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电流

离子电流

离子电流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医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297586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天津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真空与低温专业组学术年会、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等;离子电流的相关文献由6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理光、邓俊、吴筱敏等。

离子电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97586 占比:99.94%

总计:297778篇

离子电流—发文趋势图

离子电流

-研究学者

  • 李理光
  • 邓俊
  • 吴筱敏
  • 吴志军
  • 胡宗杰
  • 高忠权
  • 陆海峰
  • 张志永
  • 童孙禹
  • 董光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萍萍; 张国军; 孙忠月
    • 摘要: 仿生固态纳米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物离子通道,它不仅具有生物离子通道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能,克服了生物离子通道的性能仅存在于活的细胞膜中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仿生固态纳米孔作为生物传感器的电学转化元件实现了对纳米尺度物体的分析能力,与传统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相比,基于仿生固态纳米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微型化、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分析速度快、免标记、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点,对医学、分析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仿生固态纳米孔在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 丁伟奇; 王金秋; 胡宗杰; 李明龙; 董光宇; 李理光
    • 摘要: 通过一台1.5 L的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快速建立积碳工况,从而引发早燃,对比了正常工况和早燃工况的离子电流信号波形特征.并利用Python和TensorFlow建立了基于离子电流信号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早燃检测模型,以转速为1500 r/min、负荷为72%工况下的早燃判断为例,在离线分析中模拟在线采集过程,采用K折交叉验证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超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8.50%,同时在CA 10前能够准确判别出早燃的概率为76.09%.与前馈(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相比,具有更小的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更好的判别提前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对3种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进行对比,LSTM模型曲线下面积更大,是性能更优的分类模型;与传统的阈值判别法相比,准确性更高,是一种兼顾准确性和提前性的判别模型,符合基于离子电流信号判断早燃的根本目标.
    • 戎帅川; 王婧
    • 摘要: 为探索铝粉尘云燃烧火焰形态和灾变演化,基于改造的竖直开口实验管道,借助高速摄像仪和离子探针,研究火焰结构及变化,分析粒径因素对铝粉火焰前锋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粉燃烧能量的释放和空间束缚使燃烧转为爆燃,火焰前锋下方存在大片的燃烧反应区;铝粉粒径越小,颗粒氧化层破裂需要的热应力越小,越容易被点燃;随着铝粉粒径减小,热膨胀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明显增强.
    • 张志强; 康哲; 胡宗杰
    • 摘要: 在1台改装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结合自行开发的柴油机离子电流检测系统,研究了EGR率、转速、冷却水温度等工况参数对柴油机离子电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离子电流的峰值和积分值随着EGR率和转速的增大而降低,并随着冷却水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不同工况参数下,离子电流相位CAI50总是滞后于燃烧相位CA50,同时离子电流相位CAI50和燃烧相位CA50的变化规律一致,证明了离子电流信号能够可靠地反映缸内的燃烧状态.
    • 宋占锋; 刘春东; 孙志刚; 安兆杰
