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灰霾

灰霾

灰霾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2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大气科学(气象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9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34006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广东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气候与环境研究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江苏省颗粒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江苏省化工环保技术2014研讨会等;灰霾的相关文献由1430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辉、詹福宇、赵国成等。

灰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9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34006 占比:98.24%

总计:34615篇

灰霾—发文趋势图

灰霾

-研究学者

  • 余辉
  • 詹福宇
  • 赵国成
  • 吴兑
  • 李正强
  • 刘红年
  • 周振
  • 王自发
  • 范绍佳
  • 谭吉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甄蒙; 高溯景
    • 摘要: 城市室外空间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空气品质和呼吸舒适度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室外空气品质,有利于居民的健康,也有利于增加室外空间的利用率,因此研究灰霾天气下空气品质和呼吸舒适度的关联性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下垫面对空气品质投票和呼吸舒适度投票都有影响。性别对空气品质投票和呼吸舒适度投票都有影响,男性对于空气品质和呼吸舒适度的变化更敏感;在相同空气品质下,男性的空气品质投票值和呼吸舒适度投票值普遍较女性更高。年龄对空气品质投票和呼吸舒适度投票都有影响,≤25岁的受试者对于空气品质和呼吸舒适度的变化更敏感;在相同空气品质下,≤25岁组的空气品质投票值和呼吸舒适度投票值普遍较≥26岁组更高。
    • 林秋寒; 陈姝芮; 屠征波; 张剑; 刘磊; 李卫军
    • 摘要: 我国北方冬季气溶胶中有机物所占比重大,对其气候效应、人体健康及大气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是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探究冬季灰霾主要有机单颗粒类型及耐热性,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发现北方冬季灰霾中一次有机颗粒较为普遍,根据内混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差异将其分为三种:有机物–矿物颗粒(3%)、有机物–烟尘颗粒(16%)和有机物–二次无机盐颗粒(81%)。此外,本研究还使用管式炉对采集的大气单颗粒样品进行高温加热,再利用透射电镜对加热后的几类典型有机单颗粒形貌和组分特征进行原位跟踪分析。结果显示,近圆形一次有机物经过300°C和500°C加热过程之后,形貌特征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类一次有机颗粒具有耐高温特性;半透明穹顶状有机物在300°C下粒径增大且颜色更加透明,表明在此温度下该类颗粒中大部分有机组分能够挥发;将具有有机包裹层的颗粒物在室温及300°C下的形貌特征对比测量,发现虽然二次有机包裹层留有部分痕迹,但是大部分已挥发,进一步升温至500°C时,半透明穹顶状的有机物和有机包裹层在高温过程中挥发完毕。本研究证明北方冬季燃煤排放的圆形一次有机物含有大量的难挥发耐热有机组分,外场观测和实验室分析应考虑此类一次有机颗粒的耐高温特性,从而更准确地对我国北方冬季大气有机物进行定量和溯源分析。
    • 马小会; 徐敬; 张自银
    • 摘要: 以锡盟特高压输电线路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模式对济南地区进行模拟和评估,定量化评估特高压跨区域输电工程对受端区域大气灰霾的改善效应,开展排放源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静稳天气背景下,虚拟电厂对大气环境最大影响距离约30 km,最大的影响面积约占济南地区的20%左右;对不同高度层PM2.5浓度的影响46 m降幅最大,对整个主城区整体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小,PM2.5浓度小时平均值降低约1μg m^(−3)。
    • 甄蒙; 王凯旭; 郭桢中
    • 摘要: 室外热舒适是衡量校园室外热环境的重要方面,其对塑造良好的校园室外微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寒冷地区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室外空间进行问卷调查和气象参数实测,分析了其室外空间的热舒适特点。结果表明:热感觉中性温度为19.4°C。在花香条件下舒适PET范围为12.74°C~26.88°C,无花香条件下舒适PET范围为12.24°C~23.84°C。花香条件下舒适PET范围增大约3°C。灰霾浓度较高时MTCV与PET线性拟合方程斜率为-0.1479,灰霾浓度较低时斜率为-0.1116。
    • 王钦; 张潮; 贾世杰; 金昊宇; 高会旺
