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2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3篇、会议论文461篇、专利文献1422702篇;相关期刊632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机与控制学报、计算机仿真等; 相关会议241种,包括第29届中国控制会议、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等;鲁棒控制的相关文献由5562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建勇、姜长生、孙优贤等。

鲁棒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3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46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422702 占比:99.79%

总计:1425686篇

鲁棒控制—发文趋势图

鲁棒控制

-研究学者

  • 姚建勇
  • 姜长生
  • 孙优贤
  • 施颂椒
  • 陈力
  • 张显库
  • 段广仁
  • 桂卫华
  • 褚健
  • 贾欣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尤鑫烨; 陈力
    • 摘要: 讨论了关节摩擦力矩影响下,具有柔性铰关节的漂浮基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控制问题。设计了基于高斯基函数的小脑神经网络(CMAC)鲁棒控制器和摩擦力矩补偿器。用奇异摄动理论对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快慢变子系统分解,针对快变子系统,设计力矩微分反馈控制器来抑制机械臂关节柔性引起的振动;对于慢变子系统,设计了基于自适应CMAC神经网络鲁棒控制器以实现系统参数不确定情况下的关节轨迹跟踪,并设计基于摩擦力上界的补偿器消除摩擦力矩影响。与传统的CMAC神经网络控制相比,该控制器能有效改善非线性关节摩擦引起的迟滞问题,具有快速准确跟踪期望轨迹的能力。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该控制器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有效。
    • 黎德祥; 陆佳瑜; 葛文庆; 李波; 谭草
    • 摘要: 针对电磁直线执行器控制性能要求高、控制参数设计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一种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基于电磁直线执行器系统,设计了鲁棒控制器,选择控制器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以系统ITAE准则、正弦信号跟踪下的相移量、阶跃信号下的超调量作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求解Pareto前沿,最后结合控制参数与控制系统性能的相关系数矩阵选择最终控制参数最优解。结果表明:控制参数优化后控制性能指标与优化前相比,电磁直线执行器控制系统中ITAE准则JITAE下降了约79.9%;阶跃信号下超调量σ下降了约95.2%;正弦跟踪下相移量S下降了约79.7%,验证了优化的有效性,可以满足电磁直线执行器控制性能要求,所提方法为伺服系统控制器中控制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基础。
    • 余涛; 甄圣超; 陈小龙
    • 摘要: 针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机械臂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dwadia-Kalaba方程的鲁棒控制算法,可以在不引入拉格朗日乘子的情况下求解机械臂的关节约束力,该控制算法可抑制机械臂系统中不确定性的影响,并经过Lyapunov理论严格证明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验证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针对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轨迹约束初始条件不相容的情况下,该控制算法能够克服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控制机械臂跟踪期望轨迹精确运动。
    • 李涛
    • 摘要: 为了实现对数控机床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的高精度控制,考虑负载转矩扰动、电路和磁路扰动等因素,采用扩展滑模观测器设计了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带有复合干扰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然后将复合干扰作为扩展状态,设计了扩展滑模观测器,实现了对转速、转动加速度和复合干扰的精确估计,并进行了收敛性和稳定性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滑模趋近律来克服抖振现象,实现了复合干扰下永磁同步电机的鲁棒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鲁棒控制方法的转速和加速度的最大跟踪误差分别仅为0.1 r/s和0.05 r/s_(2),设计扩展滑模观测器的转速和加速度的最大估计误差分别仅为0.08 r/s和0.04 r/s_(2),复合干扰估计误差仅为0.03 r/s_(2)。在测试实验中,提出方法对电机转速的最大跟踪误差仅为0.3 r/min,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更优的实用性,表现出了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控制精度。
