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
性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502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预防医学、卫生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32篇、会议论文83篇、专利文献18878篇;相关期刊1683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与生殖健康、卫生职业教育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2014年度职教教改论坛、2012年“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等;性教育的相关文献由5740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尔生、楼超华、方刚等。
性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878篇
占比:79.01%
总计:23893篇
性教育
-研究学者
- 高尔生
- 楼超华
- 方刚
- 刘文利
- 马志国
- 涂晓雯
- 米祈
- 佚名
- 晓梅
- 武俊青
- 王鸿祥
- 等
- 胡佩诚
- 陈斌
- 陈晶琦
- 马晓年
- 黄翼然
- 潘绥铭
- 胡珍
- 马庆良
- 龙应台
- 刘露
- 张鹏
- 杨育林
- 江剑平
- 熊伟
- 王友平
- 王益鑫
- 田淑琴
- 陈静
- 魏彦红
- 黄翠萍
- 余惠莺
- 吴阶平
- 孙云晓
- 徐晓阳
- 本刊编辑部
- 杨帆
- 杨柳
- 柳袁照
- 王雪峰
- 钱炜
- 阮芳赋
- 陈薇
- 魏霞
- 黄燕
- 齐麟
- 丁永刚
- 何春渝
- 余小鸣
-
-
张静;
刘铁丰
-
-
摘要:
cqvip:小学性教育缺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性侵案件频发,主要对象就是 14 周岁以下的儿童,农村儿童偏多,这是由于很多农村儿童主要的监护人不在身边,加之农村性教育的缺失,给坏人有了可乘之机。 性伤害不仅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且给的心理蒙上阴影,可以说这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严重伤害。 为了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必须开展性教育,这是当前乃至之后一段时间农村小学教育重点之一。 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在接受知识时,有自己的认知规律,研究显示,绘本教学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因此,在小学农村开展性教育时,应该以绘本为媒介提升教学的效果。
-
-
陈雪;
夏琼
-
-
摘要:
清末民初,以《教育杂志》为代表的报刊开展了突破传统禁忌的性教育传播活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学校性教育发展,改变国人对“性”的态度、观念、行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在对《教育杂志》性教育传播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展开研究并发现: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教育杂志》率先开始了近代报刊中的性教育传播活动,充当了一个即时在场的议题引导者角色。其传播活动的价值追求逐渐从民族福祉转向个人利益,引导受众转变对性教育价值的定位,帮助其逐渐摆脱对性的传统耻感和性教育的排斥心理。从批判到主张的话语逻辑,重构了受众对于性教育的认知体系;从馆内延伸至馆外的作者队伍,让知识视野多元化,触发并扩大了性教育的传播场域;从隐晦到直白的表述方式,则以科学传播破除受众迷思。这些处于动态变化的传播方式促使受众的性认知逐渐从另类回归常识。《教育杂志》的性教育传播对当下媒体报道性教育相关议题颇具借鉴意义。
-
-
万梦涵
-
-
摘要:
文章梳理了家庭性教育指导类图书出版现状,分析了这类图书出版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旨在帮助出版者做好家庭性教育指导类图书,从而辅助家长更好地开展性教育,这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
高正明
-
-
摘要:
青春期是学生身体、心理机能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普遍缺乏较强的自主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若受不良风气侵染,则难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性教育”作为青春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任务,以往并未受到较大重视,尤其是农村地区,性教育缺失较为常见,为初中生身心健康发育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
-
焦彩娟
-
-
摘要:
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了冲击,社会文化和观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人们对于性的认识呈现出显著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匿名交流和沟通,同实际生活相比,网络.上对性的讨论更为自由,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能够非常快速地掌握各种软硬件,获得的性知识更为广泛。然而,网络上存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得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
-
秦治琳
-
-
摘要:
