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成分
食品成分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4043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健与美、食品安全导刊、粮食与饲料工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年近代农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及装备学术年会、全国仪器分析跨世纪学术研讨会及仪器展示会、面向21世纪食品、轻工领域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等;食品成分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云无心、刘晓丽、李云等。
食品成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4043篇
占比:99.88%
总计:134208篇
食品成分
-研究学者
- 云无心
- 刘晓丽
- 李云
- 蒋小锋
- 贾彦杰
- 孙瑞琳
- 李宗泽
- 杨雅新
- 汤高奇
- 申飞
- 郑云雁
- 钱志伟
- C·弗罗贝格
- J.M.杰雷米亚
- J·彼林
- L·森戈恩斯里
- M.G.马佐蒂
- M.J.吉丁
- M·A·奥古斯丁
- N.马夫鲁迪斯
- R.马迪罗尚
- 不公告发明人
- 乔纳森·F·戈登
- 今西二郎
- 侯娟
- 卡特兰·莫雷尔
- 张涛
- 杜先锋
- 杨会会
- 杨雅楠
- 樊海春
- 热罗姆·巴拉
- 王琴
- 王璋
- 王薇青
- 瓦莱里·诺尔芒
- 蒂埃里·圣·丹尼斯
- 许时婴
- 迈克尔·基亚韦里尼
- 郑王娜
- 郭晓霞
- 陈乃用
- 陈志娟
- 陈文亮
- 陈斌
- 陈瑞娟
- 韩广
- 高雪莲
- 黎英
- A·A·达尔
-
-
-
-
摘要:
2022年3月18日,克罗地亚发布第NN36/2022号公告,即《食品添加剂、调味剂和食品酶法》修正案。主要修订内容包括:① 在自控和危害分析体系内,食品经营者有义务制定食品添加剂、香精、酶的使用控制措施,制定产品年度抽样计划,对食品成分进行检验。生产中使用的添加剂和调味剂,并且在产品中具有规定的最大允许添加量或存在量。
-
-
-
-
摘要:
2022年3月15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食品接触材料、酶和加工助剂(CEP)专家组发布了“2-甲基氧环烷(2‐methyloxolane)作为食品提取溶剂的安全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2-甲基氧杂环戊烷旨在用于从植物中提取油和蛋白质或提取食品添加剂的工艺;2)建议的最大残留限量在脂肪、油或黄油中为1 mg/kg,也用于提取食品添加剂等;3)在预期条件下使用时,在提取的食品或食品成分中以拟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使用时,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
-
-
-
摘要:
2021年11月12日,欧盟委员会网站消息,依据欧洲食品安全局科学评估结论,欧盟委员会于当日授权并允许昆虫——飞蝗,用作人类食品成分或零食在欧盟上市销售。因昆虫高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被欧盟从农场到餐桌战略认可并作为人类食品中蛋白质的重要替代来源。去年7月,欧盟委员会第一次授权允许昆虫——黄粉虫在欧盟投放市场,此次飞蝗授权,是欧盟授权作为食品投放市场的第二种昆虫。
-
-
康凌宇(编译)
-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健康日益关注。作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成分成了消费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天然无添加""绿色有机"食品,这意味着"清洁标签食品"的发展势头将更加迅猛。清洁标签运动起源于英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扩散至整个欧洲地区。为方便消费者区分食品添加剂,欧盟采用E-NUMBER编号(E编码)系统,将几百种获准使用的添加剂列入许可名单。
-
-
王建伟;
叶升
-
-
摘要: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精度、无损、无污染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成分检测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对食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
蔡仕能
-
-
摘要:
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很容易会被外界环境影响.如果在此时期没有对儿童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管控,很有可能会对儿童身体造成短期或是长久性的伤害.通过对儿童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相应问题的治理建议,旨在提升儿童食品安全水平,保证儿童身体健康.
-
-
-
-
-
摘要:
2019年12月17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大豆血红蛋白用作色素。在新的食品成分上市前,相关公司有义务保证食品成分的安全性。经过审核相关意见,FDA认为在碎牛肉类似产品(如素食汉堡)中将大豆血红蛋白用作色素是安全的。[信息来源]厦门WTO/TBT-SPS通报咨询工作站.美国FDA批准大豆血红蛋白用作色素[EB/OL].(2019-12-19).http://swj.xm.gov.cn/xmtbt-sps/show.asp id=60958。
-
-
-
-
摘要:
沈阳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3个二级学科方向,其中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为校级特色二级学科。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1.学科定位与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研究食品成分与营养、食品贮藏原理与技术、食品加工原理与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以及食品新资源开发等的一门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