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读

对读

对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7篇、专利文献19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金融研究、图书馆建设等; 对读的相关文献由44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小川、王凌、高卓等。

对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7 占比:95.54%

专利文献>

论文:19 占比:4.46%

总计:426篇

对读—发文趋势图

对读

-研究学者

  • 杨小川
  • 王凌
  • 高卓
  • 于雪
  • 亚历克斯·欧姆·阿格霍尔姆
  • 刘亚山
  • 刘迪
  • 吕远
  • 吴锡民
  • 孙慧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岭
    • 摘要: 从一“寻”一“守”、一“酒”一“花”、一“伤”一“愁”、一“寒”一“雨”四个角度,将《声声慢》上下两阕结合起来读,以求发现某些句子间的关联,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艺术欣赏的美感。
    • 叶红
    • 摘要: 小海的诗人兼诗评家的双重身份使其诗论能够从“内视角”切入,形成自成一体的批评范式和别具一格的文论风格。小海诗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信息,尤其对“他们”诗派的追踪与研究,为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整体研究、诗歌思潮流派研究、“他们”诗派研究、诗人个案研究等,提供了丰富可信的资料和扎实的研究成果。诗论是小海的另一种自我言说方式,是对误读的修正动作,对读者与批评家能够起到反拨与引导作用。诗人的自我言说使其诗歌批评更具个人性、丰富性和层次感,为诗歌发展史的书写提供了不可忽略的史料价值和理论参考。
    • 郑婧; 王化平
    • 摘要: 新出安大简《诗经》(简本)与传世本《毛诗》相较,存在大量异文,这些异文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词义训释、字形字音等方面,将安大简《诗经》与《毛诗》的五处异文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利于更好地还原诗歌的原貌.
    • 肖复兴
    • 摘要: 已故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的读书经验之一,就是对读。吴小如先生讲,对读,就是比较阅读。我的理解就是将两篇或几篇写法或内容相似的文章拿来,对照着读。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读书方法。按照吴小如先生说的这种对读的方法,我进行了一次试验,收获不小。我将契诃夫的小说《新娘》和沈从文的小说《菜园》放在一起对读。两篇小说的情节都很简单,叙述如下.
    • 刘明
    • 摘要: 现存汉魏六朝时期作家的作品,或为史传和总集中的"录本"形态,或为作品集的"集本"形态.通过对不同载体形态的《吊屈原赋》对读,我们会发现同一篇赋作存在文字面貌的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后人的改写.《吊屈原赋》的《史记》录本经历了由改写到定型的过程,《汉书》录本则相对稳定,更为接近《吊屈原赋》原本,并且获得了作品通行本形态的地位.《吊屈原赋》小序的"变貌"也是其被改写的表现,亦牵涉对赋作主旨的理解.另外作品注释的差异同样与后人对赋作的理解相关.集本在一定意义上是作家作品真正的归属,贾谊集所收《吊屈原赋》在文字面貌上承自《汉书》录本,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古人在编选作品时的取舍标准.
    • 占益波
    • 摘要: 古文学习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通过互文性对读可以在不同的古文之中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引导学生收获更好的阅读效果,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笔者以《送东阳马生序》与《上枢密韩太尉书》两篇文章对读为例,尝试探索互文性对读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
    • 王凌; 马娜
    • 摘要: 为梳理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阐释规律,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金批《水浒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批《水浒传》以《史记》为范本,通过创作动机、虚实笔法、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以及情节意境等不同层面的对读分析,描述了小说与史传之间的多种联系.《史记》在明清之际完成经典化,吸引了众多小说创作者与评论者对他的探讨;加之传统阐释学中一直存在"以其他文本解释或印证本文"的习惯性思路,这些成为金圣叹选择《史记》作为参照文本的主要原因.金圣叹的对读批评虽然在致力于构建和探索文本间性上与西方互文性理论不谋而合,但他遵循的始终是我国传统阐释学原道宗经的原则,其对经典垂范作用的肯定和强调与西方互文性理论打破权威、瓦解中心的特点还是存在显著差别.
    • 王凌; 马娜
    • 摘要: 为梳理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阐释规律,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金批《水浒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批《水浒传》以《史记》为范本,通过创作动机、虚实笔法、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以及情节意境等不同层面的对读分析,描述了小说与史传之间的多种联系.《史记》在明清之际完成经典化,吸引了众多小说创作者与评论者对他的探讨;加之传统阐释学中一直存在"以其他文本解释或印证本文"的习惯性思路,这些成为金圣叹选择《史记》作为参照文本的主要原因.金圣叹的对读批评虽然在致力于构建和探索文本间性上与西方互文性理论不谋而合,但他遵循的始终是我国传统阐释学原道宗经的原则,其对经典垂范作用的肯定和强调与西方互文性理论打破权威、瓦解中心的特点还是存在显著差别.
    • 黄皓
    • 摘要: 魏晋时期讲究门第,并起了两大家族——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族中子弟在当时上层社会颇有名望地位,要理解魏晋人物离不开对这些子弟的具体分析.要研究魏晋时人的风度则离不开《世说新语》这本书,然而对人物的分析不应该离开整个大的历史背景,将史书和小说进行对读,相互比较,可以为研读魏晋人物提供一种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