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凝胶

气凝胶

气凝胶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026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8篇、会议论文120篇、专利文献246880篇;相关期刊485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原子能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三届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暨航天科技集团、院科技委制造技术及材料专业组学术交流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气凝胶的相关文献由14322位作者贡献,包括沈晓冬、崔升、李文静等。

气凝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8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12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46880 占比:99.49%

总计:248148篇

气凝胶—发文趋势图

气凝胶

-研究学者

  • 沈晓冬
  • 崔升
  • 李文静
  • 沈军
  • 杨卓舒
  • 张昊
  • 赵英民
  • 卢孟磊
  • 张学同
  • 李悌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曾小川; 张耀; 王焕焕; 邱云鹏
    • 摘要: 介绍了一种加热炉表面保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包括气凝胶隔热保温涂料应用、保温结构设计、保温涂装施工工艺及隔热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自研气凝胶隔热保温涂料对加热炉表面保温失效区域进行修复,可以明显降低炉体表面温度,有效减少热量向外界的散热损耗,进而提高加热炉热效率;与原有保温涂层相比,修复用气凝胶保温涂层隔热性能及机械性能更加优异;在保温结构设计方案中,保温涂层与防护面层之间设计的界面剂粘接层可显著提高配套体系耐水、耐盐雾性能,降低保温层下腐蚀风险。
    • 李琦琪; 杨桂芳; 刘以凡; 刘明华
    • 摘要: 以纤维素为原料,聚乙烯亚胺为氨基化试剂,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制备了氨基改性纤维素气凝胶(Cell@PEI)。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比表面积分析(BET)等表征手段对制得的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证明成功制得了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氨基改性纤维素气凝。动力学吸附实验表明,Cell@PEI吸附Pb^(2+) 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导,遵循准二级动力学,在240min内可以达到吸附平衡。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层吸附,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此外,由等温拟合结果可知,在室温条件下,Cell@PEI对Pb^(2+) 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79.4 mg/g。Cell@PEI经过四次再生后,仍保持初始吸附量81.33%的吸附量,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 和玉光; 郝思嘉; 杨程
    • 摘要: 石油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漏油事件频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物理吸附除油方式以其成本低、污染小、可回收利用、操作简单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传统吸附材料往往具有双亲性,选择吸附性较差,需要进行表面疏水处理。石墨烯凭借其超大比表面积和亲油疏水的特性引起广泛关注。重点综述了石墨烯改性有机海绵、石墨烯基气凝胶和石墨烯改性生物质复合材料在吸油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石墨烯改性制备的空心管状、薄膜状、多孔珠状吸附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总结分析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吸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晓娟; 孟唯娟; 陈磊; 李学东; 王群; 张正健
    • 摘要: 目的 深入研究制备过程中微纤化程度对微纤化纤维素(MFC)气凝胶的性质及导热、保温、缓释等性能的影响。根据相应性能数据将该气凝胶应用于包装领域,解决精油在包装内释放速率过快而造成精油浓度过高和短时间内消耗完毕的问题。方法 采用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NaBr/NaClO氧化体系预处理针叶木漂白硫酸盐浆,通过改变高压均质次数和低温真空冷冻干工艺制备不同微纤化程度的MFC气凝胶,利用FT-IR、XRD、SEM和BET等技术分析气凝胶的结构性质,运用应力-应变测试、导热系数测试、TGA测试和GC-MS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气凝胶的压缩、保温、耐热和缓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随着微纤化程度的增加,MFC气凝胶的结晶度逐渐增加,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范围为17.643~35.171m2/g;气凝胶的压缩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增幅为15.35%;均质次数为10的气凝胶的耐热性最好,均质次数为8的气凝胶次之。结论 均质次数的增加引起MFC微纤化程度提高,不同微纤化程度的MFC气凝胶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性质,以及压缩、保温、耐热和精油负载缓释性能。
    • 宋慧敏; 王召莹; 王全璐; 李文青; 韩永芹
