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脂肪酶
固定化脂肪酶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8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030842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加工过程、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中国·上海第四届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专题学术论坛、第十一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等;固定化脂肪酶的相关文献由889位作者贡献,包括谭天伟、郑妍、万灵书等。
固定化脂肪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30842篇
占比:99.98%
总计:1031030篇
固定化脂肪酶
-研究学者
- 谭天伟
- 郑妍
- 万灵书
- 徐志康
- 杨立荣
- 吴文忠
- 杜伟
- 邓利
- 陈必强
- 黄小军
- 刘德华
- 刘涛
- 宋少芳
- 张云
- 杨博
- 王永华
- 王芳
- 胡云峰
- 薛屏
- 余旭亚
- 单良
- 吕鹏梅
- 孙爱君
- 杨大苹
- 洪永德
- 游金坤
- 王兴国
- 王卫飞
- 谢文磊
- 辛本荣
- 邓涛
- 金青哲
- 于殿宇
- 刘元法
- 吴坚平
- 常杰
- 徐刚
- 徐珊
- 李任强
- 李萌萌
- 杨江科
- 王卫刚
- 蒋建新
- 高静
- 黄健花
- 严祥辉
- 伏萃翠
- 刘光斌
- 刘姝娜
- 刘苑秋
-
-
李楷原;
刘翠;
邓雅姗;
薛晓;
许慧;
王繁业
-
-
摘要:
基于固定化T.laibacchii脂肪酶催化2-甲基-1,4-苯醌与正丁胺的Michael加成反应建立了酶促制备丝裂霉素类似物2-甲基-3-正丁胺酰-1-氢-4-醌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该反应在柠檬酸缓冲溶液(pH值为7.0)中进行,最终产率可达98%.该文提出了修正的有序双双和随机双双机理,采用King-Altman方法得到相关微分方程组以表示即时反应速率.通过联合解微分方程和最优化方法确定动力学模型参数,使用ode45程序解微分方程组,并运用Fmincon软件计算动力学常数.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1.25%,且偏差服从关于y=0的轴对称分布.当固定化酶粒径为0.5 mm、搅拌转速为200 rpm时可以忽略内外扩散限制.该文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为固定化酶固有动力学模型.
-
-
木太里普·吐逊;
刘艺;
李志辉;
尹辉;
麦合苏木·艾克木
-
-
摘要:
目的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葫芦籽油合成脂肪酸乙酯工艺.方法 将葫芦籽油与乙醇(EtOH)作为原料,通过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的催化作用,完成脂肪酸乙酯(FAEE)的合成.采用单因素试验与RSM(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葫芦籽油脂肪酸乙酯的最佳合成工艺.结果 单因素试验表明醇油摩尔比、Lipozyme TL IM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与时间依次为4:1、30%、50°C与1 d时,脂肪酸乙酯转化率最高.响应面法优选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4:1、Lipo-zyme TL IM质量分数为35%,以及反应时间与温度各为26 h、50°C时,通过3次试验检验最优条件下的合成工艺,脂肪酸乙酯转化率达到了(85.74%±0.43%),与预测值相差1.05%.葫芦籽油脂肪酸乙酯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含量为73.55%,其中亚油酸乙酯的含量达58.483%.结论 本工艺操作简单可行,适用于葫芦籽油脂肪酸乙酯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洪郑;
史立文;
钟凯;
裴壮壮;
方灵丹;
洪玉倩;
黄晴
-
-
摘要:
单硬脂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stearate,MG)是一种重要的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酶催化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反应条件温和,可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副产物的产生,提高单甘酯的收率和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氢化油和甘油为原料,以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甘油解法,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时主要影响因素:脂肪酶选择、物料摩尔比、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时,最佳合成条件及粗酯中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含量.
-
-
汪淑珍
-
-
摘要:
采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选择性合成6,6 '-O-海藻糖脂肪酸二酯.在叔丁醇-吡啶(11∶9,V/V)混合溶剂中,通过海藻糖和不同碳链长度(C6~C18)的脂肪酸乙烯酯发生酯交换反应实现,海藻糖和脂肪酸乙烯酯物质的量比为1∶4.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分析产物的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发泡性能和热稳定性,同时用噻唑蓝法分析该系列海藻糖脂肪酸二酯的细胞毒性.结果 表明:结构鉴定其为海藻糖脂肪酸二酯,产物得率为43%~75%;海藻糖癸酸二酯和海藻糖月桂酸二酯具有较好的发泡性能(起泡性分别为101.00%和142.67%,泡沫稳定性(80 min内)分别为40%~60%和50%~70%),海藻糖油酸二酯热稳定性最佳(温度达到350°C时剩余质量仍为60.58%);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海藻糖油酸二酯安全、低毒.研究结果为开发食品领域高附加值的新型糖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提供了新方向.
