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飞蝗

飞蝗

飞蝗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36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黄河、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动物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2005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5年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等;飞蝗的相关文献由33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珍、马恩波、张泽华等。

飞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49.4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79%

专利文献>

论文:136 占比:48.75%

总计:279篇

飞蝗—发文趋势图

飞蝗

-研究学者

  • 张建珍
  • 马恩波
  • 张泽华
  • 农向群
  • 涂雄兵
  • 赵小明
  • 王广君
  • 张学尧
  • 刘晓健
  • 刘卫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睿; 张学尧; 赵小明; 马恩波; 张建珍
    • 摘要: 【目的】LmKnickkopf3-5′(LmKnk3-5′)是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蜕皮发育中重要的表皮蛋白。本文旨在制备LmKnk3-5′特异抗体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为LmKnk3-5′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蛋白水平的证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探究LmKnk3-5′与其他表皮蛋白在飞蝗表皮形成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首先比对飞蝗Knickkopf(Knk)家族4个基因LmKnk、LmKnk2、LmKnk3-FL和LmKnk3-5′的氨基酸序列,选取LmKnk3-5′的3段特异抗原序列R1、R2和R3,设计包含Bam H I、Hind III酶切位点的引物,以LmKnk3-5′全长cDNA为模板,PCR获得LmKnk3-5′的特异抗原片段;然后将特异抗原片段与pET-32a经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测序验证、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后,转入BL21(DE3)表达菌株中,加入IPTG(终浓度0.5 mmol·L-1)低温(16°C)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接着扩大培养可在菌体裂解液的上清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提取蛋白并用Ni-NTA对其进行纯化,之后再用纯化后的重组特异抗原免疫小鼠4次,获得anti-LmKnk3-5′多克隆抗体,ELISA法对其进行效价检测,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特异性。取飞蝗5龄若虫第8天表皮,制备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法对LmKnk3-5′蛋白进行组织定位。【结果】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选取LmKnk3-5′的特异抗原区域R1、R2和R3,分别包含208、147和13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理论分子量分别为24.0、17.0和14.8 kD。酶切连接后,成功获得pET-32a-R1、pET-32a-R2和pET-32a-R3重组质粒。诱导表达检测,发现只有含pET-32a-R2的表达菌在菌体裂解液的上清液中大量表达重组蛋白。将其扩大培养纯化后获得R2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取抗血清进行效价检测,抗体效价高达1﹕512 000,可满足抗体使用需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注射ds LmKnk3-5′后飞蝗体壁LmKnk3-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表明anti-LmKnk3-5′抗体特异性良好。免疫组化试验结果表明,表皮蛋白LmKnk3-5′在飞蝗腹部体壁皮细胞及新表皮中均有分布,特别是新合成的外表皮顶端。【结论】成功获得飞蝗LmKnk3-5′多克隆抗体,证明其特异性良好。LmKnk3-5′在飞蝗腹部体壁新合成的外表皮顶端分布较多。研究结果为飞蝗表皮蛋白LmKnk3-5′功能研究提供了蛋白水平的证据。
    • 段家琪; 武卓宇; 翟慧娴; 张育平; 于荣荣
    • 摘要: 为了筛选在不同发育天数的飞蝗5龄若虫前肠中及其前肠不同部位能够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选用β-肌动蛋白(β-actin)、延伸因子1-α(EF-1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核糖体蛋白49(RP 49)和α-微管蛋白(α-tubulin)5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各候选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相结合,筛选出5龄飞蝗前肠不同部位和不同发育天数若虫前肠中的最适内参基因。结果表明,β-actin和α-tubulin为前肠不同部位最适内参基因组合,β-actin、α-tubulin和GAPDH为不同发育天数若虫前肠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本文为飞蝗肠道关键靶基因分子特性及进一步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 摘要: 2021年11月12日,欧盟委员会网站消息,依据欧洲食品安全局科学评估结论,欧盟委员会于当日授权并允许昆虫——飞蝗,用作人类食品成分或零食在欧盟上市销售。因昆虫高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被欧盟从农场到餐桌战略认可并作为人类食品中蛋白质的重要替代来源。去年7月,欧盟委员会第一次授权允许昆虫——黄粉虫在欧盟投放市场,此次飞蝗授权,是欧盟授权作为食品投放市场的第二种昆虫。
    • 杨洋; 张建珍; 赵小明
