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庄子哲学

庄子哲学

庄子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3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0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中国哲学史、江汉论坛、求索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庄子哲学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刁生虎、孙明君、李霞等。

庄子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 占比:75.0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66%

专利文献>

论文:110 占比:24.34%

总计:452篇

庄子哲学—发文趋势图

庄子哲学

-研究学者

  • 刁生虎
  • 孙明君
  • 李霞
  • 杨国荣
  • 梁一群
  • 王素芬
  • 陈祥明
  • 刘成纪
  • 刘笑敢
  • 吴学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游忆
    • 摘要: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符号的相互转换,也是不同文化语境下概念的转换。概念隐喻表明认识与思想是隐喻的,而语言则是其呈现方式。西方以既有词汇对《庄子》哲学概念“道”“天”“气”进行对译时,无法摆脱“神”的影响,进而丧失庄子哲学中“无为”的本质,其原因就在于受“理念论”和基督教传统影响,概念隐喻过程中源域中的“神”在目标域中被投射为人格化的意志。
    • 方旭东
    • 摘要: 在众多中国哲学经典当中,《庄子》一书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但一般爱好者喜爱,专业研究者也青眼有加,单是书名中包含“庄子哲学”字样的,仅北京大学哲学系不到二十年时间就贡献了五部,按出版先后,依次是:王博《庄子哲学》(2004),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2006),郑开《庄子哲学讲记》(2016),章启群《渊默而雷声:〈庄子〉的哲学论证》(2019),杨立华《庄子哲学研究》(2020)。
    • 王毅
    • 摘要: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人修身养性、人生追求都具有深远影响。进入新时代以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成为主流,重新审视老庄思想,深入挖掘其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赵萍著的《庄子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独辟蹊径地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提炼了庄子思想的精髓,归纳出可以作为语文教育镜鉴的思想资源,一方面为读者窥探庄子哲学的深邃秘境提供指引,另一方面与语文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在语文及文学教育的观念更新和方法变革上进行探索。
    • 摘要: 古老的无为,天映牛斗之光,地枕吴楚之气,南临长江,北濒巢湖,庄子哲学的精髓"无为"二字使她增添了些许玄妙、神奇的文化色彩。1925年,热心桑梓教育的早期共产党人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所中学,即"无为县初级中学"。1951年,升为地区重点中学,1955年又上升为省管中学。1978年以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改变,无为中学古木逢春,宏图大展,逐步走出一条高质量、有特色、有良好校风的办学之路,并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高中。
    • 强以华
    • 摘要: “西方哲学的视野”是指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一种有别于中国哲学视野的探究中国传统哲学的方式,它用西方哲学对哲学分支学科的归纳方式(例如本体论、认识论等)及概念系统和评价体系(例如相对主义、不可知论等)来分析、审视和评价中国传统哲学。就庄子哲学而言,中国很多哲学家虽然采用了以西方哲学的视野来探讨庄子哲学的方式,但却未能正确地立足于西方哲学的视野来评价庄子的哲学。庄子哲学就像西方哲学中的从巴门尼德到黑格尔的典型形而上学一样把世界分为由具体事物构成的现象世界和由本体构成的本体世界两个部分,通过否定现象世界的不确定性以论证本体世界的确定性,然后再通过认识论通达本体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走向人的应然生活(自由),其中,否定不确定的现象世界是手段,通达本体世界是目的。那些未能正确用西方哲学视野来评价庄子哲学的哲学家的不当之处在于:他们只抓住了庄子哲学的手段而忽视了它的目的,仅仅根据庄子对不确定的现象世界的否定就简单地把庄子哲学定性为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而忽视了他在追寻本体时对于确定性的追求。换句话说,庄子重视的是形而上的问题,而这些哲学家在评论庄子哲学时紧紧抓住的却是他哲学中的形而下的问题。为了公正地对待庄子哲学,我们在用西方哲学的视野分析和审视庄子哲学时更应关注他的哲学目的,参照西方典型形而上学指出他的哲学在追求确定性上的意义,顺便指出他的哲学作为“中国”的哲学与西方典型形而上学的同中之异。
    • 孟驱洋
    • 摘要: 阳明良知学说不唯在《拔本塞源论》这篇文章中有扩展之处,分别是:1由个人而扩展至人类全体;2由人与人之相同的德性处而扩展至人与人相异的才能处;3由伦理问题而扩展至政治、经济、社会的一切问题;4由内心而扩展至社会秩序与事业(此观点受到钱穆先生《阳明学述要》“拔本塞源”等章节的启发,笔者做出进一步完善)。如果我们将视野再放大,会看到良知学说进一步的扩展之处,它不仅在阳明学说内部,与其圣人观合为一体;亦扩展至阳明学说之外,与庄学“逍遥”“齐物”产生勾连。
    • 郭晨
    • 摘要: 本文通过吴光明公开发表的著作及其与笔者多年的学术交流,尝试从学术人生、庄学研究成果及专著特征等方面系统介绍当代美国汉学家吴光明及其庄学研究,以期能为国内学界认识、评介吴光明提供参考。吴光明立足于《庄子》,首次在英语世界通过与西方哲学对话的方式,从《庄子》的游戏性、唤起性、音乐性、故事讲述性与反逻辑性等特征,描绘了庄子“游戏的世界哲学家”形象,解释了庄子哲学对世界哲学的独特贡献。
    • 郭晨
    • 摘要: 本文通过吴光明公开发表的著作及其与笔者多年的学术交流,尝试从学术人生、庄学研究成果及专著特征等方面系统介绍当代美国汉学家吴光明及其庄学研究,以期能为国内学界认识、评介吴光明提供参考.吴光明立足于《庄子》,首次在英语世界通过与西方哲学对话的方式,从《庄子》的游戏性、唤起性、音乐性、故事讲述性与反逻辑性等特征,描绘了庄子"游戏的世界哲学家"形象,解释了庄子哲学对世界哲学的独特贡献.
    • 李满
    • 摘要: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在世界学术界兴起不过数十年。然而,生态美学思想古已有之。譬如,庄子哲学实质上就是生态美学。生态美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生活才是至美人生。庄子的答案是:活得自在,死得安适。然而,要活得自在、死得安适却十分不易。真正活得自在,是所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真正死得安适,是所谓"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 张丽娥
    • 摘要: 美育以促进人的精神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这是一种具有感性意味的精神活动.庄子哲学强调精神之美胜过形体之美,倡导个体生命价值,关怀个人形体,以自由真实、自然和谐为美感特征.古典文学艺术创作与庄子哲学精神融合共生,在艺术旨趣上达到了美善合一、至真至诚的理想境界.这对于以培养美的辨别能力、感知能力,进而实现美化人生的审美教育而言具有重要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