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修复材料

骨修复材料

骨修复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4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一般工业技术、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716619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科学中国人、国际骨科学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4年第十四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等;骨修复材料的相关文献由1628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杰、曹建新、崔福斋等。

骨修复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16619 占比:99.97%

总计:716820篇

骨修复材料—发文趋势图

骨修复材料

-研究学者

  • 魏杰
  • 曹建新
  • 崔福斋
  • 李鸿
  • 谭荣伟
  • 张其清
  • 王明波
  • 仇志烨
  • 何志敏
  • 佘振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坤修; 王丽敏; 马荣星; 胡永成
    • 摘要: 背景:专利是知识产权中科技含量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文献的利用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目的:综述国内外常用专利网站的检索方法,研究专利检索在临床研究及科研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研究者增加专利文献的利用。方法:详细介绍了专利的历史发展、分类方法及国内外常用的6个专利检索系统(欧洲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检索系统、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免费专利在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及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特点及检索方法,并以“脱矿骨基质”为例,展示专利的检索方法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检索专利文献,可获得最新的关于脱矿骨基质的信息;相比其他文献,检索结果更精准及新颖。在6个常用专利检索系统中,欧洲专利数据库收录的专利范围广,高级检索方式简单有效,容易掌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有利于对某一技术领域的最新专利进行追踪。不同的专利检索系统有不同的检索规则,要按照各数据库专利信息的规范表述形式输入检索词进行检索;采用分类号+检索词组合的方式检索,可以提高效率。充分利用一些专利检索系统的管理功能,可及时了解国内外专利信息,跟踪最新科研成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服务。
    • 孙莲莲; 刘永超; 王志兴
    • 摘要: 背景:Bio-oss骨粉、奥邦骨修复材料均为常用的骨修复材料,但其对兔股骨缺损后修复效果的系统性评价鲜有报道。目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和组织病理学染色相结合,系统评价Bio-oss骨粉和奥邦骨修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3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与实验组(n=20),均于一侧股骨体部外侧面建立2个大小为4 mm(洞空直径)×6 mm(洞孔深度)的洞穿型骨膜骨质缺损,对照组填充生理盐水,实验组其中一个骨缺损部位植入Bio-oss骨粉,另一骨缺损部位植入奥邦骨修复材料。术后8周,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检测评价2种材料修复材料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术后8周,实验组骨损伤修复区伤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化脓等症状,动物行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②影像学检查:术后8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Bio-oss骨粉植入后骨粉周围存在大量的新生骨组织,骨缺损空腔较大,未被新生骨组织完全填充;奥邦修复材料植入后可见骨缺损腔内围绕修复材料形成了大量的新生骨组织;三维重建显示,两种骨填充材料都能与局部骨创面组织接触,促进周围成骨分化成新生骨组织和血管形成,达到骨修复效果,其中奥邦骨修复材料周围新生骨与周围骨组织连接更紧密。256 iCT扫描显示,奥邦骨修复材料侧术后8周CT值高于Bio-oss骨粉侧(P<0.05);③组织病理学:术后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Bio-oss骨粉侧骨粉周围可见新生骨组织,奥邦骨修复材料侧材料周围可见由骨基质形成的骨组织,新生骨组织完整、连贯,已有部分新生骨侵入到奥邦骨粉材料内部;④结果表明,奥邦骨修复材料能促进新生骨的生成和损伤修复;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与传统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相呼应,是评价骨粉修复成效的良好方法。
    • 陈凯歌; 陈仁吉; 郭思远; 林雨楠
    • 摘要: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成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59例,根据使用骨修复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为自体骨,共22例;B组为β⁃TCP,共18例;C组为BMP⁃2+β⁃TCP,共19例。将同一患者术前术后CB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通过CBCT三维重建的方法,分别计算术前骨缺损体积及新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评估其成骨效果。结果3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植入材料排出,无感染、裂开、排异等症状。术后12个月,3组患者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见牙槽嵴裂隙区内有新生骨桥形成,新生骨组织在影像密度上与正常骨组织没有明显差别,上颌骨的连续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自体骨组成骨率为65.00%±16.66%,β⁃TCP组及BMP⁃2+β⁃TCP组成骨率分别为69.82%±17.60%、71.35%±17.51%,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244);且β⁃TCP组与BMP⁃2+β⁃TCP组两组成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结论β⁃TCP可以替代自体骨用于修复牙槽嵴裂,β⁃TCP中添加BMP⁃2并未明显提高成骨率。
    • 周宏博; 喻正文; 刘建国
