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态度

性态度

性态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77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当代青年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婚育与健康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国际中华应用新心理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国际性学学术交流会等;性态度的相关文献由633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广俊、陈晶琦、楼超华等。

性态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5 占比:52.7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2.27%

专利文献>

论文:277 占比:44.97%

总计:616篇

性态度—发文趋势图

性态度

-研究学者

  • 叶广俊
  • 陈晶琦
  • 楼超华
  • 郑亚楠
  • 刘文利
  • 孔艳秋
  • 张建云
  • 张海清
  • 李奕慧
  • 李爱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佳洋; 刘文利
    • 摘要: 北京市朝阳区A幼儿园(以下简称“A园”)为促进本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计划面向全园幼儿开展系统的性教育。为提升幼儿父母对性教育的认识,做到家园共育,在课程实施之前,A园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教授为该园幼儿父母进行了一场性教育主题讲座。为了向幼儿父母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内容。
    • 王慧娟; 陈晴; 何晓莹; 李楚华
    • 摘要: 为探究同伴教育在农村初中青春期性教育中的应用,将广东省梅州市某初中水平相当的两个初一班级分别设置为传统性教育组和同伴性教育组实施教学。结果发现,学生对言语上的骚扰缺乏防范意识,部分学生恋爱态度随意。同伴性教育组在性态度的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性教育组。提示同伴教育在农村初中青春期性教育中值得推广。
    • 苟萍; 蔡小雨; 徐海燕; 马骋
    • 摘要: 开展家庭性教育是家长的法定责任。家长观念上的误区是阻碍家庭性教育的开展和限制家长性教育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全面认识性与性教育,树立积极的性观念、消除不必要的顾虑、通过反思与觉察克服性耻感的影响基础上,掌握儿童各年龄段性发育的特点,是提升家长性教育能力、为孩子提供适龄及时的家庭性教育的关键。
    • 肖景莹; 李长樱; 王晨
    • 摘要: 为探究“00后”大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性观念等教育现状,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5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性知识水平与需求、性态度及性价值观等。调查结果显示,54.19%的大学生接受性教育阶段是在初中,所占比例最高;性教育获取途径中占比最高的是电视网络书刊杂志,达到了89.68%;分别有72.90%和72.26%的大学生希望学习性卫生和性心理知识;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分别有60%和34.19%;76.77%的大学生对性敏感话题呈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婚前性行为比例高达90.97%;63.23%的大学生会平等对待同性恋、双性恋或变性者;76.77%的大学生认为产生“性变态心理”(例如强奸、露阴癖、偷内裤等)的原因是没受过良好的性教育。由调查结果可知,部分“00后”大学生性教育水平不全面,性态度开放宽容,普遍对性教育有需求。因此,高校应根据“0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
    • 孟彩; 张立新; 郭永兴; 蔡熙敏
    • 摘要: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女大学生性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355名女大学生进行内隐性态度的内隐联想实验(IAT)和问卷调查。结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是有双重标准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女性的性是被动、消极、利他的,男性的性是主动、积极、自私的;女大学生内隐性态度具有跨群体一致性;童年期(0-16岁间)的性虐待经历显著加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建议:提升现有性教育效果,应在两个层面解构双重标准内隐性刻板态度,即"第一,解构二元对立逻辑基础的内隐性刻板态度为性教育原则;第二,在性教育技术层面应发展女大学生的性自我同情态度,超越内隐性刻板态度的影响"。
    • 王娇; 何迎娇; 张爱莲
    • 摘要: 了解某医科大学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抽取11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性知识、性态度以及性行为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学生性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性知识水平偏低,均分为(17.1±4.3)分;性态度得分(4.3±1.1)分,性态度较开放;性行为发生率较高,为20.05%,性别、专业、年级、有无恋爱史、家庭状态、母亲的文化程度以及父亲是否对其进行性教育是影响学生性行为的因素.建议学校探索全方面、新形式、科学性的健康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江丽玲; 詹梦梅; 黄秋霞; 李立群; 张淑; 龚晶晶; 王建宁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乳腺癌患者性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有关乳腺癌患者性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 对研究结果 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提炼出44个研究结果 ,形成7个新的类别,综合得3个整合结果 :(1)乳腺癌及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性生理、心理和伴侣间亲密关系;(2)患者肯定性生活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性困扰;(3)患者性认知匮乏,渴望获得专业的性健康知识.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乳腺癌患者的性生活体验,对其进行性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对抗性困扰、提高其性认知水平,促进其性康复.
    • 陈建新; 郭佩文
    • 摘要: 如何科学地向青少年传递性知识从而避免非意愿的或是过早的性行为是澳门当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对澳门保持“健康城市”有重要的策略意义.对1338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当性态度作为中介变量时,性知识对性相关行为的中介影响呈显著正相关;且运用“知信行”理论分析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时需考虑性别差异.澳门相对保守的性教育限制了青少年获取有利于其性及生殖健康的知识,同时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一旦有机会从学校或社会获得性知识,原本保守的性态度就会受到社会上开放的性态度所冲击,并影响其行为.澳门当局应从“积极的青年发展观”等策略角度,优化青少年性教育.
    • 孟彩; 张立新; 郭永兴; 蔡熙敏
    • 摘要: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女大学生性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355名女大学生进行内隐性态度的内隐联想实验(IAT)和问卷调查.结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是有双重标准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女性的性是被动、消极、利他的,男性的性是主动、积极、自私的;女大学生内隐性态度具有跨群体一致性;童年期(0-16岁间)的性虐待经历显著加强女大学生的内隐性刻板态度.建议:提升现有性教育效果,应在两个层面解构双重标准内隐性刻板态度,即"第一,解构二元对立逻辑基础的内隐性刻板态度为性教育原则;第二,在性教育技术层面应发展女大学生的性自我同情态度,超越内隐性刻板态度的影响".
    • 黄翠萍; 余惠莺; 张云; 尹一桥
    • 摘要: 目的 了解澳门特区大学生性态度与性行为现状,并提出相应意见与对策.方法 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研究小组成员与学校取得共识,学校协助宣传网上问卷二维码及问卷网页版连结,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网上自填问卷来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①共收到1209份有效问卷,女性占53.85%,男性占46.15%.②14.47%学生有性行为经验,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最小年龄为13岁;36.00%学生曾与多于1人发生性行为.③超过70.00%学生恋爱后6个月内发生了性行为,担心自己或对方怀孕是最多学生发生性行为前会考虑的因素,占58.86%,其次是没有考虑任何问题占18.86%.④41.00%学生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避孕套,且有8.00%学生表示自己或伴侣有因发生性行为而怀孕或堕胎.结论 澳门特区大学生性态度逐渐多元开放,而性责任担当意识卻存在弱化倾向,加上性安全意识的薄弱,大学生面临着各种身心健康的危机.因此,必须构建完整的性行为"引""防""治"系统.即尽快构建大学生健康行为研究体系,把问题大学生价值观"引"回正道;加强性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培养工作,"防"大学生沦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意识之人;建立系统规范的全面性教育课程体系,使不安全性行为、性传染疾病、早孕堕胎等现象早日根"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