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2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4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789910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食品安全导刊、理化检验-化学分册、中国标准化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等;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文献由1663位作者贡献,包括商贵芹、钟怀宁、李丹等。

食品接触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89910 占比:99.92%

总计:790575篇

食品接触材料—发文趋势图

食品接触材料

-研究学者

  • 商贵芹
  • 钟怀宁
  • 李丹
  • 郑建国
  • 王利兵
  • 李宁涛
  • 陈旻实
  • 刘淑君
  • 平庆杰
  • 杨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平; 赵洁; 居莹; 王玉; 沈康俊; 刘曙
    • 摘要: 汇总了国内外法规、标准、技术指南和文献中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41种初级芳香胺(PAAs),分析了食品接触材料中PAAs的来源和迁移风险,对比了2021年以前中国、欧盟、韩国等国家及地区PAAs相关技术法规的差异。研究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PAAs主要来源于偶氮着色剂、芳香族异氰酸酯以及其他助剂;聚酰胺餐厨具、有色塑料制品、复合材料制品中都有PAAs检出情况,以聚酰胺餐厨具最为严重;欧盟限制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所有PAAs的特定迁移量,其成员国德国限制塑料着色剂、橡胶等6种高风险材料的PAAs迁移量;韩国限制环氧树脂中4,4’-二氨基二苯甲烷,聚酰胺塑料中苯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2,4-二氨基甲苯的特定迁移量;中国限制复合食品包装袋中甲苯二胺,塑料树脂中间苯二胺、4,4’-磺酰基双苯胺的特定迁移量,也限制着色剂中PAAs的使用量。当前我国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中PAAs的迁移风险已受到广泛关注,建议生产企业密切关注国内外法规差异,严格控制偶氮着色剂、芳香族异氰酸酯以及其他助剂中PAAs的迁移风险。
    • 谢静; 姜侃; 王锐兰; 邱晴; 吴晓怡
    • 摘要: 以2018—2021年欧盟RASFF对华通报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出口欧盟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塑料、植物纤维和金属3种材质的通报次数居于前3位,物质迁移量超标和使用未授权成分是被通报的主要原因,甲醛迁移量、初级芳香胺、三聚氰胺迁移量是被通报的主要项目。
    • 相启森; 董闪闪; 范刘敏; 马云芳; 白艳红
    • 摘要: 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C light-emitting diodes,UVC-LEDs)是一种新型紫外光源,具有环境友好、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在食品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实验研究了UVC-LEDs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食源性致病菌的失活动力学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C-LEDs对接种于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杀灭效果明显优于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杀灭效果。当UVC-LEDs处理剂量为800 mJ/cm^(2)时,接种在玻璃片、定向聚丙烯(oriented polypropylene,OPP)薄膜、不锈钢片和牛皮纸表面的L.monocytogenes分别从初始的5.45、5.56、5.11(lg(CFU/cm^(2)))和5.47(lg(CFU/cm^(2)))降低到0.60、0.70、1.04(lg(CFU/cm^(2)))和5.08(lg(CFU/cm^(2)))。UVC-LEDs处理对不同食品接触材料表面E.coli O157:H7的失活效果也得到类似的结果。Weibull模型(R^(2)>0.922)和Biphasic模型(R^(2)>0.960)均能够较好地拟合UVC-LEDs对玻璃片、OPP薄膜、不锈钢片和牛皮纸表面E.coli O157:H7和L.monocytogenes的失活规律。UVC-LEDs对玻璃片、OPP薄膜、不锈钢片和牛皮纸杀菌效果依次降低,这可能与食品接触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性等性质有关。以上结果表明,UVC-LEDs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杀菌效果可能受到微生物种类及接触材料表面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 摘要: 2022年3月15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食品接触材料、酶和加工助剂(CEP)专家组发布了“2-甲基氧环烷(2‐methyloxolane)作为食品提取溶剂的安全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2-甲基氧杂环戊烷旨在用于从植物中提取油和蛋白质或提取食品添加剂的工艺;2)建议的最大残留限量在脂肪、油或黄油中为1 mg/kg,也用于提取食品添加剂等;3)在预期条件下使用时,在提取的食品或食品成分中以拟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使用时,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 殷丽燕; 时惠莲; 殷玉洁; 葛文秀; 李金凤