    • 摘要: 背景:研究不同医用金属植入材料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整理分析多条成骨信号通路的综合性基因调控网络,对于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设计、加工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医用金属植入材料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不同医用金属植入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signaling pathway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defect,bone repair materials,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storation,implant,alloys",中文检索词为"成骨分化、信号通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骨修复材料、口腔颌面修复、种植体、合金",最终纳入51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是组织工程重要的干细胞来源之一,Wnt/β-catenin通路、MAPK通路及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通路等能调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医用金属植入材料植入人体后通过释放金属离子或刺激人体产生各种细胞因子,产生级联效应,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促进骨再生进行骨缺损的修复.②文章总结分析了近年来不同医用金属植入材料及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骨修复材料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所涉及的相关成骨信号通路(Wnt/β-catenin通路、MAPK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通路、整合素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骨保护素/RANKL/RANK通路).③目前许多学者对医用金属材料体外及体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主要以单一信号通路为主,而成骨分化相关的多条通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目前的研究还未彻底地揭示成骨分化的具体机制.④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层面来看,不同新型医用金属植入材料调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和多条信号通路间的联系及作用,例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被激活的同时,会刺激细胞产生MAPK通路及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通路的启动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等,此3条信号通路同时作用,进入细胞核后诱导成骨效应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以此形成了多条成骨信号通路的综合性基因调控网络机制.
    • 韦章澳; 徐凌寒; 吴子辰; 汤皓; 陈佳龙
    • 摘要: 背景:自体骨来源有限,异体骨存在疾病传播、免疫排斥等风险,导致人工骨在骨缺损治疗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无机非金属人工骨由于良好的生物活性被重点关注.目的:综述近年来无机非金属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体内研究进展,展望该类材料发展方向.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15-2020年)、CNKI(2013-2020年)数据库中关于骨修复材料的文章,检索关键词为"骨修复材料、生物活性陶瓷、骨水泥、骨缺损、人工骨"或"bone repair material、bioceramics、bone cement、bone defect、artificial bone",共检索到文献5420篇,选择与生物活性陶瓷和骨水泥有关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6篇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目前无机非金属人工骨主要包括生物活性陶瓷和骨水泥,均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生物活性,但这些材料单独使用时机械性能不佳、降解性较差.通过添加生物活性材料模拟天然骨成分、摸索加工工艺优化材料微观结构、改性表面提高成骨活性等方式,可以制备出机械性能更好、降解速率更匹配、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复合人工骨.不同部位骨的特点差别较大,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故复合人工骨仍需大量体内研究评估其对不同部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 韦章澳; 徐凌寒; 吴子辰; 汤皓; 陈佳龙
    • 摘要: 背景:自体骨来源有限,异体骨存在疾病传播、免疫排斥等风险,导致人工骨在骨缺损治疗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无机非金属人工骨由于良好的生物活性被重点关注。目的:综述近年来无机非金属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体内研究进展,展望该类材料发展方向。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2015-2020年)、CNKI(2013-2020年)数据库中关于骨修复材料的文章,检索关键词为"骨修复材料、生物活性陶瓷、骨水泥、骨缺损、人工骨"或"bone repair material、bioceramics、bone cement、bone defect、artificial bone",共检索到文献5420篇,选择与生物活性陶瓷和骨水泥有关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6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无机非金属人工骨主要包括生物活性陶瓷和骨水泥,均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生物活性,但这些材料单独使用时机械性能不佳、降解性较差。通过添加生物活性材料模拟天然骨成分、摸索加工工艺优化材料微观结构、改性表面提高成骨活性等方式,可以制备出机械性能更好、降解速率更匹配、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复合人工骨。不同部位骨的特点差别较大,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故复合人工骨仍需大量体内研究评估其对不同部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 周宏博; 喻正文; 刘建国
