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1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社会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3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24篇;相关期刊760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学理论、中国行政管理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八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历史·史学·社会"学术研讨会等;实证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29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翔宇、童敏、孙小金等。

实证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3 占比:83.1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1.25%

专利文献>

论文:224 占比:15.61%

总计:1435篇

实证主义—发文趋势图

实证主义

-研究学者

  • 李翔宇
  • 童敏
  • 孙小金
  • 张伟
  • 朱红文
  • 程晋宽
  • 贾林祥
  • 郭振宗
  • 丁大海
  • 严由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向玉琼
    • 摘要: 政策分析范式是一种政策建构框架,随着社会历史情境变化而变迁。实证主义政策分析范式在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后受到后实证主义范式的影响,但政策分析中理性设计的特征并未被削弱,实证主义范式的根基并未动摇。风险社会的到来从根本上质疑了实证主义政策分析范式,推动了第三种政策分析范式的生成,那就是行动主义范式。行动主义政策分析范式否定了划界式的分析式政策分析,融合了民主与科学两大主题,综合技术理性与经验知识,强调问题情境与即时行动,重塑制度与行动的关系。总体上说,行动主义从横向知识体系与纵向政策流程两方面对实证主义范式做出批判式发展,主张在合作行动中开展政策分析应对风险社会。
    • 夏宁满
    • 摘要: 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研究范式是形成常规科学的要素,是学术共同体必须遵守的理论体系,任何一门学科成为科学之前都要经过新旧范式之间的竞争和调整并逐渐走向成熟。受库恩范式理论启发,社会学家Guba&Lincoln依据学术共同体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回答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范式划分为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四种研究范式。上述理论既为研究范式的解构提供了有力的分析依据,又为透视研究范式的重构提供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四十年来教育语言学研究的考察,认为教育语言学在经历从前范式科学(与应用语言学竞争而建立起范式)到常规科学(既有范式发生动摇)再到新常规科学的连续变化过程中,其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赖以运作的理论体系均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的、质的区别性特征。据此,教育语言学研究可以相应地解构为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等四种研究范式。而从重构的观点看,单一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涵盖教育语言学的全部属性和知识全貌,因而从单一研究范式向多元研究范式过渡将成为未来教育语言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另外,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只有主动融入我国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因地制宜,才能促进其自我成长,进而实现本土化。
    • 章亮亮
    • 摘要: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终于要统一成为‘人学’”是朱光潜晚年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针对美学研究提出的著名论断。“人学”并非独立于朱光潜的思想体系,而是厚植于“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初生、发展、成熟的始终,并相应地呈现出隐现—开显—迸发的阶段性样态。以“人学”为美学发展的最高范导,朱光潜触摸到新近诞生的神经美学的身影,辩证地评价美学固有的自然科学化研究路径,从而纠正了自然科学所倚重的实证主义自身存在的种种诟病,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机统一的最终实现继而构建走向自然主义的中国当代美学厘定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 王晴锋
    • 摘要: 涂尔干的社会学是戈夫曼的重要思想来源,两者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戈夫曼基本上采取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尽管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证主义者。涂尔干对戈夫曼的影响最明显地体现在后者将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视作一种仪式,这种世俗仪式观主要源自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戈夫曼还通过不同的维度探讨互动系统的道德性,诸如运作共识、自我及其神圣性、无关联性原则以及个体的自我救赎等,这些都表明戈夫曼的社会学充满人文与道德情怀。涂尔干主要探讨规范性的制度秩序,而戈夫曼探讨的是面对面的互动秩序,他们在不同层面回答了"秩序何以可能"这一经典社会学问题。倘若涂尔干是为社会学学科立法,那么戈夫曼则是为面对面互动领域立法。
    • 彭瑾; 李娜; 郭申阳
    • 摘要: 社会工作科学化的关键性问题是研究方法。对经济学领域有关数理经济学的争论进行了回顾,结合中美社会工作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了定量研究推动社会工作科学化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依循实证研究的传统,使用经验数据检验理论假设;二是吸收邻近学科的最新方法;三是解决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中最紧迫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此外,从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发展“问题理论”、在干预项目测试中使用倾向值分析、使用元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更加严格地使用定量方法四个方面讨论了部分具体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应用。
    • 巩见刚; 王海龙
    • 摘要: 过去的十多年里,国内管理学界对学术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这主要表现为其未对什么是实践以及有效指导实践进行理论探讨。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实践以及有效指导实践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并由此出发对国内管理学难以有效指导实践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出路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研究认为单一的科学化定位是国内管理学脱离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概念和理论并不足以应对“目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以及“知行分离”等问题。而实践智慧却与有效实践之间有着更加本质性的联系,能够有效地解决“目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以及“知行分离”等问题。因此国内管理学需要在已有的科学化范式之外建立面向实践智慧的新型学术范式。
    • 王苍龙
    • 摘要: 量化统计与社会学的关系,是当前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争论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意在引入英国社会学,期待为该议题的讨论提供新的视角。通过评论《英国社会学史:新研究与再评估》一书,本文指出,英国社会学在历史上形成了鲜明的低估量化统计的文化并延续至今,这与以量化实证为特色的美国社会学截然不同。本文梳理了英国社会学与量化统计方法相分离的两条线索:一是英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统计学技术长期未在学术社会学中得到承认和使用;二是英国社会学自身的“通识学科”定位加深了与统计学传统的隔阂。了解英国社会学历史特别是其长期存在的轻视量化统计方法的智识品性,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具有启发意义。
    • 蔡震洋
    • 摘要: 美育实践受阻,原因众说纷纭,可能的突破路径是厘清美育主要适用于他者教育还是自我教育的形式问题。马克思人学、康德人学、马丁·布伯-潘知常人学理论综合指明,人在现象界的功利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时属于人的社会化,关注形而下的现实关怀,主要以他者教育形式完成;人在超验界的意义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时属于人的个性化,关注形而上的终极关怀,主要以自我教育形式完成。美育适用何种形式,取决于所要规避的误区及所要复归的本然使命。当前,他者(教育)对自我(教育)的僭越造成美育实证主义、虚无主义的异化问题,表征为以艺术知识技能训练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困境和以情感美育论、审美愉悦论、生活泛审美化美育论为代表的虚无主义困境。美育的复归应承领后实践美学观,基于审美形而上学,引导人借由审美体验进入审美意象,进而与人类真善美的永恒价值共在,建立意义意向性,最终超克实证与虚无困境,实现个性化与终极关怀。美育在功能目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方面的特性表明,其主要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美育法、审美实证方法论问题是关切美育实践命运的重要研究方向。
    • 张珐
    • 摘要: 文章综合论述教育评估的历史发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并对教育评估领域的关联性和使用范式的方法论进行了总结探讨.具体为三个部分:教育研究和评估的历史发展,教育研究和评估中可用的范例和方法论,结合笔者个人经历简述研究者或教育者在教育评估中的角色.
    • 肖云逸
    • 摘要: 胡塞尔认为超验的现象学是一种纯粹意识内的存在,是哲学家理解了最初起源作用的主体。虽然强调纯粹内在,但是并不意味着抛弃外在的客观,而是从客观回到认知的主体中去。理性是一种全面的理性,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肯定,也应给予人生的意义,最终指向人生的完满性。说到底,这依旧是一种回归人性,关于人的复归。理性的片面化即会导致抛弃意识的实证主义与忽视外在世界的心理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