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51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1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349738篇;相关期刊300种,包括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食品安全导刊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第五届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中国糖尿病防治康复高峰论坛等;基因芯片技术的相关文献由1453位作者贡献,包括耿建祥、成军、刘妍等。

基因芯片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9738 占比:99.86%

总计:350245篇

基因芯片技术—发文趋势图

基因芯片技术

-研究学者

  • 耿建祥
  • 成军
  • 刘妍
  • 赵雪
  • 王宏景
  • 杨倩
  • 王建军
  • 夏林
  • 李瑶
  • 毛裕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洪诗然
    •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因芯片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属于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所产生的高新技术,在检测中不仅具备快速准确的特征,同时重复性较好,当前在食品检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先是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仅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 王周凡; 朱焰; 粟伟栋; 周颖; 朱灵; 裴红霞; 胡辉; 贺博
    • 摘要: 目的探讨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提取外泌体并进行外泌体源性miRNAs差异性的初步研究。方法用外泌体试剂盒提取AD患者组(n=20)及社区健康老年对照组(n=20)血清中外泌体,随机抽取2例AD患者及1例对照者血清外泌体,采用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出血清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所有血清标本中均能提取到外泌体,2例AD患者及1例对照者血清外泌体差异3倍以上的miRNAs共有39个,其中表达上调30个,表达下调9个,随机选取其中3个miRNAs,经PCR鉴定为:hsa-miR-4745-5p,hsa-miR-5100,hsa-miR-6085。结论利用RNA基因芯片技术可检测出AD患者血清外泌体中表达差异的miRNAs,为寻找AD的诊断及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候选基因及理论依据。
    • 李小芳; 胡克; 李洁明; 金文艳; 陈秋平; 周香城; 张小伟; 周嘉禾; 钟明琳; 李荔
    • 摘要: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正常组(PCOS-E)和子宫内膜病变组(PCOS-EH)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PCOS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的PCOS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PCOS-E和PCOS-EH。两组中各随机选取10例子宫内膜标本,利用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SAM)软件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ene Ontology(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建立基因表达谱。结果:基因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有表达意义的基因29871个,PCOS-EH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共810个,其中上调基因408个,下调基因402个。GO生物学过程富集类别128个,分子功能富集类别23个,细胞组成富集类别19个,发现多个基因功能簇的富集。共筛选出23条代谢通路的差异基因,涉及Wn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其中Wn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q-value=4.96E-05)具有显著差异。利用KEGG通路分析发现,Wnt信号通路中涉及8个基因,其中2个差异基因表达下调(SFRP1=-2.70、SFRP4=-4.55),6个差异基因表达上调(WIF1=11.88、DKK4=9.40、NKD1=8.93、WNT6=4.65、BAMBI=3.79、PRKCG=2.99),表达均显著差异。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基因表达谱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存在明显差异,累及Wnt信号传导通路,这些改变可能与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相关基因表达(产物)可作为早期预测的生物标记物。
    • 黄健中; 刘文东; 杨晓兰; 陈惠茹
    • 摘要: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关系。方法 自2019年7月-2020年7月202例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患者,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血TC、TG、HDL-C、LDL-C、CREA水平,并观察GRACE评分、ApoE基因并分型。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基因表型基因频率分布如下:E2/2型为0.99%,E2/3型为17.32%,E3/3型为67.33%,E2/4型为2.48%,E3/4型为10.89%,E4/4型为0.99%。故ApoE2表型37例,ApoE3表型141例,ApoE4表型24例。三组间的血TC、TG、LDL-C、HDL-C、CREA水平、BMI、性别、家族史,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病率等无显著性差异。在LDL-C水平上比较,E4组高于E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组间比较,E4与E2组相比,E4组分值高于E2组。随访6个月后,各组间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冠心病预后与ApoE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关系,对其检测在冠心病的防治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李达明; 吕星; 蒋传好; 胡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9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样本(痰、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细菌培养检测病原菌,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29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49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出55例阳性,临床敏感性为65.48%(55/84);细菌培养检出50例阳性,临床敏感性为64.00%(32/50)。未发生肺部感染的141例患者中,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出112例阴性,临床特异性为54.37%(112/206);细菌培养检出123例阴性,临床特异性为51.25%(123/240)。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2,P<0.01)。结论与传统细菌培养相比,基因芯片技术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 冯钰斌; 胡爽; 李兰兰; 徐小玲; 张梅菊; 彭晓清; 陈飞虎
    • 摘要: 目的 为了探究新型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分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ATPR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然后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处理后的细胞进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分析.结果 与ATRA组比较,有775个lncRNA和904个mRNA在ATPR组被筛选出,且顺式调控基因分析了一些关键lncRNA的染色体定位.反式分析结果表明相关转录因子能调节lncRNA的表达.结论 lncRNA在ATPR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尹超
    • 摘要: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因芯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性不断提升,在食品检测领域对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力度也逐渐提高,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原料构成检测等均可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在检测效率高、结果精准和可一次性进行大规模检测等优势引领下,基因芯片技术为解决人们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张羽; 马爱进; 高利芬; 彭海; 贾英民; 孙宝国
    • 摘要: 微生物作为全世界分布最广且拥有量最多的生物资源,应用领域广泛,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往虽已有众多微生物研究,但限于技术方法无法深入展开,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主要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测定、核酸杂交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梳理了现有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依赖于实验室环境,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准确性不足,缺乏相应的微生物数据库.为促进我国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建议,要继续加强对各鉴定技术的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资源鉴定平台,完善微生物资源数据库等.
    • 李灿伟
    • 摘要: 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受到污染物成分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毒性检测灵敏度降低,为此提出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生态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研究.采集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物样品,分别建立基因芯片技术急性毒性检测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慢性毒性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和计算生态环境污染物的物化指标并进行实验测试,通过拟合整理生态环境污染物样品浓缩倍数与抑制率的关系数据,分析生态环境污染物毒性与有机物含量的关系,实现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生态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
    • 刘玮
    • 摘要: 随着未来战场上生物战暴发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现状,以分子生物学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微流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及下一代测序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对未来生物战相关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进行剖析,为我军对生物战相关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疫提供方法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