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性思想

人性思想

人性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833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胜利油田党校学报、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等;人性思想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褚新国、冯源、刘小年等。

人性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2.4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833 占比:97.26%

总计:3941篇

人性思想—发文趋势图

人性思想

-研究学者

  • 褚新国
  • 冯源
  • 刘小年
  • 姜国柱
  • 张雯琪
  • 刘兴吉
  • 唐雄山
  • 张敏
  • 徐子恒
  • 徐杰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裕海
    • 摘要: 作为美国早期政治家和开国元勋,汉密尔顿重视分析人性心理与政治活动的关系,强调制定政策的科学即在于对人性的认知。汉密尔顿的人性观既非理想主义性善论,也非悲观主义性恶论,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内在张力的人性思想体系,融合了古典的、基督教的和启蒙时代的人性思想,包含了对于人性特质、心理动机和行为原则的复杂认识。考察汉密尔顿的思想体系不难发现,不论是分权制衡的政体架构所体现的人性动机理论,还是代议制共和制所包含的天生贵族观念,汉密尔顿的人性思想实为其政治哲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性认知理据。
    • 冷汶倩
    • 摘要: 韩非子认为人之本性是"自利"的,但没有依据人的"自利"本性而对人性善恶做出判断.韩非子以人的"好利恶害"之性为立足点,阐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的社会关系都属于利害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属于利益之交.基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求利""交换"的本质属性,韩非子从他"自利自为"的人性思想出发考虑治国之道,提出了"法、术、势"为一体的"治道"之策.韩非子的"治道"之策,是以其贵"因"主张和人的"嗜利"为基石的.
    • 周娜; 王维国
    • 摘要: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人性论思想的形成阶段。诸子百家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性论主张。荀子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而由于韩非子与荀子的师承关系,学界普遍认为韩非子是荀子人性论思想的继承者,甚至比荀子的性恶主张更极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韩非子虽就学于儒家的荀子,但却另辟蹊径成为法家,就其人性思想的基本立场与本质精神而言,韩非子跳出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他所阐发的是一种自然主义的人性自私论。
    • 刘小年
    • 摘要: 马克思人性思想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研究的历史包括革命时期的研究与非革命时期的研究两个基本阶段.研究的现状,国外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主线、以人性——人性的异化——人性复归为基本逻辑思路;国内在改革开放后,突破阶级论,由还原论的理论研究向分析的问题研究发展.现有研究突破了传统的马克思人性思想解读模式,但也存在返本与开新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外相结合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 黄子嫦
    • 摘要: 《莊子》内七篇中並無一"性"字,而外篇開篇即論"性",且外雜篇中多"性命""性情"並舉。一般公認内七篇爲莊子本人所作,而外雜篇屬於後學所爲。雖然莊子没有提出明確的人性理論,但其人性思想卻是有跡可循。本文以《莊子》内七篇爲依據,試圖探明莊子所論人性的内涵。
  • 8. 达浦生人性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季芳桐
    • 摘要: 达浦生的人性理论是《伊斯兰六书》(后称《六书》)的核心理论,内容包含“性原”、“性灵”、“性著”、“性用”四个方面,主要阐述了人性之形成与复归的具体过程.由于该人性理论重视《古兰经》、圣训等经典,重视认主归真的功修方法和次第,又继承和发展了刘智等明清时期思想家的有关理论,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刘兴吉
    • 摘要: 对人性美的诠释和追求是沈从文生命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沈从文在《边城》中讴歌这种古朴的人性美,倾注了他无限的真情.他的人性思想透过边城秀美的自然山水,透过古朴的民风、民情,透过真诚的人情物语和真切的人物形象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沈从文文学作品极富魅力的地方,也是沈从文对文学创作独特的贡献.他的人性思想为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兴吉
    • 摘要: 对人性美的诠释和追求是沈从文生命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沈从文在《边城》中讴歌这种古朴的人性美,倾注了他无限的真情。他的人性思想透过边城秀美的自然山水,透过古朴的民风、民情,透过真诚的人情物语和真切的人物形象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沈从文文学作品极富魅力的地方,也是沈从文对文学创作独特的贡献。他的人性思想为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