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08400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云南警官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应用大会(SCA2012)、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第八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等;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相关文献由29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威、陆映周、吴浩等。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84009 占比:100.00%

总计:5084243篇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发文趋势图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研究学者

  • 王威
  • 陆映周
  • 吴浩
  • 蔡立红
  • 郭卫平
  • 陈晓红
  • 刘显康
  • 左琦
  • 李康
  • 熊彦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春生; 李孝君; 吴浩
    • 摘要: 本文从学科领域入手,对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所产生的新变化进行简述。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其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新技术密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技术的发展使指纹识别算法开启了全新的模式。本文将人工智能在指纹领域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并对当前所处的第二阶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识别技术使用图像特征而不是传统细节点特征的方式,改变了法庭科学领域对指纹识别的认知。本文重点对深度学习技术在指纹识别方面的应用模式和典型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论述,给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识别技术方案图,对技术方案中的网络模型设计等重要步骤逐一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图像处理、降维等几个需要重点攻坚的技术环节。对现有的可为指纹识别借鉴使用的深度网络模型进行了介绍,如:卷积神经网络、自编码器网络。最后对人工智能指纹识别算法与传统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 摘要: 项目概况基于大容量指纹识别的实时身份认证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与北京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发的基于高性能计算的全国人员身份实时认证计算服务系统,可实时确认可疑人员的身份信息。应用范围作为物证之首,指纹特征的唯一性和不变性已经得到公认和历史的检验。我国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员多,并处于社会重大快速转型时期,跨区域犯罪、流窜犯罪、系列案件有所上升。北京市公安局自1990年开始应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至今已建立192万人违法犯罪人员十指指纹数据库,并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进行增长。随着指纹数据库容量不断扩大,也带来了指纹系统不稳定、查准率和比对速度相对下降等问题。采用简单地增加存储设备和比对单元已经无济于事,制约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进一步发展。
    • 德吉卓嘎; 旦增格桑
    • 摘要: 指纹鉴定技术是人身识别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司法鉴定中占据重要地位。指纹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唯一性和稳定性特点,使其在侦查破案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案件侦破工作中,使现场指纹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作用。本文选取了实践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指纹比对关系,对人工标注特征过程中人员经验对候选指纹排前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 李孝君
    • 摘要: 指纹排列分布的规律性为我们认识指纹,对指纹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存储、检索以及正确分析判断现场手印的遗留部位等奠定了基础指纹识别技术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欧洲、流行于全世界。自20世纪以来,指纹在侦破刑事案件、解决诉讼争议中的作用被世界各国公认,被誉为"物证之首"。随着物理学、化学、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指纹领域的深度应用,潜在指纹显现技术更为灵敏,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在DNA、微量物证等新兴物证检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指纹技术仍以其特有的功能与特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吴浩; 刘雅娴; 李琦伟; 陈子龙; 王子政; 秦旗
    • 摘要: 我国公安刑侦部门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应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开展犯罪现场指纹查询、深挖犯罪嫌疑人余罪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破案成效,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已经逐渐成为各级公安刑侦部门侦查破案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比对算法关键性能也得到了极大提升,针对性的评测工作亦变得日趋重要和不可或缺.本文结合公安刑侦工作实际,探索研究刑侦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性能评测体系,介绍了刑侦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评测内容和关键指标,并详细阐述了评测方法和工作程序.
    • 左琦; 周宇
    • 摘要: 目的 研究AFIS十指指纹数据库中汗孔特征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AFIS查重功能,检索同一人不同时间被采集的指纹图像,观察汗孔特征在20余年间位置、形态、大小的变化,测量指纹图像中汗孔特征与细节特征构成的距离与角度,用变异系数和偏离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汗孔特征的形态、大小变化大,稳定性差,汗孔特征的位置变化较小.汗孔特征与细节特征间距离与角度的变异系数小于8%,偏离度多数小于9%,其位置变化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汗孔特征的生理变化远没有捺印压力、捺印方式变化引起的变化大.以细节特征为参考定点考察汗孔特征,其位置在一定生理阶段内保持稳定,汗孔位置的生理稳定性为利用汗孔特征辅助指纹同一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康; 尹津引; 吴浩
    • 摘要: 目的 为了有效提高PU-AFIS的匹配效率,对常用的指纹细节特征标注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指纹细节特征的最佳标注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实验,探究GA 774.5—2008《指纹特征规范(第5部分):指纹细节特征点标注方法》中的标注方法、指纹工作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的习惯标注方法以及模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提取的标注方法对查询比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三种标注方法都能够有效匹配使对应捺印指纹出现在候选队列,但是根据模拟系统自动提取的标注方式标注细节特征的现场指纹与对应捺印指纹匹配效果最好、得分最高.结论 模拟系统自动提取的标注方法为最佳标注方法,建议选择系统自动提取的标注方法为人工标注的标准.
    • 李康; 李健恺
    • 摘要: 目的:研究改变指纹中心半径与角度对PU-AFIS系统比中率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半径与角度.方法:比较实验研究,利用屏幕尺子工具和屏幕量角器工具,分别对指纹中心半径、角度和方向进行定量改变,然后发送比对查询,记录并比较比对结果的查中概率、得分及排名.结果:改变指纹上中心半径,当半径为0.75cm左右时,查中概率或得分最高;改变上中心角度,当角度为50°左右时,查中概率或得分最高;改变上中心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5°左右范围内,查中概率、得分和排名与中心方向未改变时一样,在旋转超过5°后,查中概率、得分和排名出现降低.结论:在标注现场指纹上中心时,最好将半径设置为0.75cm左右,角度设置为50°左右,指纹中心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偏转各不超过5°左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