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润滑油

润滑油

润滑油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3142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46篇、会议论文979篇、专利文献227720篇;相关期刊2048种,包括设备管理与维修、国际石油经济、石油商技等; 相关会议448种,包括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5)暨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2012大连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2011年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等;润滑油的相关文献由32872位作者贡献,包括段庆华、张群敏、许华平等。

润滑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46 占比:3.85%

会议论文>

论文:979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227720 占比:95.74%

总计:237845篇

润滑油—发文趋势图

润滑油

-研究学者

  • 段庆华
  • 张群敏
  • 许华平
  • 武志强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鹏
  • 孙世桦
  • 王硕
  • 张辉
  • 郭庆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钟龙风
    • 摘要: 对煤化工企业用油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润滑油使用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采用的油品种类多、油品性能等级偏高、油品使用经济性偏低。提出总体上按照“油品种类最少化、设备润滑更优化、用油成本更低化”开展油品选型优化的思路,并介绍油品选型优化结果及产生的效益。开展油品选型优化,可使煤化工企业油品年使用成本下降,另外还能减少现场加错油的情况,提高设备润滑可靠性。
    • 包成龙; 马晓婧
    • 摘要: 本文分析汽车节能技术对润滑油和添加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企业节能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推进汽车节能降耗。本文简要概述了汽车节能技术,就汽车节能技术对润滑油及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徐东华; 吴悦明; 王永祥; 苏一丹
    • 摘要: 为有效降低轴向游隙内外圈运动摩擦力,增强自润滑关节轴承旋转及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伯努利方程的轴向游隙润滑油流量计算方法。根据自润滑关节轴承构造机理,分析温度对轴向游隙影响,按照轴承真实工作温度、旋转速率和装配应力,推算出恰当初始游隙,确保轴承在工况下的最优游隙内部管路状态;考虑润滑油在游隙管路内的沿程损耗和局部损耗,凭借伯努利方程与流能量守恒定律,分别推导润滑油流动阻力与流动压力,求解定常管路内油量,创建润滑油流量计算二次线性函数,完成润滑油流量计算。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实际补偿效果好,润滑油流量计算速率快,流量输出偏差结果较小,对自润滑关节轴承轴向游隙的设计与应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白忠祥; 何金学; 张慧佳; 张安贵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制备聚α-烯烃过程中不同催化体系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聚α-烯烃的优良的理化性能和合成工艺,总结概括了AlCl_(3)催化剂、BF_(3)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离子液体催化剂的优缺点,并对聚α-烯烃润滑油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郝星; 祁海军; 冯桃宁; 王蓉; 韦清宜
    • 摘要: 随着天然气管道离心压缩机组运行时间的增加,其润滑油系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漏油现象,并且许多漏点不容易处理。如MAN机组润滑油箱上各阀门、管路连接法兰漏油,驱动同步电机与压缩机轴承座渗油,国产沈鼓机组振动和温度探头仪表线缆漏油,RR机组联轴器护罩顶部油雾分离器分离效果差导致漏油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践验证,通过4种方法处理了MAN机组、国产沈鼓机组、RR机组现场普遍存在且难以根治的漏油问题,为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管理人员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持及问题处理方法。
    • 陶树豪
    • 摘要: 本文概括了各种基于现代分析技术的润滑油定量分析方法及手段,阐述了各种检测手段(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方法、原子光谱检测方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等)对润滑油分析的研究进展及检测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基于铝靶为基底的LIBS检测技术在增强信号、提高检测限的优势。对基于LIBS技术在润滑油的快速、准确检测上进行了展望,为润滑油金属分析工作提供了参考。
    • 李典基; 顾建利
    • 摘要: 立式轴流泵同步电机润滑油冷却主要是通过小水泵抽取自然水源冷却,水源有河道水或者井水等,分析了电机运行时原润滑油冷却工艺存在的水质不能满足要求引起的安全隐患,提出了2种解决对策,即采用冷水机组循环水冷却润滑油技术和油冷机组直接冷却润滑油技术,这2种技术都能很好地解决原润滑油冷却工艺存在的缺陷,方案二作为一种新技术较方案一具有投资省、系统简单、性能可靠、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王英平; 袁金光; 苏万陶
    • 摘要: 润滑油添加剂是一种或者几种化合物的构成,应用润滑油添加剂可以改善润滑油中已有的一些特性,或者产生某种新的特性,以让润滑油更加好用。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非常多,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抗氧化剂、抗摩剂、清净剂、极压添加剂、泡沫抑制剂、防腐防锈剂等,广泛应用在内燃机和工业上,来提高润滑油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对其应用发展做出了展望。
    • 韩嘉宝; 曹勃
    • 摘要: 随着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升级及高档润滑油市场需求的攀升,加氢法正在逐步取代“老三套”工艺,用于生产APIⅡ、Ⅲ类基础油。聚α-烯烃合成油(PAO)作为APIⅣ类基础油发展迅速。高档润滑油生产工艺技术开发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加氢预处理-异构脱蜡-加氢补充精制工艺、PAO加氢工艺等成为生产高档润滑油的主要方法。综述了用于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催化剂和加氢工艺的发展,介绍了加氢法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现有技术及前景展望。
    • 贾秀璨; 罗勇; 王晓坡
    • 摘要: 本文分析了R600a/角鲨烷和DME/角鲨烷工质对在单效和压缩辅助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热力学性能。利用NRTL模型关联了两种工质对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分析了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和压缩机压比对循环性能系数(COP)、[火用]效率和循环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600a工质对的性能更优。相比于单效循环,压缩辅助循环性能明显更高。在蒸发温度为278.15 K时,两种循环的COP和[火用]效率均随发生温度升高存在峰值;在发生温度为363.15 K时,两工质对的COP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加,而[火用]效率存在峰值。随发生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升高,R600a和DME工质对的COP最高可达0.675和0.655。DME工质对的性能随压缩机压比的增加不断增大,而R600a工质对在压比为1.5时性能最优。随着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和压比的升高,循环倍率不断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