本文以1991~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农村儿童性教育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AT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从发文时间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三十年来关于农村儿童性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逐步增多,并且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发表期刊与核心机构来看,关于农村儿童性教育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公共卫生、教育、管理领域;研究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研究,但跨地区的合作研究较少。关于农村儿童性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农村儿童性教育现状的研究、农村儿童性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农村儿童性教育对策的研究、留守儿童是农村儿童性教育研究的重点对象、农村儿童性教育研究存在地区差异性。基于此,本文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
-
徐冀宁
-
-
摘要:
1927年元旦,陆定一发表《评性教育运动》一文。在此文中,陆定一对当时中国社会背景下的性问题研究和性教育运动情况进行了简要论述,对当时性教育运动中的四种主要派别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篇文章对今天大中小学性教育的开展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
刘保健
-
-
摘要:
【设计理念】根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儿童在3~6岁时就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能辨识男女性别。性是人类生活动力的根本,从幼年开始就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早期性教育便于儿童形成性别角色认同。同时,性教育不应局限于教授性生理知识,还应结合性心理、性伦理、性法理,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身体功能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
-
-
黄翠萍;
余惠莺;
张云;
尹一桥
-
-
摘要:
目的了解澳门特区大学生对性支持服务的需求,并提出相应意见与建议。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透过研究小组成员与学校取得共识,学校协助宣传网上问卷二维码及问卷网页版链接,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网上自填问卷来进行数据收集。结果(1)共收到1209份有效问卷,女性占53.85%,男性占46.15%。(2)45.99%受访学生认为澳门特区目前开展的性教育程度一般,45.82%学生认为澳门特区所提供关于性的支持服务一般。(3)74.44%学生期望学校能够提供性教育服务,65.92%选择健康咨询服务。(4)31.93%学生期望澳门特区能够提供性教育服务,22.66%选择性别平等服务,17.78%选择性咨询服务,16.38%选择性治疗服务。结论澳门特区大学生对接受性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落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尽快开展全面性教育、完善性支持配套措施已成为非常迫切的要务。因此,首先,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扭转当前性教育的“三无状态”;其次,以相互协作方式共建大学生性支持服务配套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性问题;再次,建立多方联络机制,让学生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对口的援助和服务。
-
-
马秋瑾
-
-
摘要:
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性与生理健康教育,而是与性心理、性道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对高中生适当开展性教育有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目前,很多高中还没有单独开设高中生性健康教育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是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基于高中生物教学对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更有利于高中生科学认识和看待性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
朱惠英
- 《2017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笔者的专业领域是犯罪研究中的司法心理学,如何才能对这次国际论坛的主题有一些贡献?当细想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它们的关系还是很大的,因为根据在少年司法单位工作多年的经验而言,在司法领域的人都会说一句话——"司法是最后一道防线",家庭出了问题,教育做不好,接下来就有可能进入司法系统,所以总是希望在大刀还没有用到之前,能够先从教育,特别是从家庭教育功能方面提供一些帮助,目前在台湾的司法领域里也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另外一个和性教育息息相关的问题就是情感教育。性教育不单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关切子女身心健康的家长都应该重视的事情。家长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天生的性倾向和认识自己的身体,遇到问题可以放心地开口求助,才能减少未来更多潜在的房思琪式的悲剧。
-
-
-
何绍芳;
李依潇;
何琳惠;
曾海江
- 《第九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教育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性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山市5所高校8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25%同学所在学校专业有开设性教育课程;讲课的形式以讲座为主占41.18%;内容主要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占32.16%;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上,66.39%来源网络和书籍杂志;90.57%的大学生认为开展性教育是有必要的.结论:性教育尚未在高校普及,课程设置缺失,应认识性教育的重要性,构建科学系统的性教育知识体系,加强大学生性教育的力度.