    • 摘要: 为充分利用导电聚吡咯独特的掺杂结构与石墨烯气凝胶丰富的多孔结构,研究了氧化还原活性剂对聚吡咯/石墨烯气凝胶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制备性能优异的电极复合材料。以对苯醌作为氧化还原活性剂,使用一步水热法制备聚吡咯/石墨烯水凝胶,冷冻干燥后制备得到氧化还原活性复合气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引入对苯醌后有利于获得有序的三维网络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吡咯被成功聚合的同时氧化石墨烯被还原为石墨烯。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对苯醌浓度为5 mmol/L时,复合气凝胶可获得最佳电化学性能,比电容可达304.0 F/g,循环10000次后可保持初始比电容的79.88%。将其与活性炭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可获得高的能量密度(41.56 Wh/kg)与功率密度(400 W/kg)。
    • 王杨鑫; 邓强; 李成贵; 温永宇
    • 摘要: 气凝胶材料是一类具有三维纳米结构的多孔材料,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环保工程、建筑工程、化学催化、医药卫生等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由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等多糖制备得到的气凝胶材料不仅能够保持传统气凝胶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低密度的特点,还具备了天然高分子可再生、可降解、生物兼容性好的优点,成为了当前的热门材料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由金属节点以及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组装形成的多孔框架材料,在吸附、催化、传感、载药等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对材料应用功能、加工性能、循环使用性能等要求的提升,近年来人们对多糖/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的研究兴趣逐渐高涨。自2016年第一例纤维素纳米晶/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被报道以来,研究人员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多糖以及MOFs组合,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多糖/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并探索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多糖/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的三种常见制备策略:(1)将预先制备好的MOFs与多糖直接混合制备复合气凝胶;(2)在多糖分子表面原位生成MOFs之后再制备复合气凝胶;(3)在已制备好的多糖气凝胶中原位生成MOFs再制备复合气凝胶。通过相应的实例详细介绍了这些制备方法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多糖/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针对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张晓雪; 刘亚丹; 鞠丽; 沈军
    • 摘要: 气凝胶是一种三维纳米多孔材料,作为一种具有最低导热率的材料,气凝胶是理想的隔热材料,可以节省能源并减少碳排放。作为一种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材料,气凝胶是吸附空气和水中有害分子或离子的理想材料,可用于环境保护。此外,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碳气凝胶还可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该文综述了气凝胶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
    • 游然; 翟现明; 胡博; 王小建; 秦剑坤; 要如磊
    • 摘要: 气凝胶因独特的结构特点,具有非常优异的隔热保温性能,是理想的隔热保温材料。但是把气凝胶作为隔热保温的功能填料,运用于水性涂料中,却存在分散性差,易团聚,孔隙结构易被破坏等问题。因此,从气凝胶的表面改性以及水性涂料中助剂、乳液种类等其他条件的影响两大方面,综合论述了如何改善气凝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条件。
    • 李万景; 刘溧; 高相东
    • 摘要: 气凝胶具备密度小、耐高温、孔隙率高、比表面积高等特点,也被称作干凝胶,正常状态下,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海绵。正是由于气凝胶拥有以上性质,才能够保证其在航空航天、化学催化、保温隔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研究从分析耐高温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出发,探讨该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使用状况。
    • 尹思迪; 胡光凯; 黄涛; 俞昊
    • 摘要: 以醋酸纤维素(C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CA纳米纤维;将CA纳米纤维在去离子水中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然后在分散液中引入N-羟甲基丙烯酰胺(HAM),通过冷冻、热处理制备CA纳米纤维/HAM复合气凝胶(CNFA);探讨了HAM添加量对CNFA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纺丝液CA质量分数为15%时,静电纺CA纳米纤维表面光滑无串珠,平均直径为247 nm;CNFA在微观上呈现多孔结构和相互连接的纳米纤维网络;随着分散液中HAM含量逐渐增加,CNFA的压缩应力和导热系数逐渐增加,HAM质量分数从0.11%增加到0.55%,CNFA在应变为60%时的压缩应力从1.08 kPa提高到2.48 kPa,导热系数从27.67 mW/(m·K)增加到32.31 mW/(m·K);CNFA具有简单的力学可操控性、良好的形状稳定性及优越的隔热阻冷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