-
-
郭会
-
-
摘要:
以环氧氯丙烷-D5为起始原料,经水解反应得到3-氯-1,2-丙二醇-D5,然后和棕榈酰氯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下得到稳定同位素标记的3-氯-1,2-丙二醇棕榈酸二酯-D5.以消耗的环氧氯丙烷-D5计算,3-氯-1,2-丙二醇棕榈酸二酯-D5的总产率为52.4%.产品结构、纯度和氘同位素丰度经核磁共振波谱(NMR)、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等仪器表征确定,3-氯-1,2-丙二醇棕榈酸二酯-D5的色谱纯度和氘同位素丰度均高于99.0%.该化合物可以作为稳定同位素内标试剂,用于油脂中3-氯-1,2-丙二醇棕榈酸二酯的含量检测.
-
-
-
-
孟祥河;
杨奇波;
肖丹;
夏朝盛;
樊律廷;
宋丽丽;
吴家胜
-
-
摘要:
为实现功能性脂肪酸——金松酸(SCA)的高值化利用,本实验以香榧籽油为原料,富集SCA并用于酯交换反应生产1,3-甘油二酯.温度55°C,醇油比0.25∶1,碱催化木榧籽油醇解2h,乙脂转化率可达97.8%.得到的混合脂肪酸乙酯进一步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SCA.结果 发现,随着脂脲比增加SCA回收率增加但纯度逐渐降低.当脂脲比为0.3,0.35时,SCA乙酯的纯度分别为73.0%,63.9%,回收率为43.0%,87.1%.不同脂肪酶无溶剂体系中催化SCA乙酯、甘油酯交换反应研究表明,Lipozyme RM IM的位置选择性较佳、1,3-DAG产率最高.当乙酯/甘油摩尔比2∶1、酶添加量5%、60 °C下反应24 h,1,3-DAG的产率为55.5%,其中SCA含量接近60%.化学-酶法两步催化制备富含金松酸的功能性1,3-DAG是可行的.
-
-
李德鹏;
李惠玲;
王志勇
-
-
摘要:
采用固定化T.laibacchii脂肪酶催化一锅三步法制备聚ε-己内酯(PCL).所得最优聚ε-己内酯产率为96.5%,平均摩尔质量为2912 g/mol.首先,采用脂肪酶催化乙酸乙酯(EtOAc)与尿素过氧化氢(UHP)的反应,生成乙酸;然后,采用原位反应生成的过氧乙酸,将环己酮以非酶方式酯化为ε-己内酯(CL),同时,反应生成的乙酸与UHP反应生成过氧乙酸;最后,CL经酶催化开环聚合,原位生成聚ε-己内酯.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进行了实验设计和优化,建立了聚ε-己内酯产率模型,其相关系数R2为0.9997.反应中生成的乙酸与UHP反应生成过氧乙酸,有效减少了UHP用量,进而降低了UHP浓度,减弱了UHP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加快了反应速度.经RSM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脂肪酶用量23.55 mg,反应温度59.4°C,UHP/环己酮的摩尔比1.31.聚ε-己内酯高产率的原因有:采用交联固定化脂肪酶;在步骤3中添加脂肪酶;将UHP初始浓度由2.50 mol/L降至1.63 mol/L.
-
-
-
Wang Xiu-mei;
汪秀妹;
Li Dao-ming;
李道明;
Yang Bo;
杨博;
Wang Yong-hua;
王永华
- 《第五届全国酶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将固定化脂肪酶MAS1应用于催化甘油与n-3PUFA的酯化反应和n-3PUFA乙酯的甘油解反应合成富含n-3PUFA的甘油三酯,并与相同条件下Novozym435的催化效果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酯化反应中,固定化脂肪酶MAS1催化获得的酯化率和TAG含量分别达到99.31%和92.26%,其催化效果高于Novozym435(82.16%酯化率和47.26%TAG).在甘油解反应中,相对于Novozym435(54.8%乙酯转化率和29.6%TAG),固定化脂肪酶MAS1催化获得乙酯转化率和TAG含量更高,分别为82%和73.9%.这两种酶催化的两种反应合成的TAG中的脂肪酸组成均分别类似于相应的底物.这些结果说明固定化脂肪酶MAS1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油脂改性的生物催化剂.