    • 摘要: 脂类是昆虫表皮重要成分之一,在避免昆虫体内水分蒸发、防止外源物质渗入和信息素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脂肪酸去饱和酶(desaturases,desat)是脂合成通路的关键酶之一.文章以重要农业害虫-飞蝗为研究对象,对脂肪酸去饱和酶家族基因desats的表达及功能进行了研究.对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进行搜索结合基因组数据,获得3个desats基因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Lmdesat1,Lmdesat2和Lmdesat3,分别编码413,321和361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均含有FA_desaturase结构域并且均含有4个跨膜结构域,属于膜蛋白类型的脂肪酸去饱和酶.聚类分析表明,Lmdesat1,Lmdesat2和Lmdesat3分别与delta-9,delta-4和delta-11类型的desats聚为一支,而且具有高度保守性.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3个基因在5龄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天数的表达,结果表明Lmdesats组织表达具有多样性,在体壁、中肠、后肠、胃盲囊、马氏管、生殖腺、脂肪体和翅芽中均有表达,其中Lmdesat1和Lmdesat3在五龄第6天具有较高的表达而Lmdesat2在蜕皮前(第8天)高表达.利用RNAi对Lmdesats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在显著沉默Lmdesats表达的情况下,42.8%的注射dsLmdesat的飞蝗羽化为成虫后出现翅型紊乱,84.2%的注射dsLmdesat3的飞蝗无法蜕皮,在蜕皮前致死,而注射dsLmdesat2的飞蝗与对照组一样均能正常蜕皮、羽化.
    • 律青兰
    • 摘要: 2019年末起,沙漠蝗虫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肆虐成灾,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2020年7月,印度再遭蝗灾袭击,部分城市进入警戒状态。“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千亿级蝗灾”来无影去无踪,不少中国网友对此类灾害感到一头雾水。其实,我们对阵漫天飞蝗的“粮食安全保卫战”贯串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直至今日仍未结束。
    • 郭俊; 张学尧; 张建珍; 刘晓健
    • 摘要: E75是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在昆虫蜕皮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搜索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获得LmE75D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N584735),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971 bp,编码656个氨基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方法研究LmE75D的时空表达,表明LmE75D在体壁、前肠、中肠等多个组织中表达,并且在4-5龄每一天均衡表达.利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对LmE75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探讨,对4龄第1天的飞蝗若虫进行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注射,注射dsLmE75后LmE75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当对照组飞蝗蜕皮发育至5龄若虫时,注射dsLmE75组67.5%若虫脊线未开裂于蜕皮前死亡,32.5%若虫脊线开裂蜕皮失败死亡.体壁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的结果表明,注射dsLmE75后的飞蝗体壁出现皮层溶离现象并伴有旧表皮降解和新表皮合成.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注射dsLmE75后新表皮合成厚度显著减少.文章初步阐明了核受体E75在飞蝗蜕皮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以核受体因子为新的害虫防治靶标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 尹菲; 杨洋; 张徐波; 张建珍; 张建琴
    • 摘要: [目的]在活体水平验证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羧酸酯酶基因LmCesA1和LmCesA2是否参与有机磷杀虫剂的代谢解毒.[方法]采用Gal4/UAS系统,借助转基因技术,构建两个转基因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选取3品系Gal4(act-Gal4,tub-Gal4和c601-Gal4)果蝇作为母本分别与两种转基因果蝇(UAS-LmCesA1和UAS-LmCesA2)以及一种亲本对照果蝇(RB0006{y v;attP40,y+})进行杂交.对子一代转基因果蝇从DNA和RNA水平进行验证,筛选出成功构建的品系.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检测转基因果蝇与Gal4果蝇杂交后代对马拉硫磷的抗性.[结果]转基因果蝇DNA水平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果蝇tub> LmCesA1和tub> LmCesA2中分别扩增到目的基因LmCesA1和LmCesA2,而对照组果蝇tub> attP40中未扩增到目的基因.转基因果蝇RNA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在相应的杂交后代中均有表达,表明转基因果蝇构建成功.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果蝇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两个目的基因LmCesA1和LmCesA2分别在转基因果蝇c601>LmCesA1和c601>LmCesA2的肠道中高表达;LmCesA1在c601>LmCesA1果蝇肠道中的表达量分别是脑和表皮中的7.6和16.7倍,LmCesA2在c601>LmCesA2果蝇肠道中的表达量分别是脑和表皮中的5.4和10.9倍.杀虫剂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果蝇(c601>attP40)相比,超表达LmCesA2的果蝇(c601>LmCesA2)对马拉硫磷的抗性显著提高,抗性倍数为1.67.[结论]本研究的结论与我们前期采用RNAi结合杀虫剂生测的研究结论一致,即羧酸酯酶基因LmCesA2可能参与飞蝗对马拉硫磷的代谢解毒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