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至民国

清至民国

清至民国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专利文献35072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贵州民族研究等; 清至民国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强、鲁克亮、左云霞等。

清至民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5072 占比:99.75%

总计:35159篇

清至民国—发文趋势图

清至民国

-研究学者

  • 吕强
  • 鲁克亮
  • 左云霞
  • 张丽虹
  • 张萍
  • 曹庆楼
  • 朱泽坤
  • 杨银权
  • 王栋
  • 秦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小平
    • 摘要: 清至民国时期,云南食盐受产量有限、运路艰难、运距过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开广等边岸地区的食盐经常供不应求,为外部食盐的进入提供了机会。中越两国盐商利用与云南接壤的地理区位和海盐价廉质优的优势,侵销私盐于云南开广等边岸,且呈现出侵销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的特征。当时的政府虽重视缉私,但由于各种原因,缉私效果并不佳,进而严重影响到边岸的安定和治理。
    • 苏文兰; 朱晓曦
    • 摘要: 中国女性文学始终与女性解放运动有着紧密联系,从五四运动至今的现当代许多女性文学作品中,都充斥着为女性解放探寻正确道路的思想,在展示中国女性艰难处境的同时希望为女性争取到应有地位。文章结合《暗夜行路:晚清至民国的女性解放与文学精神》一书,对五四时期至今的女性解决运动以及女性文学发展进行剖析,以期从文学评价的角度审视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展现中国女性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经历的艰难曲折。
    • 吴双玉
    • 摘要: 碉楼系多层塔楼式建筑,在贵州分布十分普遍。贵州修建碉楼始于清乾嘉时期,发展于咸同时期,繁盛于民国时期,与当地的战事、匪患以及防御习惯有着密切关联。就其类型而言,以建筑材料可分为石碉和土石碉;以所有者可分为家碉、寨碉和庄园碉;按照平面造型可分为四角碉、六角碉。贵州碉楼作为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建筑遗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 唐昆
    • 摘要: 晚清至民国的书坛,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承古出新、交替更迭。在众多文人的追捧下,篆书在清代中兴之后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吴昌硕作为"海派"重要领军人物,对篆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绘画领域,吴昌硕可谓近代海上画派中最具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诗、书、画、印四艺并臻,取法高古,面貌诡奇,是"海派"的领袖。
    • 马靖然
    • 摘要: 分家契约是民间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对分家契约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研究多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试图揭示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经济制度,建构基于民间契约为根据的社会经济史.试图另辟蹊径,采用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云南的31份分家契约作为分析样本,将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分家契约进行一些社会文化方面的分析.分析尽管以31份分家契约的文本为基础,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始终将分家契约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社会文化中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分家契约基本结构和内容的社会学基础,以及其所具有的诸多重要的社会功能.
    • 盘应福
    • 摘要: 通过对清至民国清水江流域锦屏县、天柱县的婚姻契约文书、碑刻的研究发现,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侗族传统婚姻在世俗礼法的框架内与财礼流动密切相关.男女双方婚姻缔结或发生变故时,财礼在两个或多个家庭之间流动,财礼流动成为婚姻缔结和解除的充分条件.当双方因婚姻变故而产生纠纷时,政府利用正式制度,民间利用非正式制度并引入财礼流动规则予以解决,形成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从而有效维护了当地苗族、侗族的婚姻秩序.
    • 秦磊
    • 摘要: 蓝靛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历史悠久的染料植物,至迟到明代已在贵州部分地区种植。清至民国时期,蓝靛逐渐成为贵州重要的染料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其中主要有蓼蓝、木蓝、马蓝和菘蓝等四种。清末民初,因洋靛输入致使贵州部分地区蓝靛滞销,本土蓝靛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从历史上看,蓝靛的种植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对贵州社会经济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文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 权春燕
    • 摘要: 番薯作为高产救灾作物,因其耐旱、对环境要求低、生存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贵州特别是民国时期贵州的替代性粮食作物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番薯名物考辨十分必要,对贵州番薯的考辨以何炳棣的考辨观点为参考,贵州方志所见清至民国时期番薯的多名化记载为主要史料,以《说文解字》《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工具书为依托,对番薯与山药、芋的对列情况、带"洋"字、带"番"字甘薯以及"苕、红苕"进行一一考辨,为同名异物作物的研究和解决名物混淆、较为准确把握番薯作物在贵州的种植和传播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 秦磊
    • 摘要: 蓝靛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历史悠久的染料植物,至迟到明代已在贵州部分地区种植.清至民国时期,蓝靛逐渐成为贵州重要的染料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其中主要有蓼蓝、木蓝、马蓝和菘蓝等四种.清末民初,因洋靛输入致使贵州部分地区蓝靛滞销,本土蓝靛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从历史上看,蓝靛的种植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对贵州社会经济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文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 靖伟
    •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转型,逐渐发展近代化事业,并与国际接轨。就门头沟的近代煤业铁路来说,亦是如此。由于门头沟煤业的重要地位,自晚清至民国以来,北京地区的几条重要运煤铁路,或多或少与门头沟煤业有关。因此,笔者对与门头沟煤业有关的、近代以来建设的铁路,进行对比研究,以此专门撰写门头沟铁路建设初探一文,与诸君共同探讨商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