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金
罗斯金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6703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人民论坛、美术观察、艺术百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等;罗斯金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书焕、操磊、殷企平等。
罗斯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703篇
占比:99.78%
总计:56830篇
罗斯金
-研究学者
- 陈书焕
- 操磊
- 殷企平
- 约翰·罗斯金
- 蒲海丰
- 李兰兰
- 王柯平
- 许瑾瑜
- 郑立君
- 陈姗姗
- 魏怡
- 黄晨钊
- R.W.Roskens
- 丁宁
- 丰子恺
- 亦鉴
- 仓生荣
- 何世原(译)
- 何云波
- 刘岩
- 刘晓
- 刘水
- 刘涛
- 刘重德
- 刘钦伟
- 刘雅琼
- 刘须明
- 南治国(译)
- 吴刚
- 周岐才
- 周正
- 唐剑锋
- 喜军
- 孙心愉
- 孙晓昕
- 孙锋(摄影)
- 宋建华
- 宸光
- 山岚
- 张国庆
- 张定浩
- 张敏
- 张文海
- 彭俊豪(译)
- 彭建明
- 徐恒醇
- 徐易1
- 徐江昊
- 徐洵
- 徐炜
-
-
孙心愉
-
-
摘要:
本文基于建筑评论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展开分析,以“伦理”一词指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道德准则,从建筑宗教伦理、匠人劳动伦理、建筑的“记忆”与“顺从”三个方面阐述、分析罗斯金美学思想。研究认为,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自觉维护是罗斯金艺术成就的力量源泉;建筑育人、型塑文化认同亦是其孜孜以求的艺术目标。罗斯金所处的时代,正值英国迈入工业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而当下中国亦迈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将这二者进行对照分析并思考,既是应对传统文化流失、坚定文化传承的精神需要,也是赋能当下非遗传承、走向传统文化复兴的现实要求。
-
-
刘涛
-
-
摘要:
罗斯金是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奠基人和精神领袖,对艺术设计与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其论著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罗斯金肯定自然事物本身生命力的美,认为艺术表现自然有助于增强其审美价值和美育作用,重视艺术家的能动性和情感表达,强调艺术的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罗斯金从其所处的社会现状出发,对机器大生产给人和艺术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为减轻人的痛苦和使艺术脱离困境,他反对艺术的机器生产和机制饰品,认为机器的模仿和批量生产是毫无生命力的,提倡由人创造的艺术,并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使人获得健康高尚的灵魂和幸福快乐的人生。
-
-
-
陈书焕
-
-
摘要:
作为19世纪英国乃至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批评家之一,罗斯金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有着专门的关注和考察,并以其特有的文风和叙述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布克哈特之外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另一种图景。在罗斯金这里,艺术批评,尤其以建筑艺术和人类生活的直接相关性为代表,呈现为一种“视觉性”历史视域,在人性理解体系中有着根本的重要性。在罗斯金描述的历史图景中,威尼斯的石头作为思想中心,文艺复兴之后风景艺术的兴起伴随着现代性焦虑,与历史意识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沟通表达关联起来。这是一种批评的历史观,为当下艺术史理论研究开放了新的探讨空间。
-
-
英约翰·罗斯金;
石琪琪(译);
毕延英(译)
-
-
摘要:
在西方艺术史论、艺术批评,甚至艺术设计领域,惠斯勒(原告)与罗斯金(被告)之间的诉讼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篇译文包括该诉讼案的文书总结和罗斯金本人对判决的正面回应,其中罗斯金的回应在当时并未公开发表,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还未曾发现有人关注到此文。译文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英国艺术批评中的道德批评与艺术自律、艺术品的劳动-经济价值理念、艺术生产与艺术创造,等等。对前拉斐尔主义、唯美主义、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黄晨钊
-
-
摘要:
本篇文章以十九世纪的英国画家威廉·透纳的绘画作品为分析对象,探讨透纳绘画所展现的视觉真实问题,引用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对其的评价来解释其绘画中的视觉真实的美学品质,引用十九世纪的相关艺术批评来讨论透纳绘画中的视觉真实所受的争议.
-
-
黄晨钊
-
-
摘要:
本篇文章以十九世纪的英国画家威廉·透纳的绘画作品为分析对象,探讨透纳绘画所展现的视觉真实问题,引用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对其的评价来解释其绘画中的视觉真实的美学品质,引用十九世纪的相关艺术批评来讨论透纳绘画中的视觉真实所受的争议。
-
-
栾懿
-
-
摘要:
《威尼斯的石头》概述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于1851-1853年分别出版了《威尼斯的石头》的三卷本(图1:The Stones of Venice),他详细地考察了威尼斯的建筑,描述了超过八十座教堂,主要讨论了拜占庭时期、哥特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建筑,并对威尼斯的城市历史进行概括。此书第一卷销量惨淡,但在缓慢的起,步之后,它便对英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哥特复兴式建筑逐渐取代了古典复兴式建筑,成为英国建筑的新风格。罗斯金的建筑理论吸引了许多年轻的建筑师,他们普遍认为在罗斯金的新学说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方向。
-
-
陈书焕
-
-
摘要:
本文尝试考察罗斯金风景艺术研究中的史学思想蕴含,这在当下对19世纪的历史研究和艺术史研究中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但却有着持续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罗斯金以绘画性的"看"为基础的批评历史观,有助于我们"重新发现"他作为历史思想家的重要性.在罗斯金关于风景画与思想的历史,以及风景画家与历史学家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一种新的历史和历史学家观念的现代酝酿,尽管也许是不自觉的,但这进一步推进了我们对思想史作为一种人性理解事业的批评性考察.
-
-
-
陈书焕
-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十九世纪风景美学的革新蕴含着新的历史意识的增长,罗斯金从风景画的"看"进入史学思想关于人性和历史的讨论,以及相关的对历史表现的新关注.在罗斯金"如画的"思想中,有着对历史性理解的特定阐释及其表达.他对法国革命的"看"之理解,可被视为基于视觉的美学关注对史学思想本身的渗透和开放.该历史表达作为一种审美批评的进路,也是和当时英国文化,尤其是艺术批评领域特定的反启蒙理想相关联的.在对法国革命当时的身体体验和后来的想象性历史经验中,"如画的"坚持一种常识的想象力和对人性柔和的触动,是当下个体运用其日常生活信念对对法国革命所带来的激烈动荡的一种直接反应,内在含有对历史过去和现实关怀的积极沟通,并以此作为人的个体性持存的一种实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