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宋应星

宋应星

宋应星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法律、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各界、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宋应星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奈亚(绘)、李劲松、潘吉星等。

宋应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6 占比:100.00%

总计:236篇

宋应星—发文趋势图

宋应星

-研究学者

  • 奈亚(绘)
  • 李劲松
  • 潘吉星
  • 徐钟济
  • 郑玉刚
  • 黄长椿
  • 付玉成
  • 何堂坤
  • 何立文
  • 南麓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苟小泉
    • 摘要: 在技术生成论的模式上,宋应星继承了传统技术哲学生成论的基本方面,但进行了新的诠释,最终构建了万物生成论的图式。在思维方式上,宋应星继承了源于《周易》的“类比推理”,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对技术手段或技术工艺的分析之中,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式的“科学”思维或逻辑思维,但依然不断地作出发明创造的原因。在对技术从定性到定量的探索中,宋应星回答了在不离统一性的“道”的前提下,由定性如何走向定量这一重要问题。
    • 郭国安; 张胜华
    • 摘要: 一关于中国古代制瓷历史以及独特的手工制瓷技艺,历代文献记载极为有限,涉及景德镇的更是少之又少,从南宋后期蒋祈的《陶记》到明后期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陶埏》,再到清代唐英的《陶冶图说》、佚名《南窑笔记》、朱琰的《陶说》、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寥寥可数。除了国人关注,外国来访者也一直对景德镇制瓷业予以浓厚的兴趣。
    • 厉力;
    • 摘要: 根据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以及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手工油纸伞在一干多年前便已经被创造出来并使用到生活中,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因其独特的工艺技术、艺术风格与人文价值,时至今日获得了世人的重新审视。古法制作的油纸伞不仅工艺繁多、选材严苛,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文明源远流长的天然使命。在我国民间民俗的传统体系中,油尿伞是重要的传统手工艺形式。
    • 核桃仁;
    • 摘要: 自古以来,人类不仅对太空充满幻想,对海洋也满是好奇。伴随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深入认识海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古时候,潜水和游泳是分不开的。明代的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当时潜水活动的技术要领。潜水员把长绳系在腰上,把锡做的环形空管罩在鼻子上,通过这个管子呼吸。当他在水下感觉憋气时就拉动绳子,水面上的伙伴就马上把他拉上去。这就是最初的潜水活动。
    • 郭映熙
    • 摘要: 中国古代的许多矿冶技术曾在世界遥遥领先,而有关我国古代这方面技术的记栽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得最为完备最为系统。不过,这本书也是仅限于作者个人的见闻和经历,所以里面的内容都很简略,不可能全面反映我国古代在矿冶技术上的成就,实际上,我国古代的矿冶技术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我们现代人的想象,近二三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就证明了这一点。
    • 曾勋
    • 摘要: 近日,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表现形式掀起一股古籍热潮。当第二期《天工开物》播完后,网络上却爆发了一场“宋应星该不该有辫子”的争论。有人认为宋应星大部分人生处于明代,不应该留清代的辫子;也有人认为,宋应星一生跨越明清两代,晚年留辫子无可争议。争议归争议,关于宋应星长什么样,有没有留辫子,留了多久辫子,史书没有详实的记载。他的成名作《天工开物》正式出版是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到清顺治年间再版时,因为其中有“北虏”“夷狄”等词,被列为禁书销毁。
    • 杨琴; 李斌; 李岱祺; 李建强
    • 摘要: [研究意义]系列邮票《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有6个人物与纺织信息有关,极具科普意义,历史人物的纺织贡献,亦可彰显中国纺织的科技自信、文化自信。[研究结果与结论]基于邮票展开分析,文章认为:①张衡作为机神的传说最为可信和可行。②蔡伦的造纸术源于纺织生产的启发。③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质量明显高于王祯《农书》,但王祯《农书》的基础作用功不可没。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的制毡法和保养毛毡的方法至今还实用。⑤如果《梧溪集》可信,可能黄道婆的真正功绩并非改革棉纺织技术,而是掌握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且无私地将其在民间传播。⑥中国古代涉及纺织方向的文献中,《天工开物》的技术价值最高,也是中国古代纺织技术文本的最高峰。
    • 南麓
    • 摘要: 近日,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讲述了宋应星的故事。节目末尾借助场景转换实现了时空跨越的景象,宋应星不仅见到了今天中国“上天入地”的科技成果,还和当代“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实现了跨越300多年的握手。可能很多人在中学历史考试时,都见过有关古代科普著作与作者的配对选择题,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宋应星到底是谁?《天工开物》在中国科技史上又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
    • 杨琴; 李斌; 李岱祺; 李建强
    • 摘要: [研究意义]系列邮票《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有6个人物与纺织信息有关,极具科普意义,历史人物的纺织贡献,亦可彰显中国纺织的科技自信、文化自信.[研究结果与结论]基于邮票展开分析,文章认为:①张衡作为机神的传说最为可信和可行.②蔡伦的造纸术源于纺织生产的启发.③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质量明显高于王祯《农书》,但王祯《农书》的基础作用功不可没.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的制毡法和保养毛毡的方法至今还实用.⑤如果《梧溪集》可信,可能黄道婆的真正功绩并非改革棉纺织技术,而是掌握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且无私地将其在民间传播.⑥中国古代涉及纺织方向的文献中,《天工开物》的技术价值最高,也是中国古代纺织技术文本的最高峰.
    • 天一
    • 摘要: 宋应星(1587—约1666),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宜春奉新县)人,明代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狄德罗"。他自幼好学,涉猎广泛,研究领域涉及自然和人文学科,在科学技术、哲学、政治、文学等方面均有建树,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学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书中体现的宋应星在科学研究上所秉持的"有益生人"的思想,以及重视实地考察和实践经验的实事求是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