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革命文学

革命文学

革命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8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48篇;相关期刊460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等;革命文学的相关文献由77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剑、王智慧、王烨等。

革命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1 占比:36.2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548 占比:63.63%

总计:2433篇

革命文学—发文趋势图

革命文学

-研究学者

  • 张剑
  • 王智慧
  • 王烨
  • 吴中杰
  • 张武军
  • 支克坚
  • 方维保
  • 李跃力
  • 杨洪承
  • 陈红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张武军
    • 摘要: 非常感谢贺老师、何浩兄的邀请。我其实是这次与会者中最紧张的一个,当初看到这次会议议题,我就有些忐忑和犹豫。会议主题是回顾和整理20世纪中国革命中的文学经验,但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尤其是1950—1970年代的革命文艺所涉不够广,这是我当初忐忑、此刻仍然紧张的缘由。和何浩兄交流后,他说我可以谈谈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经验,以及与之相关的革命文学问题,这是我这几年特别留意和用心的地方。
    • 李宗刚; 范丽媛
    • 摘要: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个性、在文学创作与人际交往中特立独行的作家。他交游广泛,不仅与创造社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与思想和文学趣味差异甚大的作家都能保持密切的关系。这与郁达夫的自我性情、超越政治偏见的文学理念、多重包容的文化底蕴有关。郁达夫交游广泛这一现象,折射的是五四时期人的觉醒与“人的文学”,彰显的是作家应该具有“诚”与“爱”的情思,昭示的是作家既要积极回应时代主题,也要确保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 张译匀
    • 摘要: 时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历百年红色风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屹立七十二周年。期间,云南25个少数民族咏唱出了上千首歌唱祖国、歌唱党的经典红色歌谣。红色歌谣作为革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时代的特殊历史产物,更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的朴实体现。对红歌的定义更为宽泛,其不仅包含了人民群众中无意识产生的红色歌谣,同时也囊括了后期部分作家有意识创作的经典红色歌谣,如近年来云南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谣《麻栗花开幸福来》《太阳照亮独龙江》等,这是对红歌概念作出的新的延展。
    • 江雪茹; 杨曜宇
    • 摘要: 一直以来,苦难都是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母题。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隐形脉络,苦难触及到了群体性的生命经验和历史记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苦难更是成为贯穿历史发展的主题之一。无论是五四时期文学将苦难作为社会历史的反映,以“小人物”的苦难命运引起对社会现象及群体疗救的注意,还是革命文学时期通过书写苦难完成对新社会的期待,又或是新时期文学以叙述苦难重新唤起对“人性”的关注和对历史进行反思的“伤痕文学”“知青文学”等,苦难都是作为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核心主题之一而存在。
    • 周燕
    • 摘要: 新课标必修任务群设置了“中国革命传统作晶研习”的学习任务,研读革命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将这一学习任务群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能在实践中让学生体悟整本书阅读的魅力,感受家国情怀,从而落实高中语文的育人目标.本文以《林海雪原》的阅读教学为例,从编写同步阅读检测作业;关注“走心读写”,促进学生的语言成长;激发阅读兴趣,深化学生的内心认同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展开革命文学作品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 肖秀丽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时代背景对提高全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革命传统文学”作为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学习任务群之一。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的导向。可是,现有教材中革命传统优秀选文并不丰富,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山东烟台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文将胶东红色文化研究放在高中新课标革命传统文学的视野下,在发扬地方特色,传承文化精神的同时,为现有高中语文教学中红色革命文学提供教学指导。
    • 石佳
    • 摘要: 革命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变革运动.对于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与文艺领域而言,"革命"所起到的深刻影响和革新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世纪以来,"革命"一词在这百年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底色,也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话语传统.本文试图从"革命"一词出发,探究"革命"作为一种话语形式自身的演变,以及在这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革命"一词的洗礼,进而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样貌与发展方向.
    • 曾昭安
    • 摘要: 长篇小说《地泉》发表后,给作家阳翰笙带来一些名气。后来,他准备将《地泉》再版。一天,他去找茅盾,恳请他为《地泉》再版本写一篇序。茅盾当时对于1928年至1930年间盛行的革命文学中存在的“描写人物运用的是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而且在语言上也用标语口号的言词去表达感情”是持批判态度的。他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学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得毫不留情地批评它!”
    • 田丰
    • 摘要: 左翼乡土小说家在文艺大众化讨论的影响和启示下开始尝试着在小说文本中嵌入民歌民谣,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左翼乡土小说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而且部分民歌在经过左翼乡土小说家改造后也有着明确的政治内涵和教育意义.左翼乡土小说的风景描写相较于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而言都要薄弱一些,这既与左翼乡土小说家的创作观念有关,同时也与左翼文论家在文艺大众化讨论中的批评和引导有一定的关联.总的来看,左翼乡土小说的风景描写在做着减法,先是从纯美的乡土自然风景的呈现转向带有象征意味的人化风景的描摹,之后又在左翼文论家的批评影响下开始去象征化,从而导致风景描写的淡化和弱化.
    • 杨洪承
    • 摘要: 现代作家丁玲思想一创作的生成及演变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革命文学发生发展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和阶段有着密切关联.作为一种丰富而复杂的典型现象,丁玲与现代中国文学彼此同构又抵牾的不断自我调适所揭示的作家个性特色和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内在思想文化要素,对于重新审视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精神传统有着特殊意义:首先,丁玲起笔创作就写小我也写大众,写熟悉的女性也写陌生的难民,写生活也写革命,写人生的片断也写时代历史的大事件,写现实所见也写个人感受和体验.她引领了现代中国革命文学进入面向生活的重要发展的历史阶段;其次,丁玲自始至终以现代知识女性随性而独立的姿态与时代同行共进,她的创作总是能够爆发出自己的生命强力,赋予了革命与文学多声部的变奏和独具个性特质的精神风貌;再次,丁玲用鲜明的性别意识谱写的现实主义革命文学,将革命文学单一思想代码和政治隐喻,转向人的解放的自觉反思和其文化思想的纵深推进,为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案例和丰富的思想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