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作模式

动作模式

动作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体育、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8858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资本市场、田径、健与美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等;动作模式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军、吴键、周龙峰等。

动作模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8858 占比:99.74%

总计:79064篇

动作模式—发文趋势图

动作模式

-研究学者

  • 尹军
  • 吴键
  • 周龙峰
  • 冯茹
  • 山田大辅
  • 崔运坤
  • 张英波
  • 扆铮
  • 李少新
  • 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辰; 冯茹; 周志鹏; 万祥林; 曲峰
    • 摘要: 背景:护膝常被跑步爱好者用于预防和治疗髌股关节痛,但其所起到的干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目的:确定护膝对不同性别髌股关节痛跑步爱好者跑步时主观痛感、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11名男性和9名女性髌股关节痛跑步爱好者作为受试者,通过目测类比量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受试者在有、无穿戴髌骨稳定型护膝跑步时的主观痛感、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研究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科学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021H.参与试验的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 与结论:①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有护膝时跑步的目测类比量表得分小于无护膝时(P<0.01);②女性受试者在有护膝时跑步缓冲期的最大膝屈角度小于无护膝时(P<0.01),但男性在有、无护膝时跑步缓冲期的最大膝屈角度未出现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有护膝时跑步缓冲期的最大髋内收角度小于无护膝时(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在有护膝时跑步缓冲期的膝外展(P<0.01)和外旋力矩峰值(P<0.01)大于无护膝时;③结果说明,护膝降低了男性和女性髌股关节痛跑步爱好者跑步时的主观痛感;减小了女性跑步时的最大膝屈角度和髋内收角度,以及男性跑步时的最大髋内收角度,护膝对下肢运动学特征的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增大了男性和女性跑步时的膝外展和外旋力矩峰值,护膝可能引起膝关节负荷增大.
    • 刘钰; 张栋; 陈聪航; 郭丞; 曹春梅
    • 摘要: 探讨北欧两项运动员运动功能特征对跳台滑雪专项技术的影响,以期为设计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率提供参考。以中国6名北欧两项国家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其身体形态、功能性动作、平衡性、关节活动度、肌力以及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跳台滑雪动作姿态和成绩,分析运动功能和肌力参数与成绩的相关性,总结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1)我国优秀北欧两项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运动功能具有较大个体差异,躯干稳定性和肩关节灵活性较差,髋关节内旋角度、伸髋肌力左右侧差异较大,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肌力普遍较好。2)与跳台滑雪运动表现和稳定性具有正相关性的因素为年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肌力、直线弓箭步、肩关节灵活性、下肢Y-平衡后内侧伸出距离、髋屈伸和内旋活动度;具有负相关性的因素为FMS总分、躯干俯卧撑、躯干旋转稳定性、髋内外旋肌力。3)结合跳台滑雪动作姿态分析发现,良好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肌力可以增加起跳飞行过程中提压板技术的流畅稳定性,使运动员更容易在空中飞行时重心前移,有更小的身体与雪板夹角;髋外旋肌力过大容易导致蹬伸动作过紧和空中飞行时身体与雪板夹角增大。结论:长期专项训练会导致北欧两项运动员出现运动功能对称性、稳定性和关节活动度下降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跳台滑雪的起跳和空中飞行技术。建议以跳台滑雪技术特征为依据,设计更科学合理的功能性训练动作,加强关节活动度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
    • 杨辰; 万祥林; 冯茹; 周志鹏; 曲峰
    • 摘要: 目的:对比髌股关节痛业余跑者在有痛和无痛2种状态下跑步和落地起跳缓冲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确定膝痛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筛查选取15名男性和10名女性髌股关节痛业余跑者作为受试者并完成研究。每名受试者分别在有痛和无痛2种状态下完成生物力学测试,膝痛的诱发与消除通过改变跑量完成。采集所有受试者在跑步和落地起跳时的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用混合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疼痛状态与性别对跑步和落地起跳缓冲期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男性和女性髌股关节痛业余跑者在有痛状态下跑步(P=0.001)和落地起跳(P=0.011)缓冲期的最大膝外展角度小于无痛状态。男性和女性髌股关节痛业余跑者在有痛状态下落地起跳缓冲期的膝伸力矩峰值(P=0.003)和髌股关节应力峰值(P=0.001)小于无痛状态。结论:膝痛会降低男性和女性髌股关节痛业余跑者在跑步和落地起跳缓冲期的最大膝外展角度,以及落地起跳缓冲期的膝伸力矩峰值和髌股关节应力峰值。膝痛代偿性地降低了髌股关节负荷,可能属于一种保护机制。
