旬,在黄海35°N断面的3个连续观测站和14个走航站位采集了蟹类幼体样品和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蟹类幼体在潮汐锋核心区及内、外邻近水域的垂直迁移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蟹类幼体有显著的昼夜垂直迁移现象,总体表现为夜晚上浮、白天下沉。溞状幼体在水体表层的日间丰度分布存在2个峰值,分别位于21:00和3:00左右;垂直采样的丰度分布也存在2个峰值,分别位于23:00左右和5:00—7:00;3个连续观测站的溞状幼体垂直分布的日间模式基本相同。大眼幼体也呈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征,夜晚主要分布于水体中上层,白天则栖息于水体底部,3个连续观测站的大眼幼体垂直分布的日间模式存在差异,白天在潮汐锋核心区和外侧温跃层区较近岸站位大眼幼体沉底更彻底。大眼幼体与溞状幼体的相对比例从近岸向远岸逐渐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幼体借助于潮流和垂直迁移从近岸向远岸进行输运。幼体垂直迁移的日间模式未表现出对潮汐节律的直接响应,光周期可能是本海区蟹类幼体垂直运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海蟹类幼体具有显著的日间垂直迁移现象,且在不同发育阶段垂直迁移现象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展蟹类早期生活史及环境影响机制的提供参考。
    • 王钦; 张潮; 贾世杰; 金昊宇; 高会旺
    • 摘要: 本文基于霾天采集的气溶胶样品,于2019年春季在黄海开展了灰霾添加的船基围隔培养实验。在黄海中部贫营养海域采集的海水表现为氮(N)限制,而灰霾添加由于带来了大量的N营养盐,显著促进了总Chl-a浓度的增加。小型浮游植物对总Chl-a的贡献率与水体中NO~-+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表明灰霾添加带来的N是促进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向大粒径转移的重要原因。在黄海南部的富营养海域采集的海水无明显营养盐限制,灰霾添加对总Chl-a浓度影响较小,但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也发生了向大粒径的转移。具有“高氮(N)低磷(P)”特征的灰霾添加使培养过程中的PO被逐渐耗尽,但灰霾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灰霾添加促进了浮游植物对溶解性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DOP)的利用。小型浮游植物对总Chl-a的贡献率与APA呈显著正相关(r=0.65),表明小型浮游植物对水体中DOP利用存在优势,这可能是富营养水体中灰霾添加导致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向大粒径转移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灰霾添加对贫营养和富营养水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发生转移的不同作用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