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态度
批判态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1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0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记者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等;批判态度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向宝云、曾激波、Gatz M.等。
批判态度
-研究学者
- 向宝云
- 曾激波
- Gatz M.
- Pawitan Y.
- Pedersen N.L.
- WAN Chang-song
- Wirdefeldt K.
- 万长松
- 于鏐
- 何玉人
- 余东海
- 余姣
- 侯开荣
- 侯挺南
- 冯由礼
- 冯锡刚
- 刘军
- 刘勇强
- 刘大椿1
- 刘晓玉
- 刘涛
- 刘艳涛
- 匡越
- 卢兆泉
- 友辉
- 史志谨
- 叶险明
- 吉尔·德勒兹
- 吉建红
- 吕健华
- 吕天骄
- 吴志翔
- 吴晗璐
- 吴玉敏
- 吴玉琦
- 周承铭
- 唐惠忠
- 塔卫刚
- 夏小博
- 姚大志
- 姚玉光
- 姜励
- 孑然
- 孙洪邦
- 孙远国
- 安德鲁·李
- 完颜亮
- 崔惠英
- 崔新宁
- 左民
-
-
曾昭安
-
-
摘要:
长篇小说《地泉》发表后,给作家阳翰笙带来一些名气。后来,他准备将《地泉》再版。一天,他去找茅盾,恳请他为《地泉》再版本写一篇序。茅盾当时对于1928年至1930年间盛行的革命文学中存在的“描写人物运用的是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而且在语言上也用标语口号的言词去表达感情”是持批判态度的。他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学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得毫不留情地批评它!”
-
-
-
李彦昌
-
-
摘要:
“废医存药”思想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医学的影响下,针对中国传统医药提出的一个改良主张。由晚清至民国,“废医存药”对近代以来的中医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晚清朴学大师俞樾先后发表《废医论》与《医药说》,尤其晚年因其《医药说》中提出“医可废,而药不可尽废”,常被认为近代“废医存药”的滥觞。然而在此之前,西方来华传教士以及一些在中国海关工作洋人的言论中就已呈现出区别对待中医与中药的思想,对中医理论多持批判态度,而对中药则多主张有选择地吸收或科学改造。
-
-
-
-
-
崔新宁
-
-
摘要:
一、要有批判的眼光,不能人云亦云何其芳在《谈读书》中写道:"这也是一条我的读书经验:应该批判地读书,应该养成批判态度与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敢于在实践中运用批判。当别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可以从批判的角度来思考,唱个反调:"不妨停下你的脚步听听也无妨。"想一想有没有道理。
-
-
张慢玲
-
-
摘要:
作为先秦哲学家代表者之一的庄子,他的哲学承接了老子的哲学,更加偏向于对自然的描述,走向了跟孔子哲学这样切实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的哲学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庄子哲学中特别重视"道"和"天"这两个字,他对人类文明持批判态度,特别是批判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在当时的社会功能跟现在的法律制度一样,为的是维持社会秩序,只是前者是通过礼乐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后者是通过法治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庄子哲学思想核心的"道"其实跟当代法治思想密切相关,"道"的关键涵义"无为而治"、"齐物"等思想是现代法治思想的源头.
-
-
-
-
-
-
-
-
WAN Chang-song;
万长松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得出在处理哲学与科学、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育之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制定的三条指导原则,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龚育之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
-
WAN Chang-song;
万长松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得出在处理哲学与科学、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育之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制定的三条指导原则,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龚育之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
-
WAN Chang-song;
万长松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得出在处理哲学与科学、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育之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制定的三条指导原则,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龚育之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
-
WAN Chang-song;
万长松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得出在处理哲学与科学、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育之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制定的三条指导原则,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龚育之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是对其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