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47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文学教育、语文学刊、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等;审美想象的相关文献由49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捷、于涌、王浩等。

审美想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4 占比:51.8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447 占比:47.86%

总计:934篇

审美想象—发文趋势图

审美想象

-研究学者

  • 赵捷
  • 于涌
  • 王浩
  • 陈英
  • 刘新敖
  • 刘英
  • 卓莉莉
  • 周敏生
  • 孙建章
  • 张元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丹阳; 朴雨瑶
    • 摘要: 学生的语言素养主要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我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在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 马维林
    • 摘要: 学校中层角色定位的多方博弈,遮蔽了中层本体所应有的价值功能,从不同角度消解着中层的完整独立存在。中层角色的审美想象在于超越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从合目的性、主体间性、自组织性三个维度建立人与人相通的教育共同体,在共同体中理解个体的价值,并且充分彰显个体的主体性价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工作追求,树立价值自觉;形成以优化学校治理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彰显创新精神;建立以实现共同价值为目标的共同体,形成共同愿景,是学校中层角色进行审美建构的三条路径。
    • 刘萧阳
    • 摘要: 近年来,国家要求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力求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语文学科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分析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探寻插图蕴含的美育功能,有助于教师探究实施美育的有效方法。
    • 李燕妮
    • 摘要: 在徐小斌的《羽蛇》、《炼狱之花》、《蓝毗尼城》等小说中,“以虚拟实、借幻求真”的幻境频频出现。徐小斌小说中的幻境主要包括巫幻之境与梦幻之境两种类型,它以借此言彼的方式对社会症候、人性劣根、文化顽疾等予以讽喻,在“幻”与“真”的空间变形及虚实张力中,深化了读者对现实弊病及苦痛人生的认识。徐小斌小说中的幻境书写独具价值,它不仅以绮丽的审美想象拓宽了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使幻境书写成为由真实与神秘、世俗与宗教、智慧与诗情缠绕而成的叙事迷宫,而且以文学的虚构性使幻境成为探索未来世界形态的工具,并使幻境书写生发出丰富的生态预警价值。
    • 摘要: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22年2月刊发的《学校中层角色的审美想象与建构》一文,从学校中层角色定位的博弈关系、审美想象、建构路径三个方面,分别回应了压抑中层主体性、消解中层完整性、束缚中层创造性的根本问题与症结所在。文章针对复杂而不确定的学校运行要素,以浪漫的“想象”进行了重新定义,描绘了“共同体意识”下合规、合理、合宜的学校中层“合目的性、主体间性、自组织性”的画像。
    • 尹林
    • 摘要: 1978年前后,新中国文学期刊经历了第三次改名热潮。这次改名潮是“新时期”文学转向的一个重要表征。它昭示着“十年浩劫”后百废待兴的渴望,且与“十七年”文艺主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也深刻地体现了期刊办刊理念及审美想象的转折。此后,文学渐渐从“文艺”中独立出来,逐渐淡化工具性,洞悉“改革”难题,关注知识分子。文学界对于民族性的理解,也渐渐由利用民族形式转化为剖析民族伦理。在从动员功能慢慢到启蒙面向的转化之中,以文学期刊为主要媒介的“新时期”文学得以复苏并转型。
    • 沈秀莉
    • 摘要: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赋予作品以意境、人物情感等的艺术。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作品内容合理创设审美情境,来诠释作品艺术与情感意境,从而帮助学习者在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与表现作品。声乐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声乐技巧与作品的过程,也是一种创设审美情境、诠释作品情感与意境的审美思维的训练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学习效率。
    • 高华
    • 摘要: 语文教学志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重要一环,它指在语文活动中,学生感受、欣赏、评判、再现和创造美的语文能力及语文品质。学生可以借助阅读鉴赏优秀古典诗词作品、品味古诗词里的语言艺术进而感受文字里的丰富情感、激发自我审美想象、体悟思想要义之魅力、领悟生活人生之哲理,并逐步学会再现美和创造美,树立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形成基本而有无限潜力的审美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操和可贵的审美品位。
    • 李珊; 黄磊
    • 摘要: 光是电影艺术重要的创作工具之一。创作者可以利用光线的变化来呈现电影内蕴的细腻情感。与传统谍战题材类型片相比,电影《悬崖之上》挖掘及展现了谍战英雄们真实、复杂的人性,用“隐而不显”的叙事方式诠释了极简主义美学理念。本文从光影视角出发,对电影《悬崖之上》的构图设计与美学想象进行解读。由张艺谋执导,张译、于和伟、秦海璐等人主演的电影《悬崖之上》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为获取日本侵略者进行细菌实验的确凿证据。
    • 木小六
    • 摘要: 风雅中国,美丽的花朵是必不可少的点缀之物。中国人自古就爱花、护花,对千姿百态的花儿生出无限的审美想象。“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