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17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9篇;相关期刊373种,包括江汉论坛、文学教育、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西比较视野中的西方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等;西方文论的相关文献由530位作者贡献,包括曹顺庆、代迅、张玉能等。

西方文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1 占比:87.7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79 占比:11.35%

总计:696篇

西方文论—发文趋势图

西方文论

-研究学者

  • 曹顺庆
  • 代迅
  • 张玉能
  • 王宁
  • 黄鸣奋
  • 欧阳友权
  • 高玉
  • 寇鹏程
  • 张法
  • 曾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亚妮
    • 摘要: 英语语言学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帮助学习者探究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了解语言的本质,掌握语言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西方文论是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进一步为读者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从古希腊一直到20世纪的各种主要学说。近年来,西方文论不断发展,在西方文坛占据着较高的地位。英语语言学和西方文论看似并无关联,实则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高文婧
    • 摘要: 迷宫(Labyrinth)与文学的渊源悠久且深厚。建筑形态的迂回多歧与神话传说的丰厚语义,共同成就了迷宫历久弥新的文学表述能力。20世纪以降,作为人类命运同义词的"迷宫"在文学领域受到空前青睐,并实现了从神话故事素材与地志性文本意象到叙事话语策略的功能延展。从"文本中的迷宫"(labyrinth in the text)到"迷宫文本"(text as a labyrinth),迷宫的自涉性(selfˉreferential)价值逐渐超越了既有的神话性(mythic)与模仿性(mimetic)价值。
    • 长孙永健
    • 摘要: 关于写作,中西方文论给出了许多重要的方法和指导,这些方法和言论基本都正确,但是也存在问题,有的只关注一点,试图用只言片语解决写作的问题,有的玄而又玄,读后不知所云。从文章的本质来看,写作是性灵的抒发,只有对外在事物拥有深切的感触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 张生珍
    • 摘要: 在“跨界”(crossover)一词被广泛采用之前,“跨界写作”(crossˉwriting)一词就已被评论家广泛使用。随着“跨界”概念的流行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表述,它所蕴含的潜力就为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地讨论具有巨大社会意义的现象提供了媒介,甚至是提供了“一座世界性的桥梁”。
    • 周鸽
    • 摘要: “主体性”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主体性以“人”为认识主体,强调“我”的主体地位。19世纪末,哲学发生明显的转向,主体性被逐渐削弱。西方文论受到哲学思潮转向的影响,也从主体性文论转变为以主体间性和以他者为核心的文论。在哲学视域下梳理西方文论的转向,有助于对西方文论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 代迅
    • 摘要: 我们习惯于笼统地讲西方文,这往往遮蔽了中国文论.的主体性,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成为“二元对立论”和“全盘西化论”产生的主要认识论根源。我们需要对西方文论概念做进一步的区分,把在西方的西语西方文论和在中国的汉译西方文论区别开来,在西方的西语西方文论是我们无法施加影响、外在于我们的客观存在,在中国的汉译西方文论则完全不是这样。
    • 郝思斯; 杨茜
    • 摘要: 越是在艰难困苦和穷乏困顿之时,信仰的力量才越能真正地显露出来林雅华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的副教授。而在2011年之前,她还只是一个学习文学理论,做西方文论研究的学生。对于学了十年中文的博士林雅华来说,她是怎样走出术语和概念的象牙塔,走向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党校讲台的?其转折点是什么?林雅华谈到了自己经历的"三个瞬间"。这让她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顺利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一名党校教师的身份转变。
    • 郑远嘉
    • 摘要: 不少西方文论中使用广泛的概念,在解释儿童文学时都显得捉襟见肘.如将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接受美学、女性批评等理论中有代表性的概念置于儿童文学的视野下考察,便可明晰此点.故而,全面认识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填补儿童文学身后的理论盲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反理论"的儿童文论不仅将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发展,还可能为当代文论提供全新的对照点和参照系,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拓宽文学理论的视野.
    • 陈莎莎
    • 摘要: 一反讽,源自希腊文“eironia”,是西方文论最古老的概念之一。近世以来,经过德国浪漫主义文论的阐发、英美新批评派的升华演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再造,不断地演变发展,反讽的涵义从古典的修辞格层面演进到诗学层面,后提升至哲学层面。反讽是一个不断拓展、衍殖的概念,反讽理论和反讽概念的发展脉络主要是修辞意识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渗透过程,反讽辞格随着修辞观的改变而变换着内涵,同时也顺应修辞学研究范围的扩容而增广适用范围: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古典修辞反讽到德国浪漫派奉为文学创作规则的浪漫反讽,发展到欧美新批评派将反讽作为诗歌创作的基础,再到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推崇理性的“形而上学”现代主义反讽,修辞观的演变推动了反讽的发展,从文字词句到文本指涉再发展到整个交流领域、认知领域。
    • 左美玲
    • 摘要: 任何研究必须以现有的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否则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文学研究是否可以套用任意理论为框架,所应用理论是否必须为西方文论,却值得深思.对于国内当代的外国文学研究者而言,西方经典文论向来被奉为圭臬.然而,中国古典文论历经数千年沉淀,学术价值厚重深邃,却缘何未受到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正视.文章以我国文学学界亟需反思的这一问题,以文学的创新性研究如何以中国文论为指导,如何重构中国文论的话语并重塑自信作论析.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深挖中国古典文论资源,借鉴西方文论的优秀思想和科学方法,构建学术话语体系,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中国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