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量物证

微量物证

微量物证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5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12610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辽宁警专学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多国城市交通学术会议、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微量物证的相关文献由803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军、权养科、郭洪玲等。

微量物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 占比:2.60%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12610 占比:96.87%

总计:13018篇

微量物证—发文趋势图

微量物证

-研究学者

  • 朱军
  • 权养科
  • 郭洪玲
  • 孙振文
  • 梅宏成
  • 胡灿
  • 王萍
  • 乔婷
  • 刘占芳
  • 张冠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光耀; 黄星; 孙振文; 朱军; 乔婷; 王萍; 周正; 郑继利; 周志宇
    • 摘要: 本文采用VOSviewer等科技知识谱图分析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中微量物证相关文献进行大数据视野下的分析研究,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即全球范围内微量物证领域发表研究成果较多的国家、机构、作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微量物证领域文献关键词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演变趋势与方向。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微量物证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还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到全球微量物证领域发表研究成果较多的机构(国家)和作者以及他们的合作关系与合作内容,为国内法庭科学微量物证领域相关工作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信息参考。
    • 钟宇
    • 摘要: 物证对司法鉴定至关重要,而案发现场采集的物证材料通常是微量的。物证材料成分各异,种类繁多,考虑到“先无损,再有损”的检测原则,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成为一种良好的选择。常规扫描电镜的放大倍率范围为20倍~20万倍,X射线能谱仪的元素分析范围为B 4—U 92,已能满足大部分微量物证形貌及化学成分分析要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分析能快速得到物证形貌及成分分析结果,为后续其他检测手段的选择指明方向。通过分析本中心收集的各类样品实例,介绍了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在纤维、金属、玻璃、油漆及纸张等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微量物证分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高岩; 赵冬
    • 摘要: 法庭科学理化鉴定技术与交通事故处理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形成交通事故理化鉴定的细分领域。交通事故理化鉴定以微量物证检验、材料失效分析和毒物毒品检测等技术为基础,在交通事故接触事实判断、车辆状况调查、驾驶人因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交通事故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综合相关文献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事故理化鉴定技术的构成和现状,剖析了交通事故理化鉴定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需求角度分析了发展趋势。
    • 李孝君
    • 摘要: 指纹排列分布的规律性为我们认识指纹,对指纹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存储、检索以及正确分析判断现场手印的遗留部位等奠定了基础指纹识别技术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欧洲、流行于全世界。自20世纪以来,指纹在侦破刑事案件、解决诉讼争议中的作用被世界各国公认,被誉为"物证之首"。随着物理学、化学、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指纹领域的深度应用,潜在指纹显现技术更为灵敏,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在DNA、微量物证等新兴物证检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指纹技术仍以其特有的功能与特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赵冬; 高岩
    • 摘要: 现场微量物证的采集是法庭科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实践中除了刀片刮取等常规方法外,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来采集附着式微量物证。本研究介绍了一种使用水溶性棉签与盐相结合的微量物证提取纯化新方法,采用水溶棉签擦拭、加水溶解纤维、加盐调节密度三个步骤,成功实现附着式微量物证从载体的分离到杂质的去除。为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先进性,讨论了关键材料选择和方法原理。该方法被证明简单、快速、高效、可靠,在微量物证的采集、保存和纯化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胡灿; 梅宏成; 郭洪玲; 郑继利; 朱军
    • 摘要: 传统的泥土颜色分析方法是依靠人眼观察的蒙赛尔比色法,基于仪器的更加客观的颜色分析方法仍有待建立.显微分光光度计(MSP)兼具显微镜与分光光度计的功能,可分析微量物质的光学性质,具有无损、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等优势,是泥土物证颜色分析的理想工具.本文优化了MSP分析泥土颜色的条件,考察了泥土粒径及湿度对MSP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泥土粒径越小,明度越大,湿度会显著影响泥土颜色.因此在进行泥土颜色分析时,需将泥土完全干燥并研磨至相同粒径.本文所建立的方法重现性良好,日内、日间测量值RSD均小于3%;所需样品量少,可用于5mg泥土样品的颜色分析;结果客观可靠,可实现人眼无法分辨、颜色相近的泥土的进一步区分.
    • 郑晓旭
    •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车辆保有量的逐步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呈逐年攀升态势.涉及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形态也复杂多样,其中肇事逃逸案件相对较为复杂典型,尤其是涉及两轮车与其他车辆涉嫌发生接触碰撞的事故,一般痕迹较难发现甄别.本文通过阐述一例轻型货车与摩托车发生接触后的逃逸事故,利用痕迹鉴定,结合微量物证比对印证,侦破该逃逸案件,为交警处理案件及后期事故深入调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 郭志力; 莫海涛
    • 摘要: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微量物证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警方还原现场、侦破案件,并对事故责任进行科学判定.对微量物证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效用分析,不管是对于当事人而言,还是对于警方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基于此,文章就围绕这一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探究交通事故处理中微量物证的效用,得出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结论.
    • 孙振文; 石屹; 乔婷; 张冠男; 刘占芳; 王萍; 彭斯璐; 朱军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分析仪器的发展,微量物证专业发展迅速,检验对象逐渐拓展,技术方法日趋完善,快速检测设备不断涌现,微量物证在多起重特大案(事)件的侦查和侦破中发挥了重要的证据支撑作用.针对微量物证转移规律与存留时间开展相关研究,不仅可指导勘查人员对现场微量物证进行针对性的发现、提取,而且可为证据解释、现场分析重建、描绘刻画嫌疑人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纤维、毛发、玻璃、金属、射击残留物等常见微量物证的转移规律及其在客体上存留时间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相关研究给我国微量物证鉴定工作带来的几点启示,旨在为提高现场微量物证的提取率和利用率、充分挖掘微量物证的证据价值提供借鉴和参考.
    • 胡灿; 朱军; 梅宏成; 郭洪玲; 郑继利; 李亚军
    • 摘要: 颜色是泥土、纤维、油漆等常见微量物证的重要特征之一,颜色分析是实现物证准确鉴定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国内法庭科学领域物证颜色分析还主要依赖于肉眼观察及主观描述,不利于颜色这一重要特征作为科学证据在庭审过程中使用.通过对常用的RGB颜色模型、孟塞尔颜色模型和Lab颜色模型的特点介绍,并对影响泥土、纤维、油漆物证颜色的因素进行归纳,以明确物证颜色差异产生的原因.然后对常用的目测法、光谱法、机器视觉法等颜色分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颜色分析未来的工作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内从事微量物证检验研究的同行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