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专业
工程类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48541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学园、职业技术、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2010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工程类专业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贵彩虹、张玉莲、许可芳等。
工程类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8541篇
占比:99.92%
总计:248731篇
工程类专业
-研究学者
- 贵彩虹
- 张玉莲
- 许可芳
- 高慧
- 张勇
- 李文国
- 翁艳
- Daniel Pittich
- Ralf Tenberg
- 刘哲
- 刘振英
- 刘文华
- 刘晓菡
- 刘松平
- 刘莉淋
- 卢雅琳
- 孙凌燕
- 岑美
- 徐子芳
- 李兴成
- 李涛
- 王庆平
- 王江涛
- 王泽
- 肖萍萍
- 胡婷
- 胡标
- 葛茂忠
- 邓益民
- 郑林义
- 鄢小平
- 雷卫宁
- Chunyan Lu
- Hongmei Jiang
- Huichao Cao
- Liu Cheng-dan
- Liu Xingang
- Wang Jue
- Wei Li
- Xiaoqiang Zhao
- Yan Ming-hui
- Ye Hong
- Zhao Zhiqing
- Zhengtian Zhao
- 丁恒
- 万霖
- 严京海
- 严伟民1
- 乔旭光
- 于钧
-
-
刘钰;
艾秀群;
黄超
-
-
摘要:
工程类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就业满意度与企业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工程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研究对象,从施工企业需求出发,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探讨工程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初步将工程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模型体系定为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人际交往、自我特质4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以达到真实全面评价学生岗位胜任力的目的,引导工程类专业学生与企业岗位对接,使其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促进其职业发展.
-
-
翁艳;
王力洪;
陈丽
-
-
摘要:
工程类专业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是资源有效更新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方式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工程类专业在线学习资源都要求比较高。通过对在线学习资源生成模式的综述,分析工程类专业生成性资源产生的条件,着重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和加工方式,包括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模式、生成性资源的加工、生成性资源的评价及生成新资源的更新。
-
-
-
-
摘要:
胡少伟,生于1969年2月,重庆大学二级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东信管道科技研究院院长、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等。已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工程。
-
-
-
魏巍
-
-
摘要:
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蓬勃发展,同时也辐射到高等教育领域。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梳理人工智能融入高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机遇、劣势、威胁,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探讨人工智能融入高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和对策。
-
-
张苛;
赵宇;
李文龙;
谢巍
-
-
摘要:
针对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工程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依托相关学科竞赛和产学研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实现专业发展“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产教共同体”,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创建面向全体本科生、贯穿实践全过程、及早引导、循序渐进、强化实践、注重过程、师生深层互动、课外融合课内的全方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
-
张勇
-
-
摘要:
从新工科视角来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需要构建立德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系统协同四重价值向度。立德为本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教导工科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与时俱进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立足美好生活创造的时代背景前进、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需要前进,创新发展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系统协同价值向度意指新工科视角下工程类专业通识教育要构建顶层设计系统、环境育人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四重价值向度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工程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全方位推动新时代工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
贵彩虹;
许可芳;
高慧
-
-
摘要: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根据教育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高等教育改革精神和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应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在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探索如何有效地将常规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及其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有机融合,使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能具备与行业领域用人要求充分接轨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素养,符合"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培养、教学模式和评价系统五个方面构建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体系的保障体系得以实施的思路,为同类院校的创新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
-
张启英;
刘亚刚;
王典
-
-
摘要:
在分析应用型高校工程类专业共建实验室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校企融合、多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产教融合三方面提出了创建共建实验室的必要性.对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校企双方需求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建设适合工程类专业发展的共建实验室新模式,在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共建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建立适合工程类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发挥共建实验室优势,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
田光玉;
张建勋
-
-
摘要:
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混合式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与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在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评价方面仍存在着模式照搬、灵活性差等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类专业采取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剖析了工程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混合式教学的导学策略,提高大学生混合式学习动机,健全多维评价监督体系等措施.
-
-
陆怡;
彭剑
- 《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结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6)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2015版),分析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探索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提出应紧紧围绕毕业要求构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实践教学;加强教育界与工业企业界的联系,实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
-
胡晟
-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六次工作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工程类专业和技术类专业致力于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本文通过对ABET工程类专业和技术类专业两个相互独立的认证标准体系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这两类标准在体系结构和具体内容方面的异同之处,为我国制定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和构建技术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以推动我国高校技术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
-
杨欣;
苏玉刚;
谢昭莉;
李斌
- 《2011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自动控制原理及实验课程是一门面向研究型大学自动化专业及其它工程类专业的支撑课程,是传播自动控制及系统基本思想、基本设计方法、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基础课程.以往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基本上是对基本理论的验证和复现,无法体现不同专业、不同工程背景的需要,不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需要对现有的实验模式及体系进行研究、充实和更新,实现对自动化专业及不同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
-
-
-
干斌;
周敏;
王维慧;
李俊;
石艳;
曾涛;
柳忠彬;
黄文权
- 《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工程类高校教育将面临重大变革,对高校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要求尤为突出.文中对传统基础教育在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面对当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要求和社会需要,提出了"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通过拆装测绘实习、项目实践训练等方式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树立了牢固的团队意识,为将来就业后工作中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干斌;
周敏;
王维慧;
李俊;
石艳;
曾涛;
柳忠彬;
黄文权
- 《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工程类高校教育将面临重大变革,对高校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要求尤为突出.文中对传统基础教育在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面对当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要求和社会需要,提出了"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通过拆装测绘实习、项目实践训练等方式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树立了牢固的团队意识,为将来就业后工作中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干斌;
周敏;
王维慧;
李俊;
石艳;
曾涛;
柳忠彬;
黄文权
- 《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工程类高校教育将面临重大变革,对高校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要求尤为突出.文中对传统基础教育在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面对当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要求和社会需要,提出了"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通过拆装测绘实习、项目实践训练等方式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树立了牢固的团队意识,为将来就业后工作中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干斌;
周敏;
王维慧;
李俊;
石艳;
曾涛;
柳忠彬;
黄文权
- 《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工程类高校教育将面临重大变革,对高校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要求尤为突出.文中对传统基础教育在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面对当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要求和社会需要,提出了"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通过拆装测绘实习、项目实践训练等方式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树立了牢固的团队意识,为将来就业后工作中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