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蟹类

蟹类

蟹类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7864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第一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研究专项学术交流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分会学术讨论会等;蟹类的相关文献由8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凤英、马凌波、宋炜等。

蟹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864 占比:99.77%

总计:98086篇

蟹类—发文趋势图

蟹类

-研究学者

  • 张凤英
  • 马凌波
  • 宋炜
  • 蒋科技
  • 俞存根
  • 乔振国
  • 于忠利
  • 吴常文
  • 吴旭干
  • 皮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谷宣; 陈国贵; 王文卿; 王瑁
    • 摘要: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是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环节。目前普遍应用的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挖掘法、手捕法和陷阱诱捕法)存在干扰强、耗时久和劳动密集等问题,无法客观反映活动性较强的蟹类等重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陆地野生动物研究中常用的相机陷阱法进行了符合潮间带应用条件的便携式设计,并以红树林蟹类为例,通过与3种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进行对比,探讨相机陷阱法在潮间带底栖蟹类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相机陷阱法在种群密度测定方面比挖掘法提高2.1倍,比手捕法提高10.3倍,比陷阱诱捕法提高16.3倍;(2)相机陷阱法在调查物种数方面均高于3种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适用于沙蟹科(Ocypodidae)和方蟹科(Grapsidae)蟹类调查;(3)相机陷阱法对个体大小选择性弱,采样更加全面;(4)相机陷阱法在群落alpha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beta多样性(样方-多度矩阵总方差Var(Y))和功能多样性(Rao二次熵和功能离散度)调查方面整体不弱于侵入性调查方法。此外,相较于侵入性调查方法,相机陷阱法对沉积物结构破坏小、不干扰蟹类群落结构,在兼顾数据丰富性的同时又具有高效性。然而,由于相机陷阱法基于蟹类底表活动性,无法适用于冬季调查、夜行性蟹类和游泳型蟹类调查。未来,相机陷阱法的发展将与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研究揭示了相机陷阱法在潮间带底栖蟹类群落中的应用优越性与局限性,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牛威震; 韩磊; 俞存根; 郑基; 许永久; 颜文超
    • 摘要: 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东侧海域(29°10′25.54"~30°45′00"N,122°53′3.88"~124°48′28.31"E)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蟹类数据,研究了该海域蟹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同时分析了蟹类数量分布及其群落结构与温、盐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春、秋季蟹类种类共有40种,隶属于12科,23属;其中,春季优势种为双斑鲟(Charybdis bimaculata),秋季优势种为双斑鲟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均为广温、广盐性种类;秋季丰富度指数(D)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高于春季,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则相差不大;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显示,春、秋两季渔获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春、秋季蟹类均可划分为4个组群,SIMPER分析结果显示,秋季群落相似性大于春季;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底层水温和表层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 叶振江; 彭玉强; 何天庆; 何青松; 张文超; 张艺笑
    • 摘要: 海洋蟹类幼体的垂直迁移是影响其幼体输运及早期补充结果的重要生态学过程,本研究旨在对中国黄海近岸蟹类幼体的垂直分布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于2020年7月下旬,在黄海35°N断面的3个连续观测站和14个走航站位采集了蟹类幼体样品和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蟹类幼体在潮汐锋核心区及内、外邻近水域的垂直迁移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蟹类幼体有显著的昼夜垂直迁移现象,总体表现为夜晚上浮、白天下沉。溞状幼体在水体表层的日间丰度分布存在2个峰值,分别位于21:00和3:00左右;垂直采样的丰度分布也存在2个峰值,分别位于23:00左右和5:00—7:00;3个连续观测站的溞状幼体垂直分布的日间模式基本相同。大眼幼体也呈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征,夜晚主要分布于水体中上层,白天则栖息于水体底部,3个连续观测站的大眼幼体垂直分布的日间模式存在差异,白天在潮汐锋核心区和外侧温跃层区较近岸站位大眼幼体沉底更彻底。大眼幼体与溞状幼体的相对比例从近岸向远岸逐渐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幼体借助于潮流和垂直迁移从近岸向远岸进行输运。幼体垂直迁移的日间模式未表现出对潮汐节律的直接响应,光周期可能是本海区蟹类幼体垂直运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海蟹类幼体具有显著的日间垂直迁移现象,且在不同发育阶段垂直迁移现象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展蟹类早期生活史及环境影响机制的提供参考。