    • 邹屹东; 钱晶; 张文英; 梅宏; 陈家焕; 曾云
    • 摘要: 提出在优化过程中考虑H_(2)/H_(∞)范数权重来设计最优混合H_(2)/H_(∞)鲁棒控制器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含风电、光伏以及小水电三个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负荷频率控制上。在对所建立的微电网负荷频率控制器优化中以系统的频率波动平方积分最小作为最优化目标,并综合H_(2)/H_(∞)两个范数所表述的鲁棒性能,设计了具有最优的混合H_(2)/H_(∞)鲁棒控制器。采用基于收缩系数的粒子群引力搜索算法(CPSOGSA)对反映系统H_(2)性能、H_(∞)性能的权重值以及输出鲁棒性能的有关加权矩阵进行选优,从而能够使得控制器在满足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优。通过仿真验证可知,所提的方法对该微电网的负荷频率在外部扰动和系统内部参数扰动下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 张东升; 许中平; 郭翔
    • 摘要: 构建含风电互联电网负荷频率鲁棒控制模型,降低负荷频率偏差与联络线功率偏差,提升鲁棒控制效果。通过构建含风电互联电网负荷频率模型,获取互联电网区域控制偏差;依据二维云PI控制器理论,构建负荷频率鲁棒控制模型;利用果蝇算法优化模型内的比例系数与积分系数,提升鲁棒控制效果;在模型内输入区域控制偏差与相邻时刻区域控制偏差变化率,输出频率偏差与联络线功率偏差控制量,完成负荷频率鲁棒控制。实验证明:在随机风力干扰下,该模型可有效鲁棒控制负荷频率,降低频率偏差与联络线功率偏差;在不同干扰与不同风电占比时,该模型的鲁棒控制负荷频率的鲁棒性能较优,且区域积分平方误差值较低,即鲁棒控制精度较高,同时该模型还具备较优的动态特性。
    • 王新; 许翔; 吴博宁; 黄冲
    • 摘要: 针对双向AC/DC功率变换器在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稳定性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LESO和滑模理论的前馈鲁棒控制策略。通过建立直流微电网三相AC/DC双向功率变换器的动态数学模型,架构了三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并将三阶LESO的观测值用于滑模控制器的设计。该控制策略能够在不需要额外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前馈控制,并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该策略还能够有效降低滑模控制的实现难度,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仿真分析验证了文中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赵纯; 于存贵; 徐华; 徐强
    • 摘要: 针对一种运载火箭并联式加注机器人的对接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的鲁棒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包含并联机器人和液压驱动器动态特性的系统高阶多输入多输出模型。同时,将系统的建模误差、外部不确定性扰动等统一处理为系统的匹配与不匹配不确定,通过结合反步设计方法及合适的Lyapunov函数选择,给出了一种鲁棒控制器的完整设计方法,并证明了该控制器的稳定性。仿真分析表明,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满足加注对接任务需求。
    • 杨靖; 杜凤怀; 高晓波; 娄江
    • 摘要: 跨域小口径制导火箭滚转增益较高,传统的PID控制,抗干扰能力较差,表现为滚转角响应较长时间内脱离滚转指令而滚转舵偏又很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鲁棒滚转角控制方法。通过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对被控对象的建模误差、内部和外部扰动进行实时估计并动态补偿,补偿后的被控对象转换为串联积分环节。综合考虑舵机二阶动力学模型和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的迟滞效应进行频域设计,在扰动补偿回路中增加校正网络,提高稳定裕度。数值仿真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滚转扰动力矩的影响,进而提高滚转控制的鲁棒性。
    • 宋家成; 闫茂德; 杨盼盼; 巨永锋; 岳靖斐
    • 摘要: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鲁棒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鲁棒反步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利用反步技术设计虚拟控制器,将车辆间距控制转化为速度控制,避免速度相关型间距策略带来的间距与速度控制耦合;构建基于数据的耦合滑模面并设计状态观测器,补偿车辆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离散误差及外部干扰,提升控制算法的鲁棒性;利用反馈控制及鲁棒控制技术设计数据驱动的ACC鲁棒控制算法;分别选取固定时间间距、变时间间距策略,利用所提ACC算法及基于比例积分(PI)的ACC算法进行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对比仿真验证.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控制精度、鲁棒性方面具有优越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