    • 摘要: 本文基于霾天采集的气溶胶样品,于2019年春季在黄海开展了灰霾添加的船基围隔培养实验。在黄海中部贫营养海域采集的海水表现为氮(N)限制,而灰霾添加由于带来了大量的N营养盐,显著促进了总Chl-a浓度的增加。小型浮游植物对总Chl-a的贡献率与水体中NO~-+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表明灰霾添加带来的N是促进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向大粒径转移的重要原因。在黄海南部的富营养海域采集的海水无明显营养盐限制,灰霾添加对总Chl-a浓度影响较小,但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也发生了向大粒径的转移。具有“高氮(N)低磷(P)”特征的灰霾添加使培养过程中的PO被逐渐耗尽,但灰霾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灰霾添加促进了浮游植物对溶解性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DOP)的利用。小型浮游植物对总Chl-a的贡献率与APA呈显著正相关(r=0.65),表明小型浮游植物对水体中DOP利用存在优势,这可能是富营养水体中灰霾添加导致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向大粒径转移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灰霾添加对贫营养和富营养水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发生转移的不同作用机制。
    • 冯小姣; 耿红; 彭妍; 康鑫; 武力; Ro Chul-Un
    • 摘要: 为掌握太原市冬季灰霾发生期间黑碳气溶胶形貌特征和化学成分变化特点,分别于2011-12-30 T 08:00至2012-01-01 T 04:00和2018-11-25 T 08:00至2018-11-27 T 04:00灰霾发生期间在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楼顶使用MAY七级冲击式颗粒采样器每隔4 h采集空气动力学直径分别为0.25~0.5μm、0.5~1.0μm以及1~2μm的大气单颗粒分析样品,运用带超薄窗口能谱仪的扫描电镜(JEOL JSM-6390)测定了样品中4330个颗粒的二次电子像及X射线能谱,通过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程序的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每个颗粒的元素原子浓度进行了计算,并对颗粒进行了分类与计数.共检测到6类颗粒,分别是矿物尘、碳质颗粒、钠盐颗粒、二次颗粒、富铁颗粒和其他,其中黑碳气溶胶数量相对丰度在2011和2018年样品中平均为26.8%和34.2%.按照伸长率(E)、纵横比(R)、是否与其他物质结合等将其分为伸展型、支链型、嵌入或粘附型和团聚型4种,反映了黑碳颗粒不同的老化过程.2011年样品中团聚型和支链型数量较多,而2018年样品中伸展型和嵌入型多于团聚型和支链型,提示2011年黑碳气溶胶老化程度大于2018年,与灰霾严重程度相一致.本研究表明,与2011年相比,太原市2018年冬季灰霾污染特征和燃料结构可能发生了较大改变.
    • 郑林昌; 任肖妮; 韩星
    • 摘要: 城市灰霾污染的形成不仅与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关,还有可能与城市地表起伏度、城市建筑形态乃至城市规模等有关,因而判断城市地表各要素对灰霾污染的影响对于城市灰霾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集2014—2017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PM2.5日均浓度,从地形坡度、城市地表形态、城市规模对PM2.5日均浓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辖区的地表起伏度,尤其是地表粗糙度更能解释PM2.5浓度,且影响是负向的;城市规模对PM2.5浓度没有太大影响;城市地表形态对PM2.5浓度的影响很小.
    • 王晓俭
    • 摘要: 和《洗云朵的孩子》里的开头一样,我是被初夏无雨又灰霾遍布的沉闷的清晨搅醒的。出门透气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孩子指着灰蒙蒙的天空说:“要是把云朵洗洗白,天空就会变明亮了!”我不甶心中一动,于是有了这篇童话的萌芽。
    • 黄秋燕; 刘剑洪; 李成; 庾露; 覃纹; 韦高杨
    • 摘要: 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反演2014年6月-2016年5月灰霾事件频发期南宁市气溶胶的基本光学特性,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聚类特征及气象因素、PM_(2.5)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相关性,并基于HYSPLIT模型研究了观测期内南宁市6次严重灰霾事件外部输送源的特征。结果表明:(1)南宁市AOD、α波长指数、β浑浊度指数的年均值分别为0.73、1.271、0.273,AOD值较高,气溶胶主控粒子以细粒子为主,空气较浑浊。(2)南宁气溶胶光学厚度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春季、冬季较高,夏季最低。(3)谱聚类分析表明,南宁市气溶胶类型可分为3类,第1类以散射性较强的小粒径干粒子为主,第2类以干湿混合类型粒子为主;第3类以大陆性气溶胶为主,吸收性较大,散射性相对较低,空气质量好。(4)雨季及旱季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明显,降雨、相对湿度、风速与AOD月均值负相关。(5)南宁市灰霾污染除了受本地人为活动影响外,还受来自北方和越南、缅甸及俄罗斯境外远程传输粒子的影响。多源观测数据耦合区域空气质量模型估算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可为区域大气质量时空动态评估及预测提供方法参考。
    • 刘馨尹; 张宁
    • 摘要: 利用2015-2016年全国PM2.5质量浓度站点资料及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风场再分析资料,对中国华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四川盆地主要城市在PM2.5污染下的近地面风场及其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近地面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表现为负相关,低风速有利于PM2.5的积累,但是该相关关系并不完全显著,体现出"冬强夏弱"的季节性差异;(2)不同地区PM2.5质量浓度对不同风向的反应不同,华北地区在偏南风主导下PM2.5质量浓度较高,长三角则是在偏西风主导下PM2.5质量浓度较高,而珠三角地区冬季PM2.5质量浓度较高,主导风向为偏北风;(3)通过分析地面散度场发现不同地区主导的污染类型不同,华北地区、长三角以及珠三角污染类型主要为区域性污染,四川盆地主要为局地型污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