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1830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思想政治课教学、高教探索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镜泊湖”会议3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分论坛等;学习收获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院、白华、惠良虹等。

学习收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1830 占比:99.71%

总计:92096篇

学习收获—发文趋势图

学习收获

-研究学者

  • 杨院
  • 白华
  • 惠良虹
  • 张洪亚
  • 惠晓萌
  • 李庆丰
  • 李雄鹰
  • 王媛
  • 罗文洁
  • 郭广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莉
    • 摘要: 与传统的教育数据挖掘(Data Mining)和学术分析(Academic Analytics)不同,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将教育数据的分析应用,从教育管理决策和学术评估转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和干预,即为教师改进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学生改善学习策略、路径提供可视化、可操作的分析和建议。近年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和教师从新视角、新模式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为目标,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而学习分析作为可以通过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轨迹,来发现学习规律,预测学习结果,进而了解学生学习策略和促进有效学习的技术和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 孟倩; 许晓东; 贾文秀
    • 摘要: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发展质量为载体反映高等教育质量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成为考察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变化评定模型,将学习性投入的五大可比指标进行整合编码,探讨院校环境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以及社会性人际互动与学生努力质量在院校环境支持对学生学习收获影响中的链式中介作用,以深入揭示院校环境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为高校改善院校环境支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生发展提供建议,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裴昌根; 罗凤霞
    • 摘要: 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对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探析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整体水平良好,但求真性维度发展滞后;批判性思维的求知欲和系统性对学习收获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投入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收获;学习投入在批判性思维与学习收获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根据结论,得到相关教育教学启示:加强求真精神培养,弥补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短板;激发求知欲,渗透系统性思维,最大化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收获;加强学习投入引导,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收获
    • 周志辉
    • 摘要: 以参加体验式红色教育的373名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文本分析的方法,调查体验式红色教育中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体验等方面的投入水平较高,且部分受学生背景特征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认知、情感态度与精神信仰、意志行为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了积极变化,学习投入各变量对学习收获有显著正向效应。建议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高校体验式红色教育体系;把握体验式红色教育的基本原则,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升华学生的学习收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
    • 方斌
    • 摘要: 用网络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河南省7所高职院校930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习收获的一般情况。通过差异比较、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发现: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收获的直接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收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职院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实现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融入;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支持作用,推动高职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实现;打造优质高职课程资源,提升学习满意度,体验多维度的学习收获
    • 谭良敏; 周碧蕾; 刘俊
    • 摘要: 旅游活动天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但旅游学术界对于教育旅游中的学习关注较晚,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视教育旅游活动中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收获的文献并不多。随着自上而下政策推动的研学旅行活动日益普及,自下而上旅游和教育行业跨界融合的持续深入,教育旅游中的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亟待加强。鉴于此,文章基于教育学的视角,从教育旅游中的学习内涵、学习机制、学习收获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了相关文献,总结出:(1)教育旅游中的学习是一种超出旅行活动本身,引发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2)研究者们主要从过程和情境/环境两个视角来解释教育旅游中的学习机制;(3)教育旅游中的学习收获可从认知、行为、情感3个维度进行衡量;(4)影响旅游中学习收获的因素主要有个体自身因素、旅游活动因素和旅游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文章提出关于教育旅游中的学习的研究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国内教育旅游中的学习相关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 尹合栋
    • 摘要: 通过修订的深度学习量表和NSSE-China 2012量表,从整体上描述统计深度学习与学习收获在性别、户籍所在地、年级等不同变量上的差异,并对深度学习与学习收获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深度学习和学习收获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户籍所在地、年级对深度学习和学习收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深度学习与学习收获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两者及其子维度均显著正相关;深度学习对学习收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预测力。建议:营造学习投入氛围、加大师生互动投入,从而增加深度学习投入;运用项目化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减小不同年级学生在深度学习投入上的差异;从深度学习的动机、投入、策略等方面多管齐下,着重提升学生“能力”收获感。
    • 孙冬梅; 王岚
    • 摘要: 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CSS)"问卷,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了生师互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对L大学1549份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学习收获、学习自主权、学习满意度、学习动力以及有效教学五个指标对于生师互动水平的影响程度递减。学习收获是影响生师互动水平的关键因素。这可能与现代大学生个性务实、功利取向等特点有关。因此,将课堂互动的关注点从有效教学转向学习收获,重新审视本科生在互动体验中的不同之处,强化本科生对于互动结果的内部归因,有利于提高大学课堂的生师互动水平。
    • 李利; 李慧
    • 摘要: 以通识课程质量评价为目的,探讨基于课程性质的质量评价工具的设计。通过基于学习体验的问卷,对S大学的通识课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收获的直接因素;教学质量与学习收获之间存在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学业任务可以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同时影响学习收获。据此提出改进通识课程质量的建议: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多途径提升学生有效的学习投入;正确处理学习方式转变与学业负担之间的关系,科学设计学业任务,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打造通识金课,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
    • 蒋琳
    • 摘要: 如何提升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需要转变理念,用真实的情境和任务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形成素养。一、巧用任务整体设计梳理与探究的任务本单元是对二年级下册整册教材学完后的梳理与探究,并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整合一个学期的学习收获。这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学会反思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