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态度
性态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77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当代青年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婚育与健康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国际中华应用新心理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国际性学学术交流会等;性态度的相关文献由633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广俊、陈晶琦、楼超华等。
性态度
-研究学者
- 叶广俊
- 陈晶琦
- 楼超华
- 郑亚楠
- 刘文利
- 孔艳秋
- 张建云
- 张海清
- 李奕慧
- 李爱兰
- 段青梅
- 江剑平
- 涂晓雯
- 高尔生
- 丁云霞
- 丁菊红
- 于康
- 于立东
- 何婉婉
- 刘明矾
- 刘汶蓉
- 刘爱楼
- 刘茜
- 刘莹
- 刘颂
- 刘颖
- 吴心灵
- 周莉
- 孙丽岩
- 孟彩
- 宋桂荣
- 张伟
- 张华强
- 张立新
- 徐勇
- 徐斌
- 方华
- 李娜
- 李小妹
- 李玲
- 李艳玲
- 杨和平
- 沈丽琴
- 王争艳
- 王卓健
- 王嘉
- 王娣妙
- 王春杰
- 王昭
- 王海芹
-
-
李佳洋;
刘文利
-
-
摘要:
北京市朝阳区A幼儿园(以下简称“A园”)为促进本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计划面向全园幼儿开展系统的性教育。为提升幼儿父母对性教育的认识,做到家园共育,在课程实施之前,A园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教授为该园幼儿父母进行了一场性教育主题讲座。为了向幼儿父母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内容。
-
-
王慧娟;
陈晴;
何晓莹;
李楚华
-
-
摘要:
为探究同伴教育在农村初中青春期性教育中的应用,将广东省梅州市某初中水平相当的两个初一班级分别设置为传统性教育组和同伴性教育组实施教学。结果发现,学生对言语上的骚扰缺乏防范意识,部分学生恋爱态度随意。同伴性教育组在性态度的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性教育组。提示同伴教育在农村初中青春期性教育中值得推广。
-
-
苟萍;
蔡小雨;
徐海燕;
马骋
-
-
摘要:
开展家庭性教育是家长的法定责任。家长观念上的误区是阻碍家庭性教育的开展和限制家长性教育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全面认识性与性教育,树立积极的性观念、消除不必要的顾虑、通过反思与觉察克服性耻感的影响基础上,掌握儿童各年龄段性发育的特点,是提升家长性教育能力、为孩子提供适龄及时的家庭性教育的关键。
-
-
肖景莹;
李长樱;
王晨
-
-
摘要:
为探究“00后”大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性观念等教育现状,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5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性知识水平与需求、性态度及性价值观等。调查结果显示,54.19%的大学生接受性教育阶段是在初中,所占比例最高;性教育获取途径中占比最高的是电视网络书刊杂志,达到了89.68%;分别有72.90%和72.26%的大学生希望学习性卫生和性心理知识;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分别有60%和34.19%;76.77%的大学生对性敏感话题呈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婚前性行为比例高达90.97%;63.23%的大学生会平等对待同性恋、双性恋或变性者;76.77%的大学生认为产生“性变态心理”(例如强奸、露阴癖、偷内裤等)的原因是没受过良好的性教育。由调查结果可知,部分“00后”大学生性教育水平不全面,性态度开放宽容,普遍对性教育有需求。因此,高校应根据“0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
-
-
孟彩;
张立新;
郭永兴;
蔡熙敏
-
-
摘要: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女大学生性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355名女大学生进行内隐性态度的内隐联想实验(IAT)和问卷调查。结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是有双重标准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女性的性是被动、消极、利他的,男性的性是主动、积极、自私的;女大学生内隐性态度具有跨群体一致性;童年期(0-16岁间)的性虐待经历显著加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建议:提升现有性教育效果,应在两个层面解构双重标准内隐性刻板态度,即"第一,解构二元对立逻辑基础的内隐性刻板态度为性教育原则;第二,在性教育技术层面应发展女大学生的性自我同情态度,超越内隐性刻板态度的影响"。
-
-
王娇;
何迎娇;
张爱莲
-
-
摘要:
了解某医科大学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抽取11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性知识、性态度以及性行为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学生性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性知识水平偏低,均分为(17.1±4.3)分;性态度得分(4.3±1.1)分,性态度较开放;性行为发生率较高,为20.05%,性别、专业、年级、有无恋爱史、家庭状态、母亲的文化程度以及父亲是否对其进行性教育是影响学生性行为的因素.建议学校探索全方面、新形式、科学性的健康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
江丽玲;
詹梦梅;
黄秋霞;
李立群;
张淑;
龚晶晶;
王建宁
-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乳腺癌患者性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有关乳腺癌患者性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 对研究结果 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提炼出44个研究结果 ,形成7个新的类别,综合得3个整合结果 :(1)乳腺癌及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性生理、心理和伴侣间亲密关系;(2)患者肯定性生活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性困扰;(3)患者性认知匮乏,渴望获得专业的性健康知识.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乳腺癌患者的性生活体验,对其进行性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对抗性困扰、提高其性认知水平,促进其性康复.
-
-
陈建新;
郭佩文
-
-
摘要:
如何科学地向青少年传递性知识从而避免非意愿的或是过早的性行为是澳门当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对澳门保持“健康城市”有重要的策略意义.对1338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当性态度作为中介变量时,性知识对性相关行为的中介影响呈显著正相关;且运用“知信行”理论分析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时需考虑性别差异.澳门相对保守的性教育限制了青少年获取有利于其性及生殖健康的知识,同时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一旦有机会从学校或社会获得性知识,原本保守的性态度就会受到社会上开放的性态度所冲击,并影响其行为.澳门当局应从“积极的青年发展观”等策略角度,优化青少年性教育.