    • 摘要: 目的:研究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在金属食品包装容器涂层中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双酚A(Bisphenol A,BPA)迁移量,研究食品模拟物、迁移温度和迁移时间对BPA迁移量的影响。结果:在涂层制品中,BPA在酸性和醇类模拟物中均易迁出,并且随着酸或醇的浓度增大,迁移量会增加。BPA在油脂类中的迁移量最小。涂层包装容器中的BPA迁移量随着迁移时间的延长,迁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迁移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涂层类食品包装容器中,盛放时间越长,温度越高,BPA迁出的风险就越高。短期的高温消毒对涂层类食品包装容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 蔡月洁; 张露; 金旻; 寇海娟
    • 摘要: 目的:汇总2020年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数据,分析不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检出率。方法:根据样品实际使用情况,依据GB 31604.1—2016选择合适食品模拟物和试验条件进行迁移试验,迁移试验后得到浸泡液经处理后,经0.22 μm滤膜过滤,所得试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 032批不同材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检出率为32.17%。其中竹纤维制品三聚氰胺检出率最高(100%),且检出数据不合格(迁移量大于2.5 mg/kg)占2.46%。其次是涂层制品,三聚氰胺检出率为28.42%。其他类材质检出率均在15%左右。结论:竹纤维制品三聚氰胺的检出率与其他材质相比,检出率和检出值相对较高,因此应高度关注其三聚氰胺的风险。
    • 黎梓城; 吴学峰; 董犇; 李丹; 钟怀宁; 陈燕芬; 郑建国
    • 摘要: 为评估食品接触用塑料中添加剂的迁移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中50种添加剂迁移量的方法。以甲醇和0.01%(体积分数)甲酸-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采用目标离子采集(Target MS/MS)模式对目标物的一级离子与二级离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各物质在0.02~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1~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92.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0%~8.4%。在20款实际样品中有12个样品检出塑料添加剂,其中2个样品检出壬基酚,迁移量为0.033~0.071 mg/kg;6个样品检出抗氧化剂1076和抗氧化剂168,迁移量为0.12~3.3 mg/kg;4个样品检出光引发剂369、光引发剂ITX和光引发剂TPO,迁移量为0.054~4.0 mg/kg。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中50种添加剂迁移量的检测。
    • 卢莉璟; 董玉杰; 徐莉; 潘嘹; 卢立新
    • 摘要: 以食品接触用304、316不锈钢为研究对象,探究不锈钢中Ni、Pb在20、40、70°C恒温条件,以及加热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特殊条件和组合工况3类常用食品加工条件下的迁移行为规律。实验采用全浸没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法监测重金属迁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条件对Pb迁移量变化趋势影响较小,不锈钢与食品模拟液接触后Pb立即少量迁出,后期迁移量几乎不随时间变化,最终迁移量维持在15μg/L左右。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Ni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316不锈钢中Ni迁移量高于304不锈钢;Ni迁移量、迁移速率均随加工工况温度升高而增加;由于前期30 min特殊工况预处理时,Ni迁移量较快增长,组合工况条件下后期恒温长时间迁移过程中,其迁移速率减缓,且最终迁移量基本相等。为预测不锈钢中Ni迁移变化情况,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在恒温迁移过程中,其迁移规律符合溶出动力学经验公式。
    • 钱凯; 刘丽娜; 王昕; 张海燕
    • 摘要: 目的:为有效控制实验室的测量过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测量纸吸管中丙烯酰胺迁移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纸吸管样品在体积分数为4%乙酸水溶液的食品模拟物中丙烯酰胺的迁移量。通过建立测量数学模型,结合不确定度的评定规则,分别对测量过程中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评估,最终实现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纸吸管中丙烯酰胺的特定迁移量为0.025 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62 mg/kg(置信水平P=95%,包含因子k=2)。结论:本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表明,丙烯酰胺迁移量测定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为校准曲线拟合、重复性测定和迁移试验。
    • 汤冬梅; 刘敏; 富裕; 王雄辉
    • 摘要: 本文通过GB 4806.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中感官要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各项初筛指标对橡胶制品进行风险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感官要求和总迁移量指标不合格风险较高,且乙醇模拟液对感官要求和总迁移量有很大影响,其中总迁移量与乙醇模拟液浓度成正比。对于重复使用的橡胶制品,各项基础理化指标应以第三次迁移试验测定结果为依据进行合规性判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