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遗传学、教育、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58442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工程院第77场工程科技论坛·2008水产科技论坛、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等;同源染色体的相关文献由49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浩、魏威、张佳佳等。
同源染色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8442篇
占比:99.93%
总计:558854篇
同源染色体
-研究学者
- 吴浩
- 魏威
- 张佳佳
- 张卓鹏
- 刘晓艳
- 刘松
- 卢龙斗
- 周苹
- 夏献平
- 姜万录
- 姜玉华
- 孙立宏
- 孟梦
- 崔慧林
- 张聚鸟
- 徐娇
- 李朝汉
- 李鸿业
- 王大明
- 王永洪
- 白光华
- 蒋沂蒙
- 贾星柳
- 郭世平
- 郭睿
- A·A·利维
- Boxer L.A.
- Buckley D.
- Cheng-Xin FU
- C·梅拉梅德-巴萨多
- DU Jia
- Da-Ming ZHANG
- De-Yuan HONG
- Ditzel N.
- El-Danasouri I.
- Hui-Sheng DENG
- I.M.Tasma
- Just W.
- LIU Yang
- MOU Zhen-bo
- PeldmaM
- SharpPJ
- Stein S.
- Sterzik K.
- S·菲勒-哈尤特
- XU Ge-feng
- ZHANG Yu-yong
- 丁灵丽
- 丘淑玲
- 严春
-
-
-
刘松
-
-
摘要:
通过设疑和图片演示,将理性思维和直观显示融合在一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突破减数分裂的重难点,并将零星散乱的知识点通过同源染色体这个概念统一起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邵江樵
-
-
摘要: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复制后的染色体经过着丝粒分裂,相同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形成含有与母细胞一样染色体组成的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相互分离,结果形成的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DNA复制差错会导致基因突变;而染色体行为的异常会引起染色体畸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使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产生重组.如图1所示.
-
-
汪梅
-
-
摘要:
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教学为例,通过设置情境、概念重建、问题引导、拓展辨析4个学习途径,深度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系统中进化与适应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稳态与平衡相协调的生命观念。
-
-
祝远超;
张清平;
陈琼
-
-
摘要:
近年来,非等位基因位置的判断类试题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众所周知,非等位基因既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还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如何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来判断非等位基因的位置呢?
-
-
王美霞
-
-
摘要:
通过建立模型解决生物学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数学模型在经典遗传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研究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时,随着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的变化,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种类比例以及其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也会变化。笔者通过棋盘格构建数学模型,发现了其中共性的规律,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1.双杂合子AaBb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1.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
-
-
张卓鹏
-
-
摘要:
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稳定的改变,最终导致表型的稳定差异。表观遗传不仅是当下科学研究的热点,而且目前已经走进了高中生物学新教材。蜜蜂蜂王与工蜂分化发育过程中,雌幼虫蜂王浆的喂食与否,决定了其发育命运的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表型差异。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蜜蜂的表观遗传与DNA甲基化密切相关,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
-
-
XU Ge-feng;
徐革锋;
LIU Yang;
刘洋;
MOU Zhen-bo;
牟振波;
ZHANG Yu-yong;
张玉勇;
DU Jia;
杜佳
- 《中国工程院第77场工程科技论坛·2008水产科技论坛》
| 2008年
-
摘要: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是我国名贵的鲑科冷水性鱼类,在东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但对于该鱼的染色体演化及遗传学研究仍未见报道,尤其在染色体进化方面.本研究对来自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流域的细鳞鱼进行了同源染色体制备和观察,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不同流域的细鳞鱼进行了染色体遗传多态性分析,以求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细鳞鱼染色体数目、核型分类、细胞核DNA含量以及不同流域细鳞鱼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不同流域细鳞鱼染色体的演化过程,并为确定其进化地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实验结果及与相关研究比较发现,牡丹江、乌苏里江和鸭绿江的细鳞鱼均属二倍体鱼类,染色体核型为A型分类,属于四倍体起源,染色体呈平行进化模式.3个流域细鳞鱼的2n=90,NF为108~120,其细胞核DNA绝对含量的消光值为256~3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