-
-
-
LU Yuxia;
鲁玉侠;
LI Xiangli;
李香莉;
YANG Jiayou;
杨家友;
LU Liumei;
卢六美
- 《2015中国·上海第四届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专题学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探索以无水奶油为脂肪酸来源,在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奶油与3-甲硫基丙醇反应制备新型含硫醋化合物,并探索反应过程中醇解率、酶催化选择性的变化规律,为无水奶油在食品风味方面深加工,及以大宗天然原料为风味前体来源,进行酶催化合成新型风味化合物提供思路。rn 结果显示:酶解前8h,脂肪酸对短链(C4~C14)脂肪酸选择性优势明显,随着反应的进行,对短链脂肪酸选择性逐渐变小;当反应温度为50°C,脂肪酶添加量为5wt%,3-甲硫基丙醇与无水奶油摩尔比3∶1,反应时间为8h时,产物中含硫酯的浓度分别为:丁酸(3-甲硫基)丙酯29.75mg/mL、己酸(3-甲硫基)丙酯15.32mg/mL、辛酸(3-甲硫基)丙酯7.22mg/mL、癸酸(3-甲硫基)丙酯21.32mg/mL、十二酸(3-甲硫基)丙酯26.64mg/mL、十四酸(3-甲硫基)丙酯77.62mg/mL,总转化率为71.16%.
-
-
-
-
王勇;
李明;
李磊;
孙周平;
洪丰;
丛芳;
姜元荣
- 《中国粮油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利用固定化脂肪酶435进行酯化反应降低稻米油酸价的方法和工艺.考察了反应时间,酶添加量,甘油分散粒径,滴加有机溶剂,充加氮气,水分含量以及加水方式这7个因素对酯化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大于2h,加酶量为大于0.5%,甘油添加粒径为小于1mm,含水量为0.5%-6%时,可显著提升酯化效率;同时,滴加有机溶剂、充加氮气、三种加水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效率.
-
-
潘馨馨;
张新芝;
陈必强;
谭天伟
- 《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2010年
-
摘要:
本研究采用固定化脂肪酶Candida.99-125(实验室自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考察了底物用量、酶量、温度、溶剂种类、底物浓度、硅胶量,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1,酶量:底物量=4:1(质量比),异辛烷量:底物量=58:1(mL:g),最适温度为45°C,硅胶量:底物量=3.3:1,反应24h 达到平衡.以0.1g 植物甾醇、0.071g 油酸、0.684g 固定化脂肪酶、0.565g 硅胶和10ml 异辛烷组成的反应系统在45°C条件下反应24h,酯化率可达92.3%,固定化酶连续反应11批后酯化率仍能达到88.6%以上.
-
-
刘文慧;
陈必强;
谭天伟;
邓利;
王芳
- 《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实验室自制的以织物为载体的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sp.99-125),来催化蓖麻油酸与多羟基醇的聚合反应,成功合成出了网状聚酯.自制的固定化酶的价格远远比市售商品酶便宜,催化效率高,易于分离,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实验中采用红外光谱和凝胶色谱法(GPC)对聚酯进行了表征;并且优化了聚合时间、温度、摩尔比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最适的反应条件下,成功获得了可以用于润滑油基础油的聚酯产品,其分子量为2000 Da~5000 Da.
-
-
蒋建新;
王卫刚;
吴 昱;
蒲志鹏;
朱莉伟
- 《第十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研究了Novozym435和Lipozyme TLIM混合脂肪酶催化香叶树籽油制备生物柴油,2种酶按1:3质量比混合使用时,既可提高反应转化率,又可降低酶的使用成本。应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固定化酶催化香叶树籽生物柴油的最优工艺参数,采用叔丁醇作为反应体系的溶剂,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8.5°C、甲醇与油摩尔比4:1、叔丁醇与油体积比1:1.5、酶用量为油质量的4%,此时反应转化率达90.09%。分析表明香叶树籽油的甘油三酯主要由短链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生物柴油中原油的甘油三酯已完全转变成脂肪酸甲酯。
-
-
- 《第七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采用亚临界R134a作为固定化脂肪酶Nonozym435催化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合成的反应介质,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甘油酯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酶用量、底物摩尔比、初始水分是影响酯化率的显著因素.通过对转化率的拟合模型响应面分析,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在亚临界R134a体系中,体系压力4MPa,温度40°C反应时间3.59小时,酶量:底物量的3.44%,底物摩尔比:4.55:1(甘油/游离脂肪酸,W/W),初始水分0.81ml;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酯化率的预测值为78.89%,试验值为84.06%.试验值与预测值的相符性很好,RSM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