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288种,包括中国行政管理、人文杂志、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际会议、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国际学术论坛)、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贞观政要》的相关文献由33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汉峰、牛致功、舒文舟等。

《贞观政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0 占比:97.8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79%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1.32%

总计:378篇

《贞观政要》—发文趋势图

《贞观政要》

-研究学者

  • 徐汉峰
  • 牛致功
  • 舒文舟
  • 陈丛兰
  • 叶丹
  • 李万生
  • 牟丕志
  • 瞿林东
  • 张银平
  • 王荣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昆仑
    • 摘要: 高丽初年,《贞观政要》传入朝鲜半岛后受到重视,高丽国王令大臣对其进行注解,后来多次用于经筵。朝鲜王朝时期,《贞观政要》更受青睐,成为国王经筵进讲的重要书籍,并被注解、刊印。英正时代,《贞观政要》成为帝王教育的教材,英祖和正祖借其讨论君臣之道、评价贞观君臣,以反思朝鲜王朝存在的问题,将书中的“任贤”“纳谏”等治国理念用于指导政治实践。《贞观政要》在朝鲜半岛的际遇,既源于贞观之治的影响,也与英正时代的政治诉求有关。
    • 張瑞麟; 林朝成
    • 摘要: 貞觀五年魏徵等人編纂《群書治要》,該書究竟有無思想内涵?如果有,應該如何把握?根據序文,魏徵意圖編纂一部不同於《皇覽》、《遍略》,講求文義、見本知末、治國理政、合時可用的經世群書文本。因此,如何從截録自古籍的文句,挖掘出藴含編纂者詮釋的叙述,致用就是問題的關鍵。本文挑選《群書治要·左傳》裏的一則記載——“華元食士”,以此爲切入點,透過文脈的分析與語境的掌握,明晰《群書治要·左傳》藴含異於《左傳》的視角與意義。文分三大部分,一者,以經典還原的方式,掌握《左傳》取捨先後面貌,以爲詮釋基礎;二者,透過掌握“華元食士”記載的歷史解讀,定位唐代解讀的取向;三者,説明“羊斟敗國”到“華元食士”評價觀點的異同,以及透過《貞觀政要》的語境外證與《群書治要》編纂意圖的内證,彰顯此思想的内涵。經過以上的分析,藉由“華元食士”叙述取向關注“恩結人心”的情感、重視“屈己得人”互動的人際經營,顯見《群書治要》擁有反映時代的思想特色,“以編代作”的詮釋意圖,所以持續從文本的比對與詮釋,拓展《群書治要》的思想研究有其重要性。
    • 段逸山
    • 摘要: 历来藏书家多为学者。比如《梁书·昭明太子》载传主萧统“有书几三万卷”,所撰《昭明文选》三十卷系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因而《梁书》赞其“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其他如著有中国现存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的西晋张华、著有《贞观政要》的唐代吴兢、著有《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的宋代叶梦得、著有《庄氏藏书目》《艺经》等的元代庄肃、著有《澹生堂集》《两浙著作考》等的明代祁承、著有《金石录补》《仪顾堂集》等的清代陆心源、著有《双鉴楼善本书目》《双鉴楼藏书续记》等的民国傅增湘,不仅都是响当当的藏书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学者。
    • 乔兆军
    • 摘要: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给工作效率低下的单位颁发作风建设"蜗牛奖"。这种直面问题、"自曝家丑"式的公开,旨在通过鞭打"慢牛""蜗牛",倒逼相关单位知耻而上进,让人看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坦荡和诚恳,以及"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闲来读《贞观政要》,看到一则古人知耻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出巡蒲州,刺史赵元楷令百姓一律穿黄纱单衣,装饰房屋门面,沿街夹道欢迎,并备了羊、鱼等礼品赠送随行大员。
    • 王宏超
    • 摘要: •黄瓜与胡瓜•黄瓜又名胡瓜、王瓜,据说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因古代称聚居于北方边地及西域的游牧民族为“胡人”,黄瓜原为胡人所种,故最初被称为“胡瓜”.胡瓜更名为“黄瓜”,据传和隋炀帝有关。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记载:“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另有唐代杜宝的《大业杂记》记载:"(大业四年)九月,(炀帝)自幕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可以看出,隋炀帝内心对胡人有所忌讳,因此将带“胡”字的物品一律更名。
    • 王王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国家治理经验与思考,主要分为德治与法治两个方面,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中德治的因素则更多一些。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劳动的观点,为我们厘清腐败问题找到了逻辑起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顶峰的贞观时期与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有很多相似之处,解构《贞观政要》这部赞颂初唐国家治理得失的作品中关于腐败问题的道德治理思想,对建构新时代国家治理中关于腐败问题的道德治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张华军
    • 摘要: 一、如何理解"将崇极天之峨""将崇极天之峻"课本上没有注解,因而在理解上产生争议。笔者先罗列前人对"将崇极天之峻"的几种理解:1.要想提高像天一样崇高的威望,永远保持无穷的福禄。(《唐文选》)2.将享受高耸入天的尊崇。(《贞观政要》)3.就该尊崇至高无上的威严。(《新译贞观政要》)4.比喻帝位的高和险。
    • 石琴
    • 摘要: 良善的政治,既要求有好的制度,也要求有好的政治家。在现代西方政治学将关注重点放在制度研究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制度之下政治精英队伍自身素质的问题,是促进社会良善治理的题中之意。中国传统政治中对于政治中人的问题做了很多思考,其中,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代表作《贞观政要》中所蕴含的居安思危、任用贤能、躬行仁义、爱惜民力等观念,对于当今的政治思考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潘铎印
    • 摘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谏臣魏徵病故后,唐太宗在哀痛之余对朝臣的感叹之言。魏徵是唐朝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性格刚直、敢于直谏著称,其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谏太宗十思疏》。
    • 严阳
    • 摘要: 唐人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论纳谏》中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此人本是庐江王李瑷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唐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如此这般暴虐,他怎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座说道:“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唐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