-
-
孟彩;
张立新;
郭永兴;
蔡熙敏
-
-
摘要: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女大学生性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355名女大学生进行内隐性态度的内隐联想实验(IAT)和问卷调查.结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是有双重标准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女性的性是被动、消极、利他的,男性的性是主动、积极、自私的;女大学生内隐性态度具有跨群体一致性;童年期(0-16岁间)的性虐待经历显著加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建议:提升现有性教育效果,应在两个层面解构双重标准内隐性刻板态度,即"第一,解构二元对立逻辑基础的内隐性刻板态度为性教育原则;第二,在性教育技术层面应发展女大学生的性自我同情态度,超越内隐性刻板态度的影响".
-
-
黄翠萍;
余惠莺;
张云;
尹一桥
-
-
摘要:
目的 了解澳门特区大学生性态度与性行为现状,并提出相应意见与对策.方法 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研究小组成员与学校取得共识,学校协助宣传网上问卷二维码及问卷网页版连结,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网上自填问卷来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①共收到1209份有效问卷,女性占53.85%,男性占46.15%.②14.47%学生有性行为经验,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最小年龄为13岁;36.00%学生曾与多于1人发生性行为.③超过70.00%学生恋爱后6个月内发生了性行为,担心自己或对方怀孕是最多学生发生性行为前会考虑的因素,占58.86%,其次是没有考虑任何问题占18.86%.④41.00%学生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避孕套,且有8.00%学生表示自己或伴侣有因发生性行为而怀孕或堕胎.结论 澳门特区大学生性态度逐渐多元开放,而性责任担当意识卻存在弱化倾向,加上性安全意识的薄弱,大学生面临着各种身心健康的危机.因此,必须构建完整的性行为"引""防""治"系统.即尽快构建大学生健康行为研究体系,把问题大学生价值观"引"回正道;加强性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培养工作,"防"大学生沦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意识之人;建立系统规范的全面性教育课程体系,使不安全性行为、性传染疾病、早孕堕胎等现象早日根"治".
-
-
Tang Shaokai;
汤少开;
Liu Ying;
刘颖;
Huang Xuemei;
黄雪梅;
He Wanping;
何婉苹;
Li Jingling;
李锦亮;
Gao Keqian;
高可羡;
Ye Xingdong;
叶兴东
- 《第七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了解当代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及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为制订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rn 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本市几间高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性观念趋于开放化,性行为发生率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低,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多性伴、从事或接受商业性服务、饮酒或服用精神毒品类药物后性行为等高危行为.rn 结论:应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普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误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控制性病艾滋病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
-
LiuSong;
刘颂
- 《国际中华应用新心理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在全国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下,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人数逐年上升,成为我国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本文采用问卷法对老年人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性态度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关于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多止于一般性的“听说”,对艾滋病的传染性质和传播途径缺少足以明晰的认识,超过四分之一的老年人甚至不清楚艾滋病是传染病.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老年人知晓艾滋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不甚了解艾滋病性质及传播途径的老年人中,主要为小学及以下的低文化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现代老年人的性态度更具开放性,宽容理解是其主要特点.同时,男性老年人是艾滋病防范的重点人群.
-
-
于立东;
李艳玲;
刘爱楼
- 《第五届中国国际性学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讨论性态度的测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态度本身的复杂性,更是因为"性"的敏感性。但是,对于性态度的了解和把握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性行为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人们制定周密的性教育方案。
-
-
-
王进鑫
- 《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平等,张扬个性。他们追求真挚的爱情、新的思想潮流,表现在他们身上是时尚、前卫与新潮。但由于负面文化的影响和性教育的滞后,特别是性道德的缺失,使得当前大学生的性现状是性知识“丰富”而不科学,性态度开放但不理智,性行为轻率而缺乏责任。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性知识现状,并就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与性行为现状作一浅析。
-
-
武松;
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刘茜;
朱继民;
范引光;
叶冬青
-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性态度及性行为状况,发现健康相关问题,为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合肥市某高校125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257名大学生中有485名(38.6%)谈恋爱,其中有206例(42.5%)发生过性行为,84例(40.8%)首次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谈恋爱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大五男学生恋爱发生率为53.8%,女生为67.1%. 结论:高校大学生性态度与性行为存在健康隐患,高校应采取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以避免学生因对性相关问题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种种生理与心理健康问题.
-
-
赵双玲;
楼超华;
涂晓雯;
高尔生
- 《2000年青少年及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现状、展望及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0年
-
摘要:
本文对上海市三县、两区1995年8月至1996年7月间参加婚前体检的男女各2 580名对象的结构式访谈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男女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均较开放,赞同比例分别为71.27%和60.69%.不同人口学特征、家庭背景和生活特征的对象,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不同.以事业有成为主要生活目标的对象态度较为保守,而认为同辈人中有婚前性行为或自己已有性行为的对象态度较为开放.家庭环境对对象的态度有影响,但父母对儿子和女儿的影响不同.男性的态度倾向于与父亲的态度一致,而女性的态度倾向于与母亲的态度一致.母亲管教严的男性态度较为保守,而父亲管教严的女性态度较为保守.女性中恋爱次数较多的对象态度较为开放,而母亲的职业与男性的态度有一定关系.结果提示,要改变对象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应加强对青年人的生活理想教育.对在商业服务性行业工作的对象应加强教育和引导.父母应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