    • 摘要: 利用定容燃烧弹,结合离子电流采集系统和高速摄影系统,研究了天然气掺氢气预混层流火焰离子电流特性.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氢气体积分数下火焰的离子电流和燃烧室压力数据,同时利用纹影仪和高速摄影系统拍摄了火焰的传播图像;将离子电流波形特征参数与火焰纹影图片相结合,分析了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对离子电流波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离子电流第一波峰和第二波峰的振幅增大,第一波峰出现时刻提前,第二波峰出现时刻推迟,从第一波峰到达第二波峰的时间延长;随着离子电流第二波峰到达时刻的延迟,离子电流第二波峰与燃烧室压力峰值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
    • 解北京; 董春阳; 王广宇; 王亮
    • 摘要: 采用自制T型透明分岔管,由分岔处点火并测试瓦斯爆燃火焰阵面在两端完全封闭一端弱封闭的分岔管道内传播过程中的光电信号、离子电流、温度信号、超压信号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岔处点火T型管道内瓦斯爆燃火焰向三个端口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层状火焰、振荡火焰、爆燃火焰三种典型状态;火焰向完全封闭的支管和直管右端口分别传播的过程中,速度、离子电流强度均较小(最大1.32m/s、0.024μA),而向直管左侧弱封闭端口方向传播相对较大(最大33.17m/s、0.31μA),均相差一个数量级;各截面测点峰值温度,分岔处1042K>支管处928K>直管左侧793K>直管右侧669K,而峰值超压,支管处0.162MPa>直管右侧0.135MPa>直管左侧0.036MPa;爆燃火焰向两个完全封闭端口传播过程中,由于压缩波的负反馈作用产生逆流现象;特别是向支管端口传播过程中,由于分岔壁面的存在,在压缩波负反馈和高温气体产物正反馈的共同作用下,火焰又呈现出振荡前行的状态.
    • 王硕; 朱登豪; 邓俊; 李理光
    • 摘要: 由于随机出现的非正常燃烧现象,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的应用受到阻碍.本文中以一台压缩比及配气系统经过改造的2.0 L四缸发动机为平台,以负阀重叠期的缸压和离子电流为信号,研究了HCCI发动机的不完全燃烧提前诊断方法.结果表明:负阀重叠期缸压峰值相位与离子电流峰值可作为不完全燃烧的诊断依据;单独使用缸压峰值相位或离子电流峰值进行诊断时,大部分不完全燃烧循环可被提前判断,诊断灵敏度分别可达93.8%和95.6%,但部分正常循环会被误判为不完全燃烧循环.使用缸压和离子电流信号相结合进行诊断时,可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至90.0%,同时诊断灵敏度保持为91.4%.
    • 林子涵; 陈煌; 董嘉伟; 赵道辉; 李理波
    • 摘要: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的传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基因测序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基因测序的费用、灵敏度和精度是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开发新型的纳米孔材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纳米孔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角度出发,综述了三种不同的纳米孔,即蛋白质等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和新型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生物纳米孔与固态纳米孔的差别.本文也重点阐述了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孔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贾伟东; 何子奇; 杨猛; 魏旭星; 邓宇; 高忠权
    • 摘要: 针对稀释气体影响离子电流前锋区特征峰的研究比较缺乏,以甲烷/空气/稀释气体为对象,通过在定容燃烧弹内布置离子电流测量电极,获得了稀释气种类N2/CO2/Ar和0%、5%、10%、15%几种不同稀释比条件下离子电流的特征峰值,结合CHEMKIN化学反应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主导离子电流前锋区信号生成的带电组分的数密度、敏感性系数及其生成路径.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稀释比下,CO2稀释对离子电流信号的抑制作用最大;在不同的稀释气体种类下,离子电流前锋区峰值均在过量空气系数λ为0.95时达到最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离子电流前锋区信号贡献最大的组分是H3O+和电子e,链分支反应R38、链终止反应R52和离子化初始反应R326对这两种组分浓度的影响较大.在过量空气系数λ为0.95时,O和CH数密度都较大且反应区温度最高,导致化学离子化程度最大,离子电流值前锋区峰值也达到最大值.该结论为研究稀释气体对燃料燃烧的离子电流信号影响和火焰锋面电学特性提供了一定的机理支撑.
    • 朱登豪; 李超; 黄昕; 董光宇; 邓俊; 李理光
    • 摘要: 通过一台高压定容燃烧弹,以甲烷(CH4)为燃料,研究了废气稀释和空气稀释对离子电流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气稀释和空气稀释均会对离子电流信号和燃烧起到显著抑制作用,但废气稀释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且呈非线性.通过建立预混燃烧甲烷离子反应机理模型,对化学电离及热电离产物的形成过程及浓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废气中的CO2不会直接参与离子反应,但会通过降低反应物初始浓度和燃烧温度造成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离子电流信号强度减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