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050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解剖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高峰论坛、山东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2018年学术会议暨相关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相关文献由456位作者贡献,包括栾佐、杨印祥、姚瑞芹等。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509 占比:99.89%

总计:120636篇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发文趋势图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研究学者

  • 栾佐
  • 杨印祥
  • 姚瑞芹
  • 李华杰
  • 汪兆艳
  • 李云鸿
  • 王倩
  • 叶豆
  • 吴坚
  • 王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高月; 蔺建文; 李迪; 蓝晓艳; 李深; 储成艳
    • 摘要: 背景: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常见的恶性脑肿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预后不良。目的:观察单次高剂量放疗对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以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修复放射性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质粒转染构建可表达荧光素酶(Luc)的人源性U-87 MG肿瘤细胞系。15只Fisher 344大鼠制备Luc-U-87 MG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模型,随机分为肿瘤模型组(n=3)、放疗组(n=6)和放疗+细胞移植组(n=6),后两组放疗方式为单次80 Gy辐射;放疗后5周,放疗+细胞移植组大鼠联合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利用活体成像的方法监测肿瘤细胞的生长;MRI观察放疗引起的脑组织影像学变化;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明确细胞移植对放疗大鼠生存率的影响;对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体外生物成像示转染后的U-87 MG细胞与Luc底物产生反应发出生物信号,信号强度与转染细胞的数量呈线性正相关;②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肿瘤模型大鼠的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信号持续上升直至接种第5周(全部死亡);放疗大鼠在治疗后2周,肿瘤信号开始衰减,4周后未见肿瘤发光信号;③放疗后5周,T2WI上可见放疗大鼠坏死的肿瘤组织;10周后未见肿瘤显影,但出现脑组织损伤信号,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大鼠脑组织未见类似信号;15周后,放疗组和放疗+细胞移植组大鼠在T2WI上均可见高、低混杂的组织损伤信号,但放疗+细胞移植组的损伤信号程度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④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放疗组及放疗+细胞移植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 d,114.5 d和232.5 d,各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⑤组织学观察到存活的移植细胞,呈多极样,部分细胞表达髓鞘碱性蛋白,且放疗+细胞移植组的髓鞘碱性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放疗组(P<0.01);⑥上述结果表明,单次高剂量放疗可有效治疗大鼠人源性神经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可通过修复放射性脑损伤延长放疗大鼠的生存期,促进髓鞘化是其修复损伤脑组织的机制之一。
    • 宋聖姣; 李娟; 吴文成; 肖赟; 廖宝莹; 李星
    • 摘要: 背景: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胞体及轴突相对损伤较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正常生理条件下,髓鞘脱失后机体会自发地进行髓鞘再生,但在病理条件下,该过程会因多种因素被抑制,导致髓鞘再生不完全或失败,使脱髓鞘发展,病情持续加重.目的:文章强调了少突胶质细胞在髓鞘再生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少突胶质细胞的角度开展以药物和细胞为基础的脱髓鞘疾病药物的研发,以期为脱髓鞘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利用PubMed、GeenMedical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筛选与少突胶质细胞和脱髓鞘疾病相关或涉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相关功能以及髓鞘再生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oligodendrocyte,demyelinating disease",中文检索词为"少突胶质细胞、脱髓鞘疾病",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05-01,共纳入参考文献142篇.结果 与结论:①少突胶质细胞在脱髓鞘疾病中对于髓鞘再生的作用至关重要,炎性微环境中,少突胶质细胞的功能会受到损伤并损害轴突传导,维持少突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对于脱髓鞘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②目前,针对脱髓鞘疾病新的治疗策略层出不穷,主要以预防炎症为主.如通过生物信息技术手段筛选出可用的小分子化合物或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为筛选对象开发出可以靶向调节髓鞘再生不同阶段内在或外在信号的药物,以及移植具有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至病灶区域的细胞疗法.现行研究的治疗切入点各有千秋,研发出低成本、低不良反应、高药物疗效、高效益的治疗策略还将面临艰巨的挑战.
    • 摘要: 2022年5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刘冲研究员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了题为“Olfactory sensory experience regulates gliomagenesis via neuronal IGF1”的研究论文(DOI:10.1038/s41586-022-04719-9),明确嗅觉感知可以通过激活对应功能神经环路的活动直接调控恶性胶质瘤发生。研究人员构建并系统分析了一个模拟成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作为细胞起源的原发胶质瘤小鼠遗传学模型。
    • 汪兆艳; 王倩; 杨印祥; 屈素清; 杨辉; 叶豆; 门倩倩; 刘畅; 栾佐
    • 摘要: 目的评价冷藏保存时间对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按照4×10^(7) mL^(-1)细胞浓度重悬于含有10 g/L人血清白蛋白的50 g/L葡萄糖保存介质中,置于2~8°C冷链运输箱中保存24 h、48 h、72 h,与新鲜制备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即冷藏保存0 h细胞)比较,评价冷藏保存时间对细胞活率、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免疫表型及分化能力的影响。将冷藏保存24 h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到脑白质损伤大鼠侧脑室内,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成髓鞘情况。结果与冷藏保存0 h细胞比较,冷藏保存24 h、48 h细胞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冷藏保存72 h细胞活率明显下降(P<0.05);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冷藏保存24 h和48 h细胞增殖能力与冷藏保存0 h的细胞比较无显著差异,冷藏保存72 h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体外迁移和分化结果显示,与冷藏保存0 h细胞比较,冷藏保存24 h的细胞迁移和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冷藏保存48 h和72 h,细胞迁移和分化能力显著下降。体内实验证实,冷藏保存24 h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产髓鞘碱性蛋白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含有10 g/L人血白蛋白的50 g/L葡萄糖保存介质中冷藏保存24 h,细胞活率、迁移和分化能力较好,因此,建议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制剂冷藏保存24 h内移植,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 摘要: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Stroop色词测验Stroop Color⁃Word Test(SCWT)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neurologic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NirAEs)神经炎性斑neuritic plaques(NPs)[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神经元胞质包涵体neuronal cytoplasmic inclusion(NCI)神经元核内包涵体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NII)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
    • 叶豆; 马雪霞; 管倩; 栾佐; 杨印祥; 汪兆艳; 王倩; 何滢; 姚瑞芹
    • 摘要: 背景: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是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缺乏人胎脑来源神经干细胞诱导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不同器皿中培养比较的研究.目的:观察不同细胞培养器皿(6孔板、24孔板和T25培养瓶)对人胎脑来源神经干细胞系诱导培养的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前-少突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6孔板、24孔板和T25培养瓶作为培养器皿培养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前-少突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对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特性进行鉴定,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依据细胞形态进行计数并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胞体呈圆形,双极突起呈串珠样结构;前-少突胶质细胞突起多于2极但不分叉;②与T25培养瓶、24孔板相比,6孔板中双极串珠样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比例最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次依次为T25培养瓶、24孔板;与T25培养瓶、6孔板相比,24孔板中前-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最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次依次为T25培养瓶、6孔板;③6孔板中培养的细胞渣滓少,形态、活力和长势比其他培养皿更佳;④从形态学角度分析,6孔板更适宜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生长,24孔板更适宜于前-少突胶质细胞的生长.