    • 王迎宾; 刘雅; 赵静
    • 摘要: 为了解定置刺网的不同采样设计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资源量估算的影响,根据东海北部海域海流速度(v_(0))、三疣梭子蟹移动速度(v_(1))和定置刺网网列长度,提出了一种计算刺网拦截范围内三疣梭子蟹被捕获概率的方法。基于该方法,模拟了定点采样、简单随机采样、分层定点采样和分层随机采样4种采样调查方法,采样站位数量16和25个,网片数量50列、80列和150列以及4个季节共72种组合的情况,每种情况重复1000次。结果表明:定置刺网网列数量越多,越容易对三疣梭子蟹资源量产生低估;定点采样方法中,采样站位数量越多,模拟结果越准确;随机采样方法的调查结果受采样站位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分层采样效果优于不分层采样。资源密度越低、海流速度越大,模拟调查结果越好;三疣梭子蟹具有季节性时空分布的特征,冬季资源密度低且分布较其他季节更为均匀,模拟结果较其他季节更准确。
    • 李翔; 田慧敏; 吴靖颖; 陈思雨; 赵明明; 徐平; 陈雪初; 由文辉
    • 摘要: 研究了奉贤滨海湿地3种生境类型中的蟹类、蟹洞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子,揭示了影响蟹类及其洞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加深了对穴居蟹类生活习性的认识.结果显示:①天津厚蟹多度在高潮滩芦苇生境高于低潮滩互花米草生境、中潮滩芦苇-互花米草混合生境(p<0.01),褶痕相手蟹多度在生境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高潮滩芦苇生境中,蟹洞密度显著高于低潮滩互花米草生境、中潮滩芦苇-互花米草混合生境(p<0.05),蟹洞开口直径显著低于低潮滩互花米草生境、中潮滩芦苇-互花米草混合生境(p<0.05);③蟹类多度与蟹洞密度分布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但天津厚蟹多度与蟹洞密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④蟹类多度与植物地下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⑤蟹洞密度与植被盖度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高程、含水率、电导率、总有机碳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相对高程是与蟹洞密度的相关性排序最高的生境因子.
    • 穆显鑫; 张文平; 苗德霞; 李雪; 闫密; 陈会娟; 朱明
    • 摘要: 传统海水虾蟹类养殖模式中,虾蟹生长过程中所释放的氨氮会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藻类具有吸收氨氮、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建立藻、虾/蟹共养系统,以不同生物量的浒苔(Ulva prolifera)分别与几种虾蟹共培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浒苔与日本(Charybdis japonica)生物量比为0.07,与脊尾白虾(Exopalamon carincauda)、口虾蛄(Squilla orarotia)和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物量比均为0.06时达到氨氮释放率和吸收率的平衡.且在4 d时氨氮浓度均小于0.2 mg/L,达到养殖用水标准.研究结果可为虾蟹类工厂化养殖及虾蟹类长途保活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 韩志豪; 李松林; 黄旭雄
    •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种蟹类干制标本的制作方法.相比浸制标本,干制标本具有可定型、有效避免浸制液对人体的伤害和蟹类甲壳中色素的溶解等优点.具体方法为将蟹放入冰水混合物中麻醉后,用75%乙醇溶液从蟹的口部注射将其处死.在75%乙醇中浸泡24h后,将蟹肢解成5部分(头胸甲、胸部腹甲、腹脐、螯足、步足或泳足).使用2%胰蛋白酶溶液处理头胸甲6h,用5% KOH溶液处理胸部腹甲24h,以去除其甲壳内的肌肉组织.螯足、步足及泳足则需进一步肢解,然后手工剔除其中的肌肉.最后,将各部分用速干胶(德国产UHU)和锡丝按其原生位置拼装整形,用金刚喷剂进行硬化,用亮油亮化,风干后存放于盛有活性炭和樟脑的标本盒中.
    • 傅愔; 张凤英; 赵明; 马凌波
    • 摘要: 蟹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水产珍品.蟹类性腺发育的水平决定了经济养殖品种的繁殖性能,并且成熟亲蟹的性腺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性腺发育过程中脂质的缺乏或不平衡会导致性腺发育不良,对亲蟹质量和繁殖性能均有较大影响.本文重点聚焦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同时兼顾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归纳了3种经济蟹类性腺发育不同时期脂质积累与转移的变化规律,在性腺发育氧化供能和内分泌调控方面的关键生理功能,以及饲料脂质摄入对性腺发育的影响,具体包括亲蟹的脂质需求量、不同脂质比例和适宜的来源3个方面.通过梳理总结,对蟹类亲体培育阶段脂质的需求提出建议,旨在通过营养调控提高亲蟹的性腺发育水平,促进养殖和苗种繁育产业的发展.
    • 陈雪; 贺强; 辛沛; 龚政; 周曾; 张长宽
    • 摘要: 河口海岸潮滩是具有较高生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蟹类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可影响整个潮滩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蟹类的分布与盐度、淹水时长、湿度、温度、底质等非生物因子有关,也与植被、捕食作用、种内种间竞争等生物因子和人类活动有关.蟹类挖掘洞穴,形成了优先排水通道,增加了土壤蒸发速率,改变了孔隙水循环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可影响潮滩泥沙稳定性以及微地貌形态,甚至会影响中长期潮滩地貌演变.目前,蟹类对于沉积物稳定性、泥沙输运规律、微地貌演变的影响依然有待深入研究,有必要开展中长期现场观测和试验、多因子驱动下系统演变数值模拟以及综合分析,推动相关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层面迈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