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度

遗传度

遗传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体育、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1314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遗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江西省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十一次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议、第二届全国生育健康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等;遗传度的相关文献由938位作者贡献,包括逄增昌、吕筠、汪韶洁等。

遗传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9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314 占比:99.79%

总计:151638篇

遗传度—发文趋势图

遗传度

-研究学者

  • 逄增昌
  • 吕筠
  • 汪韶洁
  • 季成叶
  • 曹卫华
  • 李立明
  • 余灿清
  • 李涛
  • 蒙华庆
  • 李玉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其丽木格; 鄂勇; 乌云达来; 李玉玲
    • 摘要: 为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双生子儿童体型相关指标的相对效应,初步了解多巴胺D3受体基因(dopamine D3 receptor,DRD 3)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其发育的影响,对160对4?12岁双生子儿童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测量,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从口腔拭子中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技术对DRD3基因4个SNP位点进行检测;运用MX软件拟合最佳结构方程模型,估算各指标遗传度;运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各指标与DRD3基因SNP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各指标拟合的最佳结构方程模型均为ACE,校正年龄后,除女生臀围(学龄前22%,学龄70%)外,其余各指标遗传度均为学龄前期(男生身高92%、体重93%、BMI 92%、腰围86%、臀围86%、WHR 71%,女生身高92%、体重90%、BMI 92%、腰围86%、WHR 51%)不同程度高于学龄期(男生身高73%、体重70%、BMI 64%、腰围54%、臀围70%、WHR 43%,女生身高73%、体重47%、BMI 61%、腰围27%、WHR 43%);学龄前期体重、臀围及WHR,学龄期体重、BMI、腰围等指标遗传度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2)体重分别与rs167771、rs226082存在相关(P<0.05),身高与rs324029存在相关(P<0.05),腰围与rs167771存在相关(P<0.05),臀围与rs 226082存在相关(P<0.01),WHR 分别与rs 324029、rs 167771、rs 226082存在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体型发育均有影响,但遗传效应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和性别差异;DRD3基因rs324029、rs167771、rs226082与双生子儿童体型发育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 李茂婷; 张梦妮; 职心乐; 朱红; 张欣; 谢娟
    •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双生子BMI遗传度.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双生子BMI遗传度的研究.采用现况调查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Stata 16.0软件对结局指标(遗传度,95%CI)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和局部加权回归法拟合遗传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10篇,共纳入79个双生子BMI遗传度独立估计值.Meta分析显示,BMI遗传度合并值为0.69(95%CI:0.65~0.71),男性合并值(0.68,95%CI:0.65~0.70)低于女性合并值(o.70,95%CI:0.68~0.72);儿童青少年时期的BMI遗传度(0.72,95%CI:0.68~0.76)比成年时高(0.68,95%CI:0.66~0.70);≤18岁的双生子BMI遗传度性别间的差异更大,男性(0.68,95%CI:0.61~0.76)低于女性(0.75,95%CI:0.69~0.81).遗传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儿童时期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至18岁左右达到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加缓慢下降.结论 BMI遗传度受人口特征影响,特别是年龄和性别.鉴于女性青少年时期BMI遗传度估计值较高,应给予更多关注,把握健康干预的切入点.
    • 史浩楠; 王婷婷; 刘晓静; 姚健; 杨歌; 袁娟
    • 摘要: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状况,探讨遗传因素对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为近视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2月对乌鲁木齐市11所学校的55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筛查,利用Falconer法计算近视的一级亲属近视遗传度.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310份,共有1631名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占比37.8%.轻度、中度、高度近视者占比分别为4.7%、13.4%、19.7%;女生整体近视率高于男生(42.9%vs 33.0%);汉族整体近视率高于其他民族(48.1%vs 27.5%);高中年级整体近视率最高,为64.4%.遗传度计算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的遗传度最高,为84.10%;汉族近视遗传度高于其他民族(84.10%vs 35.94%).结论 有近视家族史的中小学生更易发生近视,应给予重点关注,尽早预防.
    • 王中王; 蔡宁; 宋荣维; 张夏芸; 陈晓; 郑亦慧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成年双生子体型特征的调查,研究环境及遗传因素对超重或肥胖的影响,为成人肥胖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以124对成年双生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通过组内相关系数法计算研究对象BMI、腰围(WC)、腰高比(WHtR)的遗传度,从而分析成年双生子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年双生子身高、体重、BMI、WC、WHtR的平均遗传度分别为92.86%、76.47%、40.79%、68.97%、36.84%.已婚者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危险性是非在婚者的2.216倍;男性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240倍;男性、已婚者发生WHtR超标的OR值分别为2.570和1.839.结论 成年双生子的身高、体重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BMI指数、WHtR受环境影响较大;成年双生子的超重或肥胖与婚姻、性别等因素有关,已婚者比非在婚者更容易发生超重或肥胖,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
    • 郑鸿尘; 周筠; 高文静; 余灿清; 吕筠; 吴小玲; 黄小明; 曹卫华; 严延生; 吴涛; 李立明; 薛恩慈; 王雪珩; 陈曦; 王斯悦; 黄辉; 江锦; 叶莺; 黄春兰
