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传感

生物传感

生物传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77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618113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通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6(第二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有害结局路径(AOP)与风险评估培训会议、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等;生物传感的相关文献由1921位作者贡献,包括俞汝勤、蒋健晖、楚霞等。

生物传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18113 占比:99.95%

总计:618435篇

生物传感—发文趋势图

生物传感

-研究学者

  • 俞汝勤
  • 蒋健晖
  • 楚霞
  • 王毅
  • 唐丽娟
  • 许文涛
  • 沈国励
  • 黄昆仑
  • 叶长芸
  • 张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萍萍; 张国军; 孙忠月
    • 摘要: 仿生固态纳米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物离子通道,它不仅具有生物离子通道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能,克服了生物离子通道的性能仅存在于活的细胞膜中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仿生固态纳米孔作为生物传感器的电学转化元件实现了对纳米尺度物体的分析能力,与传统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相比,基于仿生固态纳米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微型化、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分析速度快、免标记、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点,对医学、分析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仿生固态纳米孔在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 李紫滢; 杨梦; 陈志雄; 刘嘉丽; 管燕; 胡蓉; 杨通; 杨云慧
    • 摘要: 近年来,金纳米结构因为具有高比表面积、表面易于修饰、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独特性质而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基于金纳米结构独特的光学特性,可以作为优良的光学探针应用于化学和生物传感。为了更好的了解金纳米结构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总结金纳米结构在传感器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金纳米结构作为光学探针在生物和化学传感方面的应用,并对金纳米结构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梁晓声; 郭永超; 门冬; 张先恩
    • 摘要: 本文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金结合肽展示在噬菌体M13主要衣壳蛋白(gP8)之上,构建了金结合肽展示的基因改造噬菌体M13(GMM13),并将这种基因改造噬菌体作为矿化成核模板在其表面沉积金,得到金-基因改造噬菌体复合物。利用壳聚糖将金-基因改造噬菌体复合物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包埋修饰到玻碳电极上用于过氧化氢检测。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高灵敏响应,线性范围2.5μmol/L~60 mmol/L,检测限为0.32μmol/L(S/N=3)。HRP/纳米金-噬菌体复合物/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对底物信号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方程,K_(m)^(app)值经计算为0.3 mmol/L,说明该电极对底物具有高亲和性及高灵敏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HRP/纳米金-噬菌体复合物/壳聚糖修饰电极R_(et)值显著小于HRP/金纳米颗粒/壳聚糖修饰电极和HRP/壳聚糖修饰电极,说明该电极更有利于电子传递。不同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响应信号比较结果表明,金-基因改造噬菌体复合物构建的酶电极与纳米金修饰的同类酶电极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相同底物浓度下可获得数倍的电流信号提升。过氧化氢酶电极的示例证明,金-基因改造噬菌体复合物作为一种酶电极修饰材料可显著提高电极导电面积,增大酶有效固定位点,从而获得显著的信号增益。
    • 彭红珍; 张瑜; 郭琳洁; 宋伟; 李晴暖; 孟祥英
    • 摘要: 电化学传感器界面改造是提升其检测性能的重要途径。其中,增强电化学传感界面的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是电化学传感器发展遇到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基于一步原位还原法制备的WS_(2)@Au量子点(WS_(2)@Au QDs),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功能化,用于氧化还原酶的固定,实现了高性能生物传感的构建。借助WS_(2)@Au QDs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导电性特性,WS_(2)@Au QDs有效保护了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催化活性,同时促了进GOx与电极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其电子转移速率常数达到2.25 s^(-1)。基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良好的电催化作用,该方法被成功用于葡萄糖的检测,其线性范围为5~50μmol/L,检测限为1.5μmol/L,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WS_(2)@Au QDs在生物传感器的界面改造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其为构建高性能生物传感器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 张甜甜; 张闽
    • 摘要: 基于模式识别的交叉响应传感阵列是化学/生物传感的发展趋势之一。传统的生物传感基于“锁钥模式”原则,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建立具体的反应机理,使用一种传感器特异性检测一个靶标物。此类传感器往往需要大量而繁琐的合成工作,并且难以实现对多种分析物的大规模检测和识别。如何消除和克服干扰物种的影响更是其主要问题,尤其是当遇到一组结构或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的分析物时,基于“锁钥模式”的检测结果可能会表现出假阳性。受哺乳动物嗅觉和味觉系统的启发[1],使用一系列非选择性传感器构筑“化学舌”的策略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杜慧; 姚晨阳; 彭皓; 姜波; 李顺祥; 姚俊烈; 郑方; 杨方; 吴爱国
    • 摘要: 在过去50多年中,磁性纳米粒子(MNPs)由于其可协调的磁性、非侵入性、易操控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具有复合结构或不同形状的MNPs的合成方法到与MNPs相关的大量表征技术,其应用领域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然而,MNPs的复杂磁行为受到多种参量的影响,包括粒径、成分、形状和结构等。基于此,通过调节MNPs的主要参量提高其磁功能效果对后续的材料设计和应用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其中,二价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是影响MNPs各种磁性能(如磁矩(μ)、饱和磁化强度(M_(s))、矫顽力(H_(c))、磁晶各向异性(K)和弛豫时间(τ_(N)和τ_(B))等)重要参量之一。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通过向磁性纳米材料中掺杂过渡金属离子来精确调控其磁性的相关机理研究,并介绍了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MNPs在生物成像检测(磁共振成像和磁性粒子成像)、药物精准递送和肿瘤治疗以及生物传感方面的潜在机制和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MNPs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 李甜; 李娜
    • 摘要: 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不仅在基因工程领域炙手可热,而且正发展成为核酸精准检测领域的新利器。得益于Cas蛋白对核酸序列的特异性识别以及部分Cas蛋白的附属切割活性,Ⅱ类CRISPR/Cas系统在体外诊断及现场即时检测领域独具优势。该综述简要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工作机理,重点总结了近3年基于不同信号读出方式的CRISPR/Cas生物传感平台在分子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 付俊杰; 袁美玉; 徐世玉; 王子寒; 刘学宁; 崔升
    • 摘要: 气凝胶是一种由纳米粒子或聚合物分子链组成的具备三维纳米结构的多孔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高孔体积和高比表面积等特点。早期气凝胶由于自身优异的隔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建筑保温等领域。随着研究人员不断地深入探索,气凝胶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尤其是传感领域,气凝胶在此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潜力。本文主要论述了气凝胶在氧化性气体、还原性气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气体、体内生物分子、药物、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以及其他传感领域的最新应用情况,充分论述了各类传感材料的制备原理和传感机制,简要说明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潜力,提出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以解决气体传感性能差、孔隙结构调控难、应用领域不广泛等问题为重点。最后,立足于目前传感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对今后传感气凝胶新的存在形态、更优异的传感性能进行了展望。
    • 摘要: 6?生物传感AI算法融合的中医过敏/平和体质差异靶点科学解码王琦院士提出的体质辨识是实现慢病防治关口前移和“疾病共同预防”的重要抓手.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教授研究团队以临床真实世界样本为研究载体,创建了半导体材料芯片、人工智能新算法、分子对接及斑马鱼生物模式的关键技术集成,首次实现了基于中医(过敏)体质的生物传感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融合.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高分子/纳米颗粒相互作用调控角度出发,将高度枝化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引入到适度化学交联的聚合物胶网络,发展了一类高含水量的纯弹性纳米复合水凝胶材料。聚合物水凝胶,作为一类通过化学交联或物理相互作用形成的高分子三维网络,因具有类似于生物组织的高含水量而表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药物释放、生物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