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论反思

理论反思

理论反思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23篇;相关期刊233种,包括行政论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理论反思的相关文献由3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祖云、赖大仁、俞念胜等。

理论反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4.6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23 占比:95.29%

总计:5796篇

理论反思—发文趋势图

理论反思

-研究学者

  • 刘祖云
  • 赖大仁
  • 俞念胜
  • 倪愫襄
  • 冯玉忠
  • 刘伟超
  • 刘庆昌
  • 刘建洲
  • 刘萍
  • 周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全喜
    • 摘要: “怀特所做的努力试图重新使法学研究者意识到法学研究‘本身’,或者其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的特质。”[1]“法律与文学”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范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潮与运动,它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文学中的法律”“作为文学的法律”“有关文学的法律”与“通过文学的法律”。“法律与文学”的这四个方面的展开,还有一个时间的维度,简而言之,可以称之为“自发”“自觉”“扩展”三个历史阶段。通过文明论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在上述的四个方面、三个阶段中,法律(law)与文学(literature)之间的相激相荡,从而对法律形成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反思
    • 裴洪; 王庆
    • 摘要: 网络媒体时代,技术赋权大大拓展了个体的自主传播实践,公众在舆论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但无形中也形成了舆论治理的疏堵悖论。如何看待公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如何管理舆论,因此理论界亟须对有关舆论的“公众观”予以廓清,以回应重大现实需要。本文通过重访舆论学奠基人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和《幻影公众》两本经典著作,发现其对“理想公众”所持有的怀疑和警惕观念历久弥新。鉴于公众的“天然缺陷”,应当对其进行科学治理和引导,对李普曼的“公众观”进行合理批判与继承,可为当下的网络舆论治理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 傅贤国
    • 摘要: 当前,救济路径偏向化、案件类型限定化、判决理由粗浅化、审判组织多样化,是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主要问题。救济路径偏向化源于对相关规范依据的选择适用;案件类型限定化源于检察公益诉讼力量薄弱及案件拓展机制单一;判决理由粗浅化源于法官法律思维能力的不足;审判组织多样化源于“七人合议庭”适用规则不明、法院忽视公众参与。为有效推进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创新发展,应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属性界定为民事公益诉讼,并将《民诉法》作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首位法律规范依据,在肯定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二元化救济体系并立的同时,强调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优先适用性;重视检察公益诉讼队伍建设、健全案件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完善办案激励机制,以拓展案源、实现案件类型多样化;加强审判团队建设,提高法官的法律思维能力,提升判决理由说明的精细化水平;明确“七人合议庭”的强制适用性及违反的法律后果,借助参审人民陪审员的专技优势以夯实判决的民意基础,实现“保障公众参与”之立法意图并扩大判决书的社会影响力。
    • 季进
    • 摘要: 本文简要梳理了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文献,初步呈现其基本形态和历史脉络,尝试分辨不同学术语境下,海外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阐释和定位,与本土学界之间所存在的观念、材料、方法和价值四个维度的分歧,指出对于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解,离不开中国性辩难、当代性辩难、文学性辩难与世界性辩难等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外当代文学研究的视差之见,一方面启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基础背景传播、更多译介本土研究成果、推动中外成果比较研究、深入追踪体制问题,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四种可能的研究理念,即作为文献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作为学科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作为方法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和作为机制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辨中国当代文学的特质及其当代文学的世界化与经典化,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塑。
    • 杨思斌; 李德健
    • 摘要: 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救助法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而社会救助法与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性以及现有社会救助法规对核心价值观的部分体现则为该融入提供了制度准备.与此同时,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救助法依然面临价值观伦理性的法律规范转化困境、价值观一般性的特殊机制保障困境以及价值观冲突性的法律技术化解困境.为此,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救助法时,应以核心价值不同层次为区分实现伦理性的法律规范化改造,以社会救助领域特殊要求为基点建构部门法特别保障机制,以比例原则具体方法为路径化解社会救助法中的诸类价值冲突.
    • 王聪聪
    • 摘要: 21世纪以来,议题所有权理论在西方政党政治研究中呈现出明显的复兴态势。在选民流动性增强、政党认同持续弱化、政党意识形态日渐趋同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寻找影响选举行为和政党行为的其他因素,议题所有权理论因而获得青睐,并成为解释选举行为、政党战略和政党竞争的一个重要概念。
    • 赵健杰
    • 摘要: 伴随我国劳模运动的蓬勃发展,亟待从理论上深化对劳模问题的研究。作为一项理论创新工程,建构"劳动模范学"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紧密联系劳模运动实际,坚持劳模理论研究的"三个转向"原则,从规律的层面努力探索劳模运动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向,建构劳模学的概念和范畴体系,深刻揭示劳模在同其紧密联系的各种关系中所彰显的价值,实现劳模学建构的逻辑化、理论化、学科化、系统化等学术目的。
    • 段颖
    • 摘要: 田野工作与民族志一直被视作人类学的基石.可是,如何从碎片化的经验现象走向整体、系统的理论分析.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与理论想象之间的断裂与连接?又如何从民族志走向人类学,其中的过程,一度被视为人类学家的"魔法".通过在泰国、缅甸以及中缅边境地区长期的田野调查,尝试以"流动"为主线,反思研究者的田野经历与人类学研究的互构过程与思想流变,进而强调,人类学的知识生产,既来自于田野工作者于远、近经验之间的不断穿梭,感性、直觉与理性、逻辑纠缠与交织其中,更源于田野境遇、理论思考、个体识见与共享生活经验等诸多因素相互塑造之下的"因缘际会".
    • 严维石
    • 摘要: 案件简述与其所涉及的财政问题2019年11月,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众筹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一审判决,筹款发起人莫某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全额返还筹款153136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法院审理查明,莫某除在"水滴筹"筹得的款项外,还先后在其他慈善基金会内获取8.88万余元的资助款。莫某因未披露真实情况,将筹集款挪作他用,法院令其返还筹集款。媒体报道,莫某已经履行法院判决。
    • 赵健杰
    • 摘要: 伴随我国劳模运动的蓬勃发展,亟待从理论上深化对劳模问题的研究.作为一项理论创新工程,建构"劳动模范学"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紧密联系劳模运动实际,坚持劳模理论研究的"三个转向"原则,从规律的层面努力探索劳模运动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向,建构劳模学的概念和范畴体系,深刻揭示劳模在同其紧密联系的各种关系中所彰显的价值,实现劳模学建构的逻辑化、理论化、学科化、系统化等学术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