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论
当代文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4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人文杂志、学习与探索、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西比较视野中的西方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当代文论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赖大仁、古远清、刘小新等。
当代文论
-研究学者
- 赖大仁
- 古远清
- 刘小新
- 钱中文
- 丁云亮
- 单小曦
- 易小斌
- 朱立元
- 欧阳友权
- 王坤
- 董馨
- 陶水平
- Fan Yun
- 丁皎年
- 严文工
-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 于云
- 亦闻
- 伍雪梅
- 何开四
- 佘哗1
- 刘明琪
- 刘智强
- 刘英
- 南帆
- 吴建民
- 吴琳
- 周乔建
- 夏楚群
- 孔庆东
- 孟飞
- 屈雅君
- 常月仙
- 庄锡华
- 张冰红
- 张唯嘉
- 张岩泉
- 张文杰
- 张江
- 张荣翼
- 张金梅
- 张雪梅
- 彭会资
- 徐中玉
- 徐向昱
- 徐新建
- 支运波
- 易小武
- 曹毓生
- 曹顺庆
-
-
-
窦可阳;
李婉月
-
-
摘要:
周扬,作为影响中国当代文论的关键人物,他的一生与时代紧密牵系.他并不是依靠等身的著作成就其非凡地位,而是凭借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的深切影响.周扬自身文学理论的大致思路在"左联"时期形成.在延安时期,他从文艺青年转变为党的宣传者,还成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定阐释者与执行者.建国后十七年,他从延安的文艺界领导变成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指导者和践行者.在新时期他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其文艺思想更加开放和包容.
-
-
-
赖大仁
-
-
摘要:
近年来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背景下,对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回顾总结与理论反思,已经形成新的研究热点。当代文论在破、引、建交织互动中的变革发展从总体上来看,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论的变革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外各种理论资源彼此冲突与融合的现实语境中,在破﹑引,建三者交织互动的作用下变革发展过来的。
-
-
毕晓
-
-
摘要:
作为20世纪活跃于法国的思想家,列维纳斯在星光璀璨的巴黎文化界显得独树一帜。集多种文化传统于一身的特殊身份,使人们无法将列维纳斯的思想锚定在任何一种固定的思维框架之中,这意味着他的思想总是位于不同传统的切线之上。童年的俄国文化记忆、独有的犹太传统、活跃于法国文坛,多重文化印迹赋予了列维纳斯超出一般思想家的理解力、视野与胸怀。
-
-
赖大仁
-
-
摘要:
是否以文学为中心,自现代文论开始建构以来,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似乎不言自明,理所当然以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然而在新时期以来文论的变革发展中,这个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在文论界的不断反思中逐渐凸显出来。这个问题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当代文论反本质主义提出的疑问。其二,文化研究转向形成的冲击。其三,当代文学泛化发展带来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当代文论研究中的“去文学化”现象。
-
-
翟崇光
-
-
摘要:
新时期以来,基督教精神资源在中国文论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它是作为一种"伦理救济资源"而出现的,其中以刘小枫的美学论说最有代表性。谢有顺、余虹和潘知常等带有基督教价值倾向的中国文论和美学言说,都具有较明显的伦理向度,这些基督教话语的伦理化言说是基督教文化精神在当代文论中的世俗化呈现。从刘小枫等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相关言述中,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载道"传统对现代士人的深刻影响。中国当代文论里的基督教话语,不仅在转型期起到了伦理建构的作用,是启蒙与"立人"的思想资源,也在现代语境中激活着中国文学文化传统。
-
-
王嘉军
-
-
摘要: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年月:2019年12月本书分析了列维纳斯思想中"存在""异在"与"他者"三个不同维度的复杂交缠,并重点解析了这种交缠与列维纳斯独特的文论思想之关系。本书同时也从这三个维度出发,爬梳了列维纳斯与法国当代文论的关联。本书指出,列维纳斯分别在这三个维度上深刻影响了法国当代文论的发展。
-
-
芦思宏
-
-
摘要:
2019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成立40周年,这一阶段也是古代文论研究的黄金时期,文学理论界在此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代文论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世纪90年代"失语症"提出以来,这一议题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讨论,形成了文学领域的学术热潮。时至今日,"失语症"所描述的现象依旧存在,"古代文论阐释"与"当代文论建设"的研究仍然处于动态进行中。为此,本期《中外文化与文论》将以"古代文论的失语与当代发展"为主题,对"失语症"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
佘哗1
-
-
摘要:
2018年1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优势学科、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公共阐释与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以及《创作与评论》《求索》《学习与探索》等刊物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
-
李震
-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当代欧美身体哲学促使各学科由身体视角来解读人类社会与生活,形成了身体研究和身体理论.身体理论的知识点可以归纳为身体的心灵化存在和体现、身体的社会性存在与身份、身体的现实构建与虚拟塑造.身体理论对当代文论的知识形态的影响在于推动文论关注作者、读者与文本的身体性,关注文学中身体符号的制造及其文化寓意,同时也给文论留下了两难困境.
-
-
-
刘小新
- 《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分歧在于台湾是否真正进入了"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状况".这一分歧在现代主义兴起时也曾经清楚地看到过.这一论争事关重大,它显然关涉到后现代主义在台湾的存在是否合法的问题.从许许多多的文化与文学论述中,观察到存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其一,台湾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状况或后工业的发展时期,或者至少已经明显出现了后现代的种种迹象和征兆;其二,台湾根本没有进入后现代状况,台湾还处于工业化的历史时期,台湾不存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条件,后现代在台湾可能仅仅只是一种学术时尚和话语游戏,并不具有真正积极的和实际的建设性的思想意义;其三,台湾有没有真正进入后现代时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现代主义已经来了,它长驱直入地进入当代文论的场域中,已经产生了某种不可忽视的影响,它可能逐渐地改变对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方式.
-
-
王有亮
- 《“中西比较视野中的西方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西方文学理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当代文论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西方文学理论的引进,虽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但仍然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本文拟对西方文学理论引进的复杂过程进行分析,以探寻中西文学理论交流、交融的一般规律,为更好地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