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经验
读书经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专利文献2449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军事记者、中国职工教育、内蒙古教育等;
读书经验的相关文献由10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友兰、晨曦、乙常青等。
读书经验
-研究学者
- 冯友兰
- 晨曦
- 乙常青
- 刘菁菁
- 姚大力
- 张光茫
- 滑红彬
- 王俊芹
- 竺柏岳
- 蔡元培
- 蔡宏振
- 世钦
- 严文井
- 何兆基
- 何训华
- 余英时
- 余英时1
- 侯云秀
- 傅结龙
- 克里夫顿·费迪曼
- 冰波
- 凤凰网(图)1
- 刘丰
- 刘文建
- 刘绪源
- 吴余珍
- 周慧虹
- 唐宝民1
- 孔繁丽
- 孙国卿
- 孙红香
- 孟祥海
- 宋宝峰
- 小丁
- 山海天
- 崔新宁
- 左军
- 常林炎
- 张国炎
- 张如南
- 张志新
- 张新赞
- 张美材
- 张辉
- 张黎明
- 彭子平
- 徐志宏
- 徐雁
- 徐雷健
- 文华
-
-
-
-
摘要:
汪洋出席全国政协读书经验交流会1月14日,全国暨地方政协委员读书经验网上交流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开展读书活动是委员增长知识水平、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是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高协商能力和履职水平的创新探索。
-
-
蔡元培
-
-
摘要: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辞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词,是不大热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
-
-
肖复兴
-
-
摘要:
已故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的读书经验之一,就是对读。吴小如先生讲,对读,就是比较阅读。我的理解就是将两篇或几篇写法或内容相似的文章拿来,对照着读。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读书方法。按照吴小如先生说的这种对读的方法,我进行了一次试验,收获不小。我将契诃夫的小说《新娘》和沈从文的小说《菜园》放在一起对读。两篇小说的情节都很简单,叙述如下.
-
-
冯友兰
-
-
摘要:
我7岁上学读书至今,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
-
-
-
-
余英时1
-
-
摘要: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问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
-
-
崔新宁
-
-
摘要:
一、要有批判的眼光,不能人云亦云何其芳在《谈读书》中写道:"这也是一条我的读书经验:应该批判地读书,应该养成批判态度与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敢于在实践中运用批判。当别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可以从批判的角度来思考,唱个反调:"不妨停下你的脚步听听也无妨。"想一想有没有道理。
-
-
魏建
-
-
摘要:
应该怎样读书?这是一个难题,因为读书是非常个人化的精神活动,个体差异性很大。读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法。这最适合你的方法,需要你在阅读中自己体会、摸索。不过,虽然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但有相似的境界,它们或许可以帮助你检测读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