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冷起动

冷起动

冷起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3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0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96941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车用发动机、国外内燃机、内燃机工程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中国内燃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基础件分会联合学术年会等;冷起动的相关文献由14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理光、邓宝清、王建昕等。

冷起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0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6941 占比:99.53%

总计:97394篇

冷起动—发文趋势图

冷起动

-研究学者

  • 李理光
  • 邓宝清
  • 王建昕
  • 宫长明
  • 栗工
  • 纪常伟
  • 苏岩
  • 刘志敏
  • 肖建华
  • 徐溥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达; 杨聪; 金钝; 冷浩浩
    • 摘要: 为完成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贯彻落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机动车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研究表明轻型车冷起动排放变差,而重型柴油车冷起动油耗和排放鲜有研究。本文选取三辆重型柴油车,利用底盘测功机及全流稀释定容取样系统(CVS),在冷起动状态下对样车连续开展C-WTVC工况(China-World Transient Vehicle Cycle,中国重型商用车辆瞬态循环),测试油耗及排放,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型柴油车冷起动NO_(x)、CO和PN排放变差,油耗提高,CO_(2)排放变化较小,THC排放规律不明显;冷却液温度对冷起动油耗排放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冷起动NO_(x)排放与样车质量有一定相关性,与排量相关性明显;PN排放与样车排量有一定相关性,与样车质量无明显相关性;油耗和CO排放与样车质量、排量均不相关。
    • 何永辉; 胡春明; 刘娜; 张振东; 苏思源
    • 摘要: 以自主开发的低压空气辅助直喷航空煤油发动机为平台,开展了冷起动燃烧特性试验.基于油、气顺序喷射和同步喷射策略分别探究了油、气喷射间隔时间和喷气截止时刻对燃烧的影响;设计并验证了基于过量空气系数的动态油量控制策略对冷起动过程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油、气喷射间隔时间的延长,平均最高燃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3 ms时具有最好的燃烧性能;喷气截止时刻为压缩上止点前180°CA附近,有利于可燃混合气制备,缸内燃烧稳定;油、气同步喷射策略较油、气顺序喷射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冷起动过程的燃烧稳定性;应用基于过量空气系数的动态油量控制策略,有利于过量空气系数的平稳过渡,燃烧稳定性和平均指示压力均有所提升.
    • 黎一锴; 彭靖; 史中杰; 檀丽宏; 李耀宗
    • 摘要: 为保证柴油机在低温与高原环境下能够顺利启动,基于热力学理论与柴油机试验,提出一种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柴油机最小压缩比设计方法。通过光学测试确定柴油喷雾自燃的临界着火温度,获得临界着火温度关于喷雾背景密度的拟合关系式;通过整机倒拖试验得到柴油机压缩终了状态随转速的变化关系;结合光学诊断和整机倒拖试验,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柴油机最小压缩比与环境温度、海拔高度间的数学关系。试验结果与理论研究表明:随着环境密度的增加,柴油喷雾的临界着火温度先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稳定在700 K左右;随转速的增加,压缩冲程缸内漏气量的减少导致缸内压缩终了压力和温度均增加;对于采用进气预热的柴油机,0 m海拔高度下,环境温度从273 K降低到238 K时,柴油机最小压缩比需从13.8增加到18.0;进气温度263 K时,海拔高度从500 m增加到4400 m,柴油机最小压缩比需从12增加到17;基于光学诊断和热力学分析确定最小压缩比有利于极端条件下柴油机冷起动性能的提升。
    • 熊加斌; 班丁丁; 李东密
    • 摘要: 从电解液添加剂入手,以6-QTF-80电池为代表,通过实验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充电接受能力、低温冷起动性能、50%DOD循环寿命、高温自放电、高温水损耗等相关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电解液添加剂组合,以提升汽车起停用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 刘汉辉; 赵令猛; 黄威霖; 李萦; 李柯汛
    • 摘要: 随着排放法规日趋严格,柴油机起动过程的污染物排放也将纳入监控范围,中小排量的柴油机在低温环境下起动尤为困难,对环境污染程度更大;除此之外小排量发动机瞬态动力性也是其主要性能竞争力之一,本文以某玉柴3L排量的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改善低温冷起动性能的方案,对活塞压缩比、飞轮旋转惯量进行了优化。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冷起动性能,降低排放污染物,通过降低飞轮转动惯量,发动机瞬态动力性提升了10%以上。
    • 刘子鸣; 韩令海; 郝伟; 张强; 姜思君; 刘晓光; 杨刚
    • 摘要: 在1台米勒循环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上,通过优化进排气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角度、喷油时刻、喷油压力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参数,研究不同控制参数对发动机冷起动后催化器加热阶段排放的影响,得到最优的控制参数。在低温冷起动暖机阶段通过调整不同的喷油压力和喷油模式等,得到满足缸筒燃油“湿壁”评价要求的控制参数,以保证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排放性能。
    • 肖博文; 王彬; 徐海兵; 刘诗彬
    • 摘要: 为满足现阶段保护环境的需要,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多个汽车排放标准,混合动力乘用车是未来几年乘用车的主要发展趋势,故有关企业应重视降低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排放污染物。本文在介绍控制混合动力乘用车冷起动排放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分析降低混合动力乘用车冷启动排放的有效策略,以望借鉴。
    • 苏盛
    • 摘要: 为明确国Ⅵ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行驶时冷起动阶段排放占比情况,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PEMS)对5辆国Ⅵ阶段重型柴油车进行不同温度、载荷水平下的实际道路排放测试;使用排放量法和平均比排放法,计算重型柴油车冷起动阶段的CO、NO x和颗粒数量(particle number,PN)。结果显示,冷起动阶段CO、NO x、PN排放量占比最多分别可达26.4%、61.4%、68.5%,平均比排放占比最多分别可达到25.4%、60.3%、67.6%,表明冷起动阶段是国Ⅵ重型柴油车的主要排放来源。
    • 杨雪; 郑腾师; 黄栋杰
    • 摘要: 甲醇燃料在国内已经大量运用于汽车发动机,但由于甲醇的物化特性导致甲醇发动机存在冷启动困难问题,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了国内相关研究者针对这一问题所做研究,并提出甲醇汽车冷启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只要采取一定的辅助措施,就能让甲醇发动机在特定温度下顺利起动.其中,效果最好的能达到在-25°C下顺利起动.
    • 何旭; 徐一凡; 王路; 徐雨轩; 周扬; 刘福水
    • 摘要: 通过定容燃烧弹,采用双色法研究不同柴油温度对冷起动过程中燃烧火焰温度和碳烟生成特性的影响,获取缸内燃烧火焰温度分布和表征碳烟分布的KL因子.结果表明:在喷油后3.5 ~ 6.0 ms的燃烧稳定时期,柴油温度为40°C的火焰中大于2 200 K的区域约占60%,柴油温度为20°C的火焰中大于2 200 K的区域约占55%,柴油温度为0°C的火焰中大于2 200K的区域约占40%.随着柴油温度的降低,柴油蒸发吸热量增加,局部范围内温度下降,使火焰高温区面积减小,火焰温度总体降低.在燃烧稳定的时期,柴油温度为40、20和0°C时,KL因子大于0.9的碳烟较多的区域分别占60%、50%和40%.随着柴油温度降低,着火滞燃期增加,油、气混合的时间增长,局部空燃比更大,导致KL因子随着柴油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