    • 管倩; 栾佐; 叶豆; 杨印祥; 汪兆艳; 王倩; 姚瑞芹
    • 摘要: 背景: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是治疗脑白质损伤的种子细胞,建立高效稳定的体外培养方法是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提.目的: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4批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从第2代体外传代培养至第7代,每次传代前在光学显微镜下拍200倍视野照片5张,根据细胞形态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为双极类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多极类细胞(晚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极上分叉类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3个类型,分别计算各类型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从而比较各个代数之间细胞形态有无差异.结果与结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从第2代传代至第7代过程中,包含双极类细胞、多极类细胞和极上分叉类细胞3种类型,其中以双极类细胞和多极类细胞为主,剩余可见少量极上分叉类细胞.各代细胞中的双极类细胞比例、多极类细胞比例及极上分叉类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细胞形态分类计数方法初步评估得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形态无变化.
    • 叶豆; 马雪霞; 管倩; 栾佐; 杨印祥; 汪兆艳; 王倩; 何滢; 姚瑞芹
    • 摘要: 背景: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是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缺乏人胎脑来源神经干细胞诱导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不同器皿中培养比较的研究。目的:观察不同细胞培养器皿(6孔板、24孔板和T25培养瓶)对人胎脑来源神经干细胞系诱导培养的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前-少突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6孔板、24孔板和T25培养瓶作为培养器皿培养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前-少突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对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特性进行鉴定,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依据细胞形态进行计数并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胞体呈圆形,双极突起呈串珠样结构;前-少突胶质细胞突起多于2极但不分叉;②与T25培养瓶、24孔板相比,6孔板中双极串珠样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比例最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次依次为T25培养瓶、24孔板;与T25培养瓶、6孔板相比,24孔板中前-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最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其次依次为T25培养瓶、6孔板;③6孔板中培养的细胞渣滓少,形态、活力和长势比其他培养皿更佳;④从形态学角度分析,6孔板更适宜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生长,24孔板更适宜于前-少突胶质细胞的生长。
    • 管倩; 栾佐; 叶豆; 杨印祥; 汪兆艳; 王倩; 姚瑞芹
    • 摘要: 背景: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是治疗脑白质损伤的种子细胞,建立高效稳定的体外培养方法是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提。目的: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4批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从第2代体外传代培养至第7代,每次传代前在光学显微镜下拍200倍视野照片5张,根据细胞形态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为双极类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多极类细胞(晚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极上分叉类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3个类型,分别计算各类型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从而比较各个代数之间细胞形态有无差异。结果与结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从第2代传代至第7代过程中,包含双极类细胞、多极类细胞和极上分叉类细胞3种类型,其中以双极类细胞和多极类细胞为主,剩余可见少量极上分叉类细胞。各代细胞中的双极类细胞比例、多极类细胞比例及极上分叉类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细胞形态分类计数方法初步评估得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形态无变化。
    • 付佩彩; 叶盛; 李志军; 骆翔; 喻志源
    • 摘要: 目的 研究钠-钾-氯共转运体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Bumetanide)对脊髓原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振摇及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脊髓原代OPCs,使用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干预.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及其NKCC1表达;E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蛋白p-p38,p-ERK,p-JNK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实验显示纯化培养的OPCs 95% 以上表达NG2+A2B5,且能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OPCs 100% 表达NKCC1.EdU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布美他尼干预6、12和24 h时,OPCs EdU阳性率增高[6 h:(9.00±0.39)%vs.(20.50±0.47)%,12 h:(10.33±0.33)%vs.(20.66±0.48)%,24 h:(11.30±0.34)%vs.(20.87±0.46)%,n=4,均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布美他尼干预6、12和24 h时,S期细胞比例增多[6 h:(10.57±0.48)%v s.(19.75±0.32)%,12 h:(10.38±0.54)%vs.(20.12±0.58)%,24 h:(10.53±0.55)%vs.(20.35±0.43)%,n=4,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布美他尼干预6、12和24 h时,p-p38表达上升,p-ERK表达下降(均P<0.01),p-JNK无明显差异.结论 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促进脊髓原代OPCs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38/MAPKs信号通路,下调ERK/MAPKs信号通路来实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