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放电

自放电

自放电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8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4661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技术与市场、稀土信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四次全体委员会议暨2011第二十三届电磁测量技术、标准、产品国际研讨及展会、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等;自放电的相关文献由1593位作者贡献,包括贺狄龙、刘爱菊、刘金成等。

自放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661 占比:99.51%

总计:44883篇

自放电—发文趋势图

自放电

-研究学者

  • 贺狄龙
  • 刘爱菊
  • 刘金成
  • 厉运杰
  • 王利
  • 高传芳
  • 高峰
  • 张岩
  • 李严
  • 马冬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爱芳; 吴晓东; 牛宇岚
    • 摘要: 自放电是衡量蓄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工业上通常用蓄电池储存前后开路电压(OCV)的差值来表征自放电性能。测量方法对自放电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正规生产线上最常见的两种圆柱电池18650和26650型作为测试样品,测量了不同贮存条件下的OCV数据的差值和不可逆容量损失率(ICL)对自放电性能进行表征,测量条件的变化包括贮存天数、贮存温度和容量测量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储存和测试方法条件下自放电引起的电压和容量的损耗在不同电池型号之间,表现出整体较相似的规律性和趋势性,说明这些自放电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6650电池比18650电池需要更长的储存时间获得较稳定的自放电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电动汽车的应用,特别是对电池的荷电状态(SOC)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 李宝犬; 徐津; 王利; 闫慧忠
    • 摘要: 以市售A_(2)B_(7)型La-Mg-Ni系储氢合金作为负极材料,并分别以Y_(2)O_(3)、La_(2)O_(3)、ZnO和MgO作为添加剂制作AA1500型镍氢电池,并对其放电容量、充电态内阻、自放电、循环寿命和过充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添加Y_(2)O_(3)和La_(2)O_(3)的电池在0.2 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与未添加电池基本一致,而以MgO和ZnO作为添加剂制作的电池容量比未添加的分别低7.2 mAh和17.1 mAh;不同负极添加剂的加入均导致电池的内阻升高;但加入添加剂制作的电池自放电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添加MgO制作的电池55°C储存7 d后荷电保持率最好,达到80.1%;添加Y_(2)O_(3)和La_(2)O_(3)与未添加制作的电池具有较好的耐过充性能;添加Y_(2)O_(3)制作的电池的循环寿命得到明显提高,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提高至86.19%。
    • 程广玉; 刘新伟; 梅悦旎; 顾洪汇; 杨丞; 王可
    • 摘要: 为了探究锂离子电池高温贮存后的容量衰减因素,研制了额定容量1.6 Ah的18650锂离子电池,并且负极采用预锂化技术。对比分析了电池常温及70°C分别满电贮存5个月后的容量损失、恢复容量、微分容量、电化学阻抗谱、形貌、结构、元素含量及热分析等。结果表明,电池70°C搁置后放电容量仅为25°C搁置后容量的79.14%,其中可逆容量损失占比为52.8%。电池的不可逆容量衰降源于严重的正负极失衡,其中未预锂化电池主要为负极损失,而预锂化电池由于负极锂过量主要表现为正极损失。70°C搁置电池内阻更高,特别是负极增加明显。70°C负极表面更多的“死锂”,更高的氧含量,意味着表面更多的副反应。此外,高温搁置并未对材料结构造成影响。
    • 袁玉和; 刘亮; 张洪涛; 衣启正; 张永鹏; 郭延哲; 苑文畅; 李希超
    • 摘要: 自放电是锂离子电容器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基于电化学理论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本工作研究了锂离子电容器单体在3.8 V和3 V时的电压保持能力(K值),实验发现:锂离子电容器单体在3.8 V时的K值介于0.0037~0.0102 V/d,3 V时的K值介于-0.0003~0.0007 V/d;采用3.8 V时的K值可以更快速地检测单体自放电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单体自放电检测效率,本工作基于锂离子电容器自放电机理,还首次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单体自放电性能检测方法(漏容量法)。经验证,在检测锂离子电容器单体自放电性能时,电压保持能力法往往需要几十个小时,而漏容量法可以在1 h内完成检测,其自放电检测效率更高。漏容量法在单体自放电检测的工程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 王宇作; 卢颖莉; 邓苗; 杨斌; 于学文; 荆葛; 阮殿波
    • 摘要: 自放电是评价超级电容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显著影响超级电容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理解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机理,建立准确的自放电模型,从而开发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实用性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于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对其自放电性能的关注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研究工作的进展,着重介绍了电荷再分布、活化控制、扩散控制及电势驱动等自放电机制的数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充电协议、表面化学改性、电极包覆、电解液/隔膜改性等方面总结了当前的自放电抑制策略,以期促进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本文指出未来相关工作应在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建立完善的自放电评价体系;其次,需要将自放电的仿真模拟与先进的表征技术相结合,建立不同自放电机制的准确识别方法,并对其起因进行追溯;最后,需要根据自放电机制的不同,发展针对性的优化方法,实现自放电和其他电化学性能的同时优化。
    • 刘勇; 李骁
    • 摘要: 为研究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自放电与温度的关系,本文通过在不同温度下锂电池的放电情况实验来解释不同温度下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借助实验仪器观察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锂电池放电后呈现的现象,探索温度对锂电池放电过程的影响机理。
    • 郑留群; 万里鹏; 陈珠惠; 邹建平
    • 摘要: 自放电异常不仅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而且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在生产过程中,导致锂离子电池自放电偏大的因素很多,杂质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引入常见的不同种类的杂质,研究对锂离子电池自放电产生的影响。卷芯内外不同类型杂质导致自放电异常的比例存在差异,正极与隔膜间的金属杂质可导致90%以上的电池表现出自放电异常;在注液抽真空过程中,钢壳内的金属细粉会随着电解液向卷芯外圈靠近钢壳底部一侧的极片与隔膜间迁移,充电后,金属溶解并在负极表面析出生长,导致自放电异常。实验结果有助于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降低自放电不良率和提升电池自放电一致性。
    • 熊加斌; 班丁丁; 李东密
    • 摘要: 从电解液添加剂入手,以6-QTF-80电池为代表,通过实验研究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充电接受能力、低温冷起动性能、50%DOD循环寿命、高温自放电、高温水损耗等相关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电解液添加剂组合,以提升汽车起停用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 刘鹏; 章玄; 侯睿; 盛北飞; 贺奉平
    • 摘要: 卫星电源系统已广泛采用锂离子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介绍了锂离子蓄电池组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锂离子蓄电池组的压差变化、自放电和日历衰降等在轨运行数据,结果表明锂离子蓄电池组性能良好,没有旁路保护动作,工作正常。
    • 符长平; 郭奕文; 杨先锋; 王玲
    • 摘要: 废旧镍氢电池被看成是一种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该文利用电池厂家的废旧电池资源将其回收为硫酸镍,再将硫酸镍加工为动力电池用球镍,并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研究。利用动力电池回收项目中的湿法回收技术,实验室制备材料后,进行了硫酸镍试制、自放电(45°C×30日)特性测试、电池制作等测试,评价并分析了有关数据。试验证明,湿法回收的硫酸镍经某公司球镍试制后,球镍性能满足出厂要求,回收品球镍在企业完成电池试制的常规检测项目中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在45°C、75°C耐久性能方面与现行品电池存在一定差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