-
-
马丽娅
- 《2014年度职教教改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青春期的学生们其实对能在课堂上探讨"性"充满期待.他们对于"性"的了解,远比想象得多,但他们面对"性"的问题和抉择时,又远比他们的自以为是的幼稚得多.他们并不缺乏性的常识,缺乏的是应对方式和如何保护自己安全的指导.本文介绍了笔者在九年"性教育"课堂实践中的几点做法,课前准备,引导参与,活跃课堂,激发兴趣,青少年对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教材比较感兴趣,教师如能利用录像、动画、模具等教具,从声音、文字到图片生动形象地把相关知识展现出来,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学中,结合社会上发生的事件来教育学生,更容易触动学生心灵,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可将新闻报道中的有关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警示自己该怎么做。
-
-
鹿永建
- 《2017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作出关于"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之后,中国家庭教育建设和研究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时期,呈现出高层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和党群组织措施频出、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主动作为、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商业资本见机逐利涌人、广大父母主体觉醒等鲜明特点.虽然新时期家庭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长期存在于学界的家庭教育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更加凸显,并在事关家庭教育认识论的科学性、家庭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定位、家庭教育中老大难的性教育难题的解决之道等家庭教育重大问题上以新的面貌和细节呈现出来。家庭教育是否具有规律性、亲子关系如何保持平衡性、性教育实践如何体现有共识的人性观,这三个问题现实地摆在面前,成为影响新发展时期家庭教育建设的重要问题。三个问题相互影响、相互掣肘,影响深远,有必要加以阐释并澄清。
-
-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男科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众所周知,性与男性不育当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笔者在男性不育临床诊疗过程中,体会到常见的性问题,比如:排卵期综合征,过度“被早泄”而自我戴上不育的帽子,性交频率,包皮过长与女性生殖道炎症,代谢综合征与性,情绪控制与生活调整等问题,应当引起男科及生殖科医生的足够关注.因此,男科及生殖科医师应适当调整诊治策略,把性教育及生育调节知识贯穿于整个诊治过程中,内容包括生育观念的更新,心理准备及调适,情绪管理与控制,平时体质的调养,合理规律的性生活,对于特殊人群,例如失独家庭、反复试管婴儿失败,家庭经济压力巨大者,更应先关注其心理健康,对于有遗传病家族史及反复流产者,及时进行遗传咨询,以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
沈定英
- 《2014年度职教教改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其性意识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容易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的心理,但其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异性交往问题,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为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本人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讨.分析了目前中职学生异性交往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正确引导中职学生在异性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早恋”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孤立、打击,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引导。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找到快乐,加强性教育,培养健康的性道德感。
-
-
魏芳强;
陈婉珍;
徐悠;
柴浩;
许少芳;
胡静;
王伟
- 《2013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浙江省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性教育提供指导依据.rn 方法:采用课题组统一编制问卷,以随机抽样、现场问卷填写形式,对浙江省6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1份,有效率78.4%.大学生总体性行为发生率约12.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月消费能力在1000元以上者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1000元以下者;医学专业性行为发生率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大学生性知识平均回答正确率约62%,平均性知识得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9.63±3.07vs8.01±3.20).发生性行为大学生中,性病发生率为2.6%,意外怀孕发生率约为3.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有发生性行为和未发生性行为的学生在性心理量表各维度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事后检验显示,发生性行为组在性适应(28.20±5.49vs22.30±7.25)、性知识(31.69±7.32vs27.43±6.44)、性道德观(19.68±6.77vs17.13±5.96)三个维度评分上显著高于未发生性行为组,发生性行为组在性认知(24.15±6.60vs25.50±4.87)一维度评分上低于未发生性行为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月消费水平、对婚前性行为后果认识、性适应能力、性知识掌握程度、性道德意识情况、性认知水平.rn 结论:目前大学生总体性知识储备良好,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尚薄弱,影响大学生性行为发生主要因素包括消费水平、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以及性心理维度类型,高校应结合各影响因素提供性教育.
-
-
李爱东
- 《2013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女性发展论坛》
| 2013年
-
摘要:
近年来,未成年人遭性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逐渐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2013年5月8日,海南"小学校长带女学生开房"事件再度引发社会极大的震撼与不安.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校长带女学生开房"事件后20天内,全国至少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未成年学生案被曝光.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折射出社会道德的极大滑坡与扭曲.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警示该类犯罪的发生,在今年五月底公布了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了教师鲍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鲍某某被依法执行死刑.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了让《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得到有效实施,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二起协作,增强国民道德修养,营造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风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及防性侵意识,性侵未成年人的现象将越来越少。作为学生的家长,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性教育,作为一个社会人,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作为一个执业20年的律师,国家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