    • 摘要: 目的:基于福建省南靖县土楼地区大家系,探索静息心率和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单表型遗传度和双表型遗传度.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土楼地区塔下村、曲江村、南欧村募集的张姓居民及其亲属,以及草坂村、图美村、背岭村募集的陈姓居民及其亲属.研究共纳入了来自452个大家系的1 563名研究对象.家系关系确定依据为家系信息登记及家谱.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连续性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采用易患性-阈值模型估计二分类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结果:家系重建纳入了1个七代家系,2个五代家系,23个四代家系,186个三代家系和240个二代家系.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7.2岁,男性占39.4%.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9.2%、10.0%、45.2%.单表型遗传度估计显示,静息心率遗传度为0.263(95% CI:0.120~0.407),高血压遗传度为0.404(95% CI:0.135~0.673),血脂异常遗传度为0.799(95% CI:0.590 ~1).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遗传度分别为0.379、0.306、0.393、0.452、0.568、0.852、0.387.双表型遗传度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存在表型相关性.双表型遗传度显示,静息心率与血糖(遗传相关性0.485,95% CI:0.120 ~1,P<0.05)和糖尿病(遗传相关性0.795,95%CI:0.181 ~0.788,P<0.05)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结论:静息心率是一个可遗传性状,其与常见慢性病及其相关指标存在相关性.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值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提示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
    • 史晓薇; 吕爱莉; 王森; 吕敏; 岳婕
    • 摘要: 目的分析西安市30~36月龄幼儿肥胖遗传度,探讨4个与体重指数相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在幼儿肥胖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市随机抽样的4个社区的30~36月龄幼儿1637例为研究对象,对幼儿行体格测评,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用Falconer回归法计算幼儿肥胖的遗传度。共收集到297例行血生化检查幼儿的静脉血样本,其中肥胖/超重儿140例(肥胖/超重组),正常体重儿157例(正常体重组)。应用MassARRAY RS1000分型技术对CDKAL1基因rs2206734、KLF9基因rs11142387、PCSK1基因rs261967和GP2基因rs12597579位点进行检测,比较肥胖/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幼儿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进一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性、隐性遗传模型效益。结果1637例幼儿中,肥胖双亲的遗传度为83%±8%,源于母亲的遗传度为86%±11%,略高于源于父亲的78%±12%。rs2206734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rs261967位点基因型分布在肥胖/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幼儿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rs2206734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肥胖的风险低于纯合子CC个体(OR=0.24,P<0.0125);rs261967纯合子GG个体肥胖的风险显著高于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OR=4.11,P<0.0125)。结论遗传因素在幼儿肥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DKAL1基因rs2206734和PCSK1基因rs261967位点SNPs和西安市30~36月龄幼儿肥胖易感性相关。
    • 甘凤夏; 汪华; 吴先萍; 江国虹; 王晓节; 王滨有; 畅征; Ralf Kuja-Halkola; 曹卫华; 李立明; 高文静; 吕筠; 余灿清; 王胜锋; 逄增昌; 丛黎明; 董忠; 吴凡
    • 摘要: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ritability of diabetes among the Chinese twin adults.Methods A total of 10 253 same-sex twin pairs aged 25 years and older,were selected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Twin Registry (CNTR) program.Heritability of diabetes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Results After adjusted for age and gender,the overall heritability rates of diabetes were 0.41 (0.15-0.75),0.83 (0.72-0.91) and 0.34 (0.04-0.73) in the <45 and ≥45 years twin pairs,respectively.After adjusted for age,rates of heritability appeared as 0.37 (0.05-0.78) and 0.88 (0.79-0.94) in men and women,respectively.Conclusions Diabetes is affected by both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genetic effect of diabetes seemed stronger on female than that on male twins but was dying down along with ageing.%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双生子人群的糖尿病遗传度.方法 利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9省市的10 253对同性别双生子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的相关信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计算糖尿病的遗传度.结果 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糖尿病的遗传度为0.41(0.15 ~0.7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45和≥45岁组的遗传度分别为0.83(0.72 ~ 0.91)和0.34(0.04 ~0.73),男、女性的遗传度分别为0.37(0.05 ~ 0.78)和0.88(0.79~0.94).结论 糖尿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女性双生子糖尿病的遗传效应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遗传效应越小.
    • 杜启峰; 于妍; 杜宝国; 张文蔚; 陈贻华; 蒋廷云; 张建龙
    • 摘要: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genetic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ipolar disorder.Methods Investigate the family of 209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217 controls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The case-control family study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proportion of bipolar disorder in the two groups.Study the family aggregation of bipolar dis-order and calculate the heritability and separation ratio to analyze its genetic pat-tern.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first-degree relativ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6.78%,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2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The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the BD proband had a heri-tability of 85.2% and a separation ratio of 0.167.Conclusion BD has obvious family aggregation ,and its genetic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探讨遗传因素在双相障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调查209例双相障碍患者及217例对照者的家系,了解其一级亲属患病情况,采取病例对照家系研究方法比较两组亲属双相障碍的患病比例,研究双相障碍的家庭聚集性并计算遗传度和分离比,进而分析其遗传方式.结果 研究组一级亲属的患病比例为16 .78%,对照组为2 .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双相障碍先证者一级亲属遗传度为85 .2%、分离比为0 .167 .结论 双相障碍存在明显家族聚集性,其发病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