    • 张佳欣
    • 摘要: 目的 对黑龙江省大学生FMS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黑龙江省3所高校233名大学生FMS功能筛查测试的总评分及各单项成绩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测试学生总分为16.262±1.798,男生为16.959±1.649,女n生为15.765±1.733;关节周围小肌肉群力量薄弱,易造成动作不稳定;左右对称能力发展不均,上下肢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弱。结论 其应注重柔韧、力量、平衡、关节小肌肉群的左右对称性练习,以提高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
    • 扆铮; 姚鑫桐; 王姣姣
    •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体能练习对高中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日趋凸显,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如何在居家隔离、校内制动等情形下,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能练习动作是高中体育教师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动作模式的视角出发,提出高中生体能练习动作设计参考变量,以期在微观解决具体实践问题过程中,为宏观解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体能模块的实践教学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沙海军; 李丹; 董奎
    • 摘要: 本文通过对速度爆发力中发力姿势的模式构建与程序设计的研究,从动作模式的构建到主要姿势的分化、识别、评估、以及进阶效率的优化设计。从而对运动员有效姿势的探索中,以垂直发力姿势为基础,以直线发力姿势的速度为进阶,以侧向发力姿势的敏捷为标志将力量、速度、爆发力等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模式进行深度剖析,达到稳态到启动加速到重置模式的运动转化,以使运动员建立运动自信心与具体体能核心力量、速度、敏捷等综合运动素质的提高,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提高运动技能的高度自动化的展现,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也能减少运动损伤发生。
    • 王汉阳; 宋智梁; 高志强; 艾丽皮拉木·吐尔逊江
    • 摘要: FMS功能性动作筛查是以人体运动科学为基础,是自己创造独特的动作模式评分系统,并广泛运用于大众健身领域,是由七个测试动作组成:过头深蹲、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肩部柔韧性、主动直膝抬腿、躯干稳定性、转动稳定性。通过FMS测试对健身者的实力应用中,判断出身体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达到预测和预防损伤的目的。
    • 耿瑨; 杜鑫程
    • 摘要: 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过程中,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竞技领域内,正确的动作模式逐渐引起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但在大众人群的日常健身中,人们对于正确动作模式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大众人群日常出现的运动损伤多是由于动作不正确导致的,而引起动作不正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足。因此,拥有合理的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该研究专门通过人体动作模式视角下的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训练为运动员和大众人群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不同人群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提高大众人群的健康水平,加快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进程。
    • 涂俊彪; 于溪; 陈熙平
    • 摘要: 近年来,探寻新的动作训练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探索提高训练水平和促进动作科学化的又一重要战略任务。在动作模式科学化探索的进程中,教练员应该从项目的技能素质特征、战术控制能力素质特征、心理恢复能力素质特征等方面入手进行专项动作模式分析。动作模式训练优化可以被视为在综合训练或集中探求某种运动时的一种本质特征。该文以动作模式的本质特征,教练员对运动模式认识上的误区,训练科学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加强交叉学科对竞赛的指导与监控为主要研究点,分析取得最好运动成绩的动作技能本质特征的概论理解,同时提出重新认识该运动项目所对应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智能学等相关运动科学关系,旨在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更加合理完成各种动作,为广大教练员提出建议。
    • 张丰刚; 李少新; 马立军; 吴键
    • 摘要: 一、站姿动作模式游戏的理论基础与分类思路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新陈代谢旺盛,但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可以使幼儿在得到身体锻炼,在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同时健全人格。为更贴近教学实际应用,根据幼儿园的小班(3〜4岁)、中班(4〜5岁)和大班(5-6岁)的年龄和游戏的难易程度将游戏等级划分为初级游戏、中级游戏、高级游戏3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