    • 摘要: 背景:研究不同医用金属植入材料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整理分析多条成骨信号通路的综合性基因调控网络,对于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设计、加工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医用金属植入材料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不同医用金属植入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检索Pub Med、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signaling pathway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defect,bone repair materials,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storation,implant,alloys",中文检索词为"成骨分化、信号通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骨修复材料、口腔颌面修复、种植体、合金",最终纳入51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是组织工程重要的干细胞来源之一,Wnt/β-catenin通路、MAPK通路及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通路等能调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医用金属植入材料植入人体后通过释放金属离子或刺激人体产生各种细胞因子,产生级联效应,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促进骨再生进行骨缺损的修复。(2)文章总结分析了近年来不同医用金属植入材料及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骨修复材料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所涉及的相关成骨信号通路(Wnt/β-catenin通路、MAPK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通路、整合素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骨保护素/RANKL/RANK通路)。(3)目前许多学者对医用金属材料体外及体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主要以单一信号通路为主,而成骨分化相关的多条通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目前的研究还未彻底地揭示成骨分化的具体机制。(4)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层面来看,不同新型医用金属植入材料调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和多条信号通路间的联系及作用,例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被激活的同时,会刺激细胞产生MAPK通路及骨形态发生蛋白/Smad通路的启动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等,此3条信号通路同时作用,进入细胞核后诱导成骨效应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以此形成了多条成骨信号通路的综合性基因调控网络机制。
    • 吴羽翀; 彭旭; 余喜讯
    • 摘要: 背景: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成功不仅取决于成骨作用,还与血管生成以及抑制骨吸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生物支架材料尤为重要。目的:通过微量元素掺杂的方式改善传统骨修复材料所存在的力学强度低、促血管能力不强、骨诱导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方法:通过高温烧结法将不同摩尔含量的铕(0%,1%,3%,5%和7%)掺入聚磷酸钙支架中,制备出多孔掺铕聚磷酸钙支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法和抗压强度测试等分析方法分别对其结构、晶型、元素组成、孔径分布及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分析。将各组支架分别与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并通过细胞增殖检测、扫描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测试对其生物学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与结论:①铕的掺杂并没有改变聚磷酸钙的主链结构及其β晶型,但可将孔径分布稳定在200-400μm内,以利于骨骼长入。②与纯聚磷酸钙支架相比,掺铕聚磷酸钙支架的晶粒结合更紧密且排列更有序,材料的机械强度显著提升。③掺铕聚磷酸钙支架表面粗糙度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铺展,可同时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支架表面的生长和增殖,其中以5%掺铕聚磷酸钙组最明显。④掺铕聚磷酸钙支架可明显刺激材料上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与骨桥蛋白,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其中以5%掺铕聚磷酸钙组最明显。⑤5%掺铕聚磷酸钙可显著上调由成骨细胞分泌的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例,表现出抑制骨溶解的潜力,可起到防治无菌性松动的作用。⑥结果表明,5%掺铕聚磷酸钙支架具有加速血管生成和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的潜在性能,是一种有前途的多功能生物材料。
    • 卢仁培; 邹志晨; 赵丰年; 郑昌明; 宋科官
    • 摘要: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完全降解性等优点成为人工骨源的理想材料,但其缺乏亲水性、不具有成骨诱导能力、降解产物酸化微环境等缺点不利于骨缺损修复,因此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就显得十分必要。目的:阐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支架的相关研究进展。
    • 卢仁培; 邹志晨; 赵丰年; 郑昌明; 宋科官
    • 摘要: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完全降解性等优点成为人工骨源的理想材料,但其缺乏亲水性、不具有成骨诱导能力、降解产物酸化微环境等缺点不利于骨缺损修复,因此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就显得十分必要.目的:阐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支架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录的文献,检索中文关键词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骨缺损、复合支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改性、表面改性、共混修饰",英文关键词为"Polylactic acid-hydroxyacetic acid copolymer,PLGA,bone defect,composite scaffold,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modification,surface modification,blending modification",排除相关程度低、过于陈旧或重复的文献.结果 与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的修饰方法众多,主要以共混修饰和表面修饰为主.共混修饰是通过在支架制造时掺入其他物质,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氢氧化镁等无机物,可以提高支架的力学性能、亲水性,改变细胞行为,促进造骨.表面修饰是在支架表面包被一层活性物质,调节细胞-支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通过各种改进方法支架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应用于临床仍面临许多困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