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史学思想

史学思想

史学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9篇,主要集中在史学理论、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5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3240篇;相关期刊456种,包括船山学刊、浙江学刊、安徽史学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历史·史学·社会"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等;史学思想的相关文献由87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怀祺、王记录、夏祖恩等。

史学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5 占比:23.54%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56%

专利文献>

论文:3240 占比:75.90%

总计:4269篇

史学思想—发文趋势图

史学思想

-研究学者

  • 吴怀祺
  • 王记录
  • 夏祖恩
  • 郑先兴
  • 瞿林东
  • 陶懋炳
  • 庞天佑
  • 鲁涛
  • 代继华
  • 张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雨晴; 郝敬; 蔡景; 司如月
    • 摘要: 《史记》《汉书》虽然都为吕后作传,但是班固受制于时代背景和自己的史学思想,与司马迁在吕后形象刻画上有着叙述体系、语体风格等差异。《汉书》将吕后的政绩与个人事迹分开叙述,呈现多面性的人物形象。《汉书·高后纪》通过对吕后称制天下八年间政绩的记载,成功呈现出一位贤明执政者形象,同时,在《外戚传上》等其他传记中刻画了一个具有隐忍、残暴、知恩图报等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给予了吕后较为客观的历史定位。
    • 孔维劲
    • 摘要: 丘濬著《世史正纲》直接目的在于指斥元王朝的正统地位,为明政权的合法性提供法理上的依据。其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史德及史识的治史观、重“夷夏之防”的正统观、重君臣大义的名教观、重“以史资治”的垂训观四个方面。丘氏是理学化社会政治理论的践行者,其史学思想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义理化史学倾向与厚古薄今的“法先王”意识。
    • 刘泠然; 杨艳秋
    • 摘要: 李大钊在阐述其史学思想的论著中,多次提及了历史学与文学、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关系。基于唯物辩证法,李大钊在对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的论述中,说明了历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李大钊不是就历史学而论历史学,而是将其置于近代科学的学科体系之中,这种用整体观点看待学术的思维,对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周文玖
    • 摘要: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开风气的史学家,史学贡献和学术影响举世公认。他的重要史学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山东肇域记》《历代宅京记》《求古录》《金石文字记》等。其史学特色是强调史学的经世功能,提出"引古筹今""鉴往训今"的史学价值论,并对如何撰史提出自己的见解。顾炎武的史学思想突出地表现为对历史盛衰的思考,他通过总结历史,认为"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主张应顺势进行社会变革。
    • 汪若冰
    • 摘要: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数学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史学方面独树一帜,是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性人物。西方古典史学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根基,为后来的西方史学研究提供了参考。理性精神、人文主义、文化史观、以史为鉴、世界史观构成了伏尔泰古典史学思想的文化观。
    • 李传印; 韩艳娇
    • 摘要: 丘濬通过撰写《世史正纲》评史论史,阐明并宣扬他的历史观念。他仿效朱熹《通鉴纲目》和吕祖谦《大事纪》撰写的这部编年体通史,分辨华夷,倡扬纲常名教。在该书自序中,丘濬明确表示《世史正纲》以《春秋》大义为指导,既直述史事,又彰显善恶褒贬,以史载道,以史明道。从《世史正纲·序》可以看出,在史学道德性和史学客观性的选择中,丘濬明显偏向《春秋》经学一方《,世史正纲》是他宣扬经学义理的工具,他本人也是经学的忠实守望者。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开始经史分途,这只是学科分野和文献分类上的经史相别异路,在思想意识上,史学一如继往地依经附圣。
    • 于汭生
    • 摘要: 吴玉章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所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史学思想。对吴玉章的史学思想进行梳理,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吴玉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开展历史研究,这主要体现为他坚持人民立场,注重考察社会物质基础。其二,吴玉章注重发挥历史研究经世致用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为他主张围绕现实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倡导开展历史教育以培育民族自尊心。其三,吴玉章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他主张对历史进行分期,提出在历史研究中要抓住中国革命的关键性问题,主张坚持历史主义评判原则。
    • 张迪
    • 摘要: 司马迁与司马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大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无法湮没的名著。《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长于历史人物;《资治通鉴》的体例是编年体,以记载政事为主。二者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因《史记》在前,《资治通鉴》在后,司马光在编写过程中,难免要以《史记》为参考,因此在记载史事方面,《资治通鉴》有很多是同于《史记》的,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也比较一致。
    • 屈畅
    • 摘要: 萧子显的史学思想来源复杂。与同时期的史书相比,《南齐书》中所记载的神异事件较少,多是出于佛教因果报应思想,而非当时的鬼神思想。受儒家名教思想的影响,萧子显一方面注重记载礼制改革和杜绝淫祀之事,另一方面极力回护其祖父、父亲,隐去了齐明帝萧鸾的一些生平事迹,着重言其残杀同宗之事。玄学思想在《南齐书》的人物品评中仍有体现,但在历史评论中已不甚明显。萧子显的历史评论好用典、多对句,随事发议,体现出强烈的致用精神,但对历史思维方面涉及不多。
    • 郭海涛
    • 摘要: 范晔所撰《后汉书》是中国传统正史中的名著。在传统史学体例沿革史上,他独创的《皇后纪》不仅对《史记》《汉书》等前史成果有所借鉴,更对马班建立的编纂体例有所革新。《皇后纪》以创新的形式与内容的内外统一,昭示着范晔史学的“正统”观和古今贯通思想。而范晔以《皇后纪》代替传统《外戚传》,更突出了范晔史学中“以文传意”的创新意识。范晔撰述的动机与缘由,则显示了他“正一代得失”的历史撰述旨趣。范晔在“因事命篇”的指导思想下,以秦汉以来的史事为论据,将自己以史为鉴、辨明是非等诸多细意蕴藏在《皇后纪》中,展示出范书的强烈现实关怀与历史责任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