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01篇;相关期刊913种,包括文学教育、语文学刊、北方文学(下旬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等;悲剧意识的相关文献由1795位作者贡献,包括冷成金、杨敏、丁帆等。

悲剧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5 占比:78.5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501 占比:21.20%

总计:2363篇

悲剧意识—发文趋势图

悲剧意识

-研究学者

  • 冷成金
  • 杨敏
  • 丁帆
  • 张婷
  • 王本朝
  • 王艳平
  • 穆廷云
  • 胡润森
  • 马晖
  • 余秋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钰杰
    • 摘要: 认清悲剧意识可以塑造自我的人格精神。悲剧意识即是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短促与渺小,随之产生的一种个体的孤独、价值的空没、生命的无奈。杜甫的人生经历是其诗悲剧意识的源泉。从杜甫的儒家思想和佛学信仰出发,杜诗内容与情感体现的政治失意、理想破灭、乡愁离绪、生命卑微及历史虚无之感,体现为杜诗悲剧意识生命悲剧意识和价值悲剧意识两种表现形式。超越人生的悲剧性,杜诗在接纳现实的基础上,建设精神家园,以精神超越现实,并在诗歌创作中凸显个人意志,达成物我合一,体现对价值新的构建。
    • 程磊
    • 摘要: 悲剧意识是人对现实悲剧性的理性把握,在暴露困境的同时又加以弥合,最终指向正面价值的建构。《楚辞·卜居》开启了士人借卜居寄托情志、表现悲剧意识的文学传统。杜甫自华州弃官而流离陇蜀,在悲世与藏身的主题上兴起强烈的悲剧意识,草堂以幽僻之地、懒拙之人、诗酒之乐等鲜明特征安顿其漂泊生命,成为消释现实悲剧感的诗意象征。缘于"国身通一"的仁者精神,杜甫并不能安居草堂彻底解决其精神生命的最终安顿,而以"一世之羁人"的形象,在穷愁漂泊的悲剧命运中展现出士人造次颠沛不违仁的悲剧精神。士人"游"与"居"的生存悖论,应该成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化悲剧意识的重要窗口。
    • 王乐璇
    • 摘要: 在当今全球文学运用的实践上,“悲剧”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传统中重要的艺术范畴,它通过一种高度加强的审美表现形式,表演了一种令人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悲伤,唤起一种能让人惊心动魄、更加深度的美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方在其悲剧主义文学中所反映和折射的悲剧主义精神、民族意识与审美观点上均存在着具体性的差别。本篇论文将从两部经典悲剧《巴黎圣母院》和《桃花扇》来分析中法两国悲剧文学上的差异,以此来展现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中西方思想上的差异。本文在对维克多·雨果的文学作品和中国经典悲剧作品整体研读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背景和作者经历,剖析作者写作意图和表达感情,并以此基础从作品情节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中分析人物处理相似事件不同思想的原因,以此来深度挖掘悲剧内涵的精神和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 甘林全
    • 摘要: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呈现出些许美好的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夫妻之爱,这些“爱”如“菊”一般静雅、美好,但又很快被她用看似无情的解构之“刀”斩掉,显得残酷至极。她直面残酷的生存现实,不妥协于世俗的亲情伦理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建构出独特的悲剧神话。她以一种悲剧神话式的写作策略,呈现理解一切、宽恕罪与恶的悲悯情怀,显示对人间的大爱。
    • 林健鸿; 岑浪; 曾熙皓; 冼礼康
    • 摘要: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杰出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该词通过个体悲剧和群体悲剧的对比艺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外化了本词的悲剧意识。意象的组合暗喻了绝对的时间和历史的不可抗力,并兼容了赤壁之战的宏大场面和惨烈悲情,表达了战争反思与时间永恒意识。此外,词人还通过自嘲、外物寄托和佛道思想慰藉等方式在自我的超脱中完成对悲剧意识的消解。苏轼将稍纵即逝的感受赋予巧妙的艺术形式,最终成就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千古绝唱”。
    • 龙世行
    • 摘要: 刘宗周作为明代大儒,不仅在理学思想方面具有突出成就,在诗歌创作上也有佳作传世,但其人生却如悲剧般坎坷。研究发现,刘宗周的悲剧人生主要体现为:家道衰落和家人早逝,一心为国为民却始终不受重用,饱经宦海沉浮之苦最终以身殉道等。尽管人生如此坎坷,他却在不断努力减轻这不幸的人生之苦,采取了著书立言、授徒讲学和寄情山水等路径来排解不幸,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以身殉国,其中原因既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还与深深影响他的儒家文化密不可分。
    • 成松柳; 张碧云
    • 摘要: 李白是盛唐诗歌中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爱酒,以酒成欢,亦以酒化愁。他的“酒”中包含了对自身遭遇、人生沉浮和社会现实的无限感慨,使得李白的“酒”及诗中夹杂着一股似淡还浓的有关时间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最后通过一种自我张扬的方式使这种求而不得的“欲望”得以升华。
    • 宋琳
    • 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很高的古典章回体小说,这部作品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其本身的悲剧色彩。为此,想要更好地解读《红楼梦》这部作品,需要加强对作品悲剧意义的真切把握。本文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研究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剖析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探讨人生的悲剧这一大命题。
    • 刘林云
    • 摘要: 作为晚明的文坛巨擘,陈子龙留下了四篇颇为重要的词序,它们使陈子龙的词学理念和创作精神得以鲜明而集中地体现出来。从词史的梳理到明词弊端的揭示,从对前贤文人的精神体认到对理想之词的推崇,他娓娓道来,却都明显地带有他自我的悲剧意识。与陈子龙悲剧性命运极度吻合的是,悲剧意识同时深刻地渗透在他的词学理念和具体的词创作中,并历史性地融合了其所处时代“情”与“忠”的双重文学主题,使其成为一代文人的典型人物。
    • 王东泽
    • 摘要: 现代戏剧较之于古典戏剧更大程度表现出对现代人普遍生存境况的关注与担忧。现代戏剧往往能使受众在审美层面获得巨大的悲剧感与生存的压力,本文将此种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感和压力称为悲剧性精神体验,它不同于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而是侧重对于受众方的审美想象,在现代戏剧中扮演着情感传输的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