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比
分离比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22437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机械、仪表工业、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22428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江苏预防医学等;
分离比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伟、李伟等。
分离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4289篇
占比:99.96%
总计:224373篇
分离比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伟
- 李伟
- 张伟
- 张磊
- 王磊
- 刘伟
- 张涛
- 张勇
- 李强
- 王涛
- 李军
- 王勇
- 张军
- 刘洋
- 陈勇
- 李勇
- 王强
- 王鹏
- 张健
- 张鹏
- 王飞
- 刘军
- 王军
- 王刚
- 杨勇
- 李刚
- 李鹏
- 李明
- 张强
- 张杰
- 刘勇
- 杨萍
- 梁辉
- 张斌
- 陈志雄
- 王斌
- 陈伟
- 周永潮
- 周嘉欣
- 李伟明
- 吴建龙
- 张超
- 谭锦荣
- 刘鹏
- 周友开
- 梁美芳
- 梁美莹
- 梁舒欣
- 王峰
-
-
施心悦
-
-
摘要: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伴性遗传的特点及相关实验设计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从学生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有:(1)没有充分认识伴性遗传的本质,不清楚伴性遗传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2)只知道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不同,但没有认识到这些不同出现的真正原因。
-
-
-
-
杜启峰;
于妍;
杜宝国;
张文蔚;
陈贻华;
蒋廷云;
张建龙
-
-
摘要: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genetic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ipolar disorder.Methods Investigate the family of 209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217 controls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The case-control family study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proportion of bipolar disorder in the two groups.Study the family aggregation of bipolar dis-order and calculate the heritability and separation ratio to analyze its genetic pat-tern.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first-degree relativ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6.78%,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2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The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the BD proband had a heri-tability of 85.2% and a separation ratio of 0.167.Conclusion BD has obvious family aggregation ,and its genetic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探讨遗传因素在双相障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调查209例双相障碍患者及217例对照者的家系,了解其一级亲属患病情况,采取病例对照家系研究方法比较两组亲属双相障碍的患病比例,研究双相障碍的家庭聚集性并计算遗传度和分离比,进而分析其遗传方式.结果 研究组一级亲属的患病比例为16 .78%,对照组为2 .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双相障碍先证者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5 .2%、分离比为0 .167 .结论 双相障碍存在明显家族聚集性,其发病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
-
-
-
郑美妹
-
-
摘要:
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在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时,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高考生物试题中,为评价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对遗传定律的考查,侧重点之一是F2的表现型及比例在各种变式情景下的特殊分离比,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可对遗传定律中特殊分离比的题型进行归类与分析,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
-
柴永宏;
高敏;
焦玉壮;
张敬军
-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家族聚集性脑血管病的概念.方法 收集130例确诊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患者(LAA组)和13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另选择26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依据一级和二级家系亲属中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分为LAA对照组(130例)和脑出血对照组(130例).采用病例对照及遗传流行病学家系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LAA组亲属的LAA患病率为5.77%,LAA对照组亲属为2.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脑出血组亲属脑出血患病率为6.75%,脑出血对照组亲属为2.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LAA组配偶LAA患病率为4.62%,LAA对照组配偶LAA患病率为2.3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出血组配偶脑出血患病率为2.31%,脑出血对照组配偶脑出血患病率为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LAA组一级和二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44.94%和18.81%;脑出血组一级和二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51.00%和38.75%.结论 LAA和脑出血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是导致家族聚集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
-
何通彦;
马彩霞
-
-
摘要: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的设置,存在实验准备工作量大,学生操作易出错,彩球易丢失等不足,难以保证雌雄配子产生的随机性.文中从教学实践出发,对该实验进行了相关改进,克服了以上不足,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
-
何通彦1;
马彩霞1
-
-
摘要: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的设置,存在实验准备工作量大,学生操作易出错,彩球易丟失等不足,难以保证雌雄配子产生的随机性。文中从教学实践出发,对该实验进行了相关改